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生产型企业的保前分析
生产型企业的保前分析第一章财务分析一、财务分析在保前分析中的作用贷款风险主要分析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在第一还款来源中,要对客户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指财务和现金流分析,定性分析指非财务分析。大多数情况下,贷款的偿还主要依靠第一还款来源,而在第一还款来源中,作为定量分析,财务分析有定性分析(非财务分析)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是分析中必须依赖的十分关键的因素。目前阶段,财务报表真实可信程度不高,审计法规不太健全,在保前调查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判定中,非财务分析要比财务分析所起作用显得重要。•财务分析所起作用为:•(一)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得出对企业的整体性印象,优势和劣势等。•(二)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过去经营状况、评价企业现状、预测未来经营状况。•(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客户表现出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四)在财务信息真实,非财务信息不充分时,甚至可以替代其它因素分析,对保前调查的判定起到关键性作用。•二、财务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财务分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某些情况下,财务数据不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2.人为故意掩盖、夸大或缩小某些数据。•3.过失造成数据不准。•因此应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补充常见报表的信息不足、不真;尽可能利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剔除财务数据中非正常、不可比的因素。•(二)财务分析要与非财务分析和担保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判定分类结果。•三、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一)比较分析法:将两个或多个可比数据进行比较,揭示矛盾和差异。按照比较对象分类,有1.与自身不同时期(2年或多年)指标相比;2.与同类企业比,即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也称“横向比较法”;3.与计划预算比,即计划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比。•(二)结构分析法:将财务报表换算成结构百分比报表,如损益表中将收入作为100%,看损益表中其它各项目占收入的百分比。•(三)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间的关系,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使不同规模比较对象具有可比性。如流动比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相对于流动资金(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这一规模数据,能够帮助调查人员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流动性及与同类不同规模企业流动比的差异。•四、各类财务报表分析重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通过考察财务报表每一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合法性、数据真实性、报表结构合理性等,判断帐面数值与实际数值的差异程度、会计处理手段是否与前期一致、会计要素对企业赢利能力、现金流状况、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一)资产负债表•1.资产方主要项目分析•(1)货币资金:①现金规模是否恰当?②现金增减是否恰当?•(2)短期投资:①是否存在企业为提高流动比率而将长期投资结转为短期投资的现象。②在会计期末,企业是否按照会计期末的市价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应收帐款:①分析应收帐款的增加是否合理。②坏帐准备核算是否合理;③是否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虚列应收帐款和营业收入,操纵利润。④关注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帐龄划分、提取比例等人为调整利润的情况。•(4)其它应收款: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化,特别是该余额过大就值得关注,防止将该项目作为调整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手段。•(5)存货:存货发出计价和期末存货计价时是否准确合理。•(6)长期投资:①观察增减变动趋势,分析变动原因。②注意长期投资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企业对外投资比重的合理性。③评价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是否适当。④分析企业对股权投资差额处理是否妥当。⑤审核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否计提及计提是否正确。•(7)固定资产:①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确定的合理性。②分析折旧方法的合理性。③观察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前后一致性。④企业是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准确。•(8)长期待摊费用:防止将长期待摊费用当作利润的调整器。•2.负债方主要项目分析•短期借款:是否有为调增流动比将短期借款反映为长期借款的情况。•预提费用:是否少计预提费用或者不预提应该预提的费用,来调增当期利润。•长期借款:长期借款费用和利息是否按照规定计入财务费用或资本化,这对当期利润会产生影响。•3.所有者权益分析•实收资本: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由投资人投入企业的资本金。•资本公积:核算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者从其它来源得到,由投资者共享的资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殖、捐赠资本等。•盈余公积: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赢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未分配利润:企业留待以后分配的净利润。•4.投资和筹资规模和结构合理性分析•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合理性分析:(1)总资产规模合理性分析:要联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判断资产规模变化的合理性。即将资产规模变化与企业销售收入等生产成果变化相比较,判断增资与增产、增收间是否协调,资产营运效率是否提高。(2)资产内部结构合理性分析:要结合赢利水平与风险、行业特点、企业经营规模等进行资产结构合理性判断。如经营规模一定情况下,固定资产存量较大,则企业赢利较大,但经营风险也较大。可能存在固定资产正常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造成固定资产部分闲置或生产能力利用不足,赢利受到影响;如果流动资产存量较大,则赢利较小,但风险也较小。可能存在流动资产呆滞(坏帐增加),进一步弱化企业赢利能力的情况。此外,创造附加值低的企业,如商业企业,需要保持较高的资产流动性,而创造附加值高的企业,如制造业企业,需要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比重。规模较大的企业,固定资产比例相对高些,因其筹资能力强,流动资产比例可相对低些。•筹资规模和结构合理性分析:对于债权人而言,合理筹资规模和结构体现在,良好的财务状况、较低的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较强的偿债能力、自身债权具有安全系数和长期保证。具体判断方法,可以以每股赢余分析法或比较资本成本法判断。前者主要思路是通过比较不同负债结构对每股赢余的影响,找出使得每股赢余最大的筹资结构;后者主要思路是通过比较不同负债结构的加权总成本,找出加权总成本最低的筹资结构。找出最佳筹资结构后,将现有筹资结构与之比较,从而了解到差距和调整方向。•资产负债对称结构:一般情况下,长期资产应由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支持,短期资产由短期负债支持;如果过多地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负债,一旦面临短期债务偿还压力时,会影响其偿债能力。此外,所有者权益至少应该能够弥补资产变现可能产生的损失。•(二)损益表•1.收入分析•(1)收入确认时间合法性分析,即本期收入与前期或后期收入的界限是否分清;•(2)特殊情况下企业收入确认的分析,如商品需要安装或检验时收入的确认与一般收入确认不同;•(3)收入确认方法合理性分析,如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的条件与估计方法是否合理。•(4)收入计量分析着重于营业收入和投资收入计量方法和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5)收入构成分析:着重于①对主营业务收入与其它收入的构成进行分析。如果主营收入比例较低或不断下降,其发展潜力和前景值得怀疑。分析对本期赢利产生主要影响的时主营收入还是投资收益,判定赢利的稳定性。②分析现销收入与赊销收入的构成,判断收入确认对销售收入和应收帐款的影响。•2.成本费用分析•(1)关注成本费用确认是否准确,这种确认如何影响报告期利润和资产负债帐户,是否低估费用。•(2)正确判定特殊费用支出(注销)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三)现金流量表•1.定义及作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概念: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及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短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现金且转换损失小的投资。“现金流量”指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数量。•绝大多数企业的破产,直接的导因是现金短缺,虽然现金短缺的原因有很多种类。因此,通过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现金流动的非正常动向,及这些动向与企业经营、还款能力的关系,为分类决策提供依据。•2.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1)企业现金使用在那些项目上;•(2)企业现金主要来源渠道;•(3)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间的差异及差异来源;•(4)利润表上利润很多,但对投资利润分配较少的原因何在;•(5)企业现有的现金数量能否应付以后经营的需要。•3.现金流量表的构成•我国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补充资料”。其中,“补充资料”主要包括,“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4.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方法•(1)现金流量表一般分析•(2)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3)现金流比率分析•五、企业赢利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分析(一)、赢利性分析•1.资本经营赢利能力分析:主要对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2.资产经营赢利能力分析:主要对全部资产报酬率进行分析与评价。•3.商品经营赢利能力分析:•(1)收入利润率分析:产品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总收入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2)成本利润率分析:销售成本利润率,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部成本费用净利润率。•4.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分析:主要是对每股收益指标、普通股权益报酬率指标、股利发放率指标、价格与收益比率指标进行分析。(二)、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通常指企业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间的比率。营运能力分析是企业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和补充。营运能力考察指标主要分为下述类别:1.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指对全部资产周转率的分析;2.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包括对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分析;3.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指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三)、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不同类型的短期负债,偿还方式不尽相同,但企业都是用短期资产、收益或新的负债偿还。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流动资产是偿还流动负债的重要物质保证。一般来说,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评价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2.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对企业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考虑长期负债的规模和结构、赢利能力、非流动资产的规模与结构。长期负债越多、盈利能力越差、资产规模越小,则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越差,反之越强。主要分析指标是:利息保障倍数,债务本息偿还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四)、增长能力分析•贷款分类更需要关注客户未来的偿还能力,而非目前的偿还能力。通过企业增长能力分析,可以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判断企业未来是否具有偿还能力,为贷款分类提供依据。•增长能力分析指标包括: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收益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六、综合分析•分析企业的流动性、赢利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都是企业某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间互相影响,且对企业的现金流生产能力和能否偿还银行贷款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中不可偏向任何一个因素,而忽略其它因素。只有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才能对企业总体业绩和状况得出综合性结论。•财务综合分析的分析重点•(一)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适应情况:主要分析非流动资产与长期资本匹配情况和速动资产与短期负债匹配情况。•(二)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综合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水平和结构是否适当。•(三)现金流量与利润综合分析,主要分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差别。第二章非财务分析一、非财务分析的作用和主要内容(一)非财务分析的作用•非财务分析对财务分析有修正和补充作用,有时甚至替代财务分析来判断客户未来的偿还能力,是保前调查时必需考察的重要因素。•(二)非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行业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自然社会因素分析、还款意愿分析。•(三)
本文标题:生产型企业的保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6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