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理论(下)
第九章货币理论(下)——通货膨胀本章教学内容: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和分类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四、通货膨胀的治理五、通货紧缩理论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和分类本节内容: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通货膨胀的度量三、通货膨胀的分类一、通货膨胀的定义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三点说明:见教材P391页二、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可以用物价上涨的幅度来衡量。世界上多数国家,一般采用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价指数。(一)消费物价指数(CPI):1.含义:教材P391页2.优点及缺点:教材P392页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在我国,国家统计局每月都计算并公布消费物价指数。(二)批发物价指数(WPI):1.含义:教材P392页2.优缺点:教材P392页(三)GNP平减指数:1.含义及举例:教材P392页2.优缺点:教材P392页三、通货膨胀的分类(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二)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三)按是否被经济主体预期到,分为: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四)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五)其他分类:教材P394-395页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本节内容: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四、结构性通货膨胀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拉上”论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需求拉上”论几乎为所有经济学界所接受。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一般定义):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这一理论有两种形态:一是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二是货币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P2P01yfyyAS1E1AD2E1P3P4P2y3E4E4AD2AD3AD(一)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该理论的出发点: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交易方程式为:对其取自然对数有:对上式关于时间t求微分,并整理得:记则有:(二)货币学派的数量说PyMVlnylnPlnVlnMy/yV/VM/MP/Py/yyˆ,V/Vvˆ,M/Mmˆ,P/Pvˆyˆmˆ由:可知: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潜在的水平上,则显然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两种需求拉上说的比较:教材P397页货币数量说的结论:vˆyˆmˆ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国家出现了物价持续上升而失业率却居高不下,甚至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升的情况。对此,需求拉上的理论无法解释。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一种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新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在总需求方面,而是由于总供给的变化。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总供给函数移动引起的物价上涨。这种理论认为,厂商的产品定价一般采取成本加成的办法,即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一个既定的利润率。因此当成本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是指在总需求既定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导致工资过高并超过了生产率增长率或者由于原料价格上升、间接成本推动以及由于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导致利润过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P2P03yfyyAS1E1AS2E1P3P2y3E2AS3ASAD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起价格上升的同时导致产量下降、失业增加,政府必然会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使总需求扩大以使失业率、产出量恢复到原有水平。在成本上升和需求扩大的循环过程中,导致物价水平螺旋上升。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P2P0fyyASb2AS1P2P1y3AS4AS1AD1AS2AD3ADacde3P3P四、结构性通货膨胀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都不足以充分说明一些国家的长期通货膨胀问题。一些经济学家又另辟蹊径,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其变化方面寻找通货膨胀的根据,将由于结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一)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含义: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1.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需求增加部门);另一些部门正渐趋衰落(需求减少部门)。2.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先进部门);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保守部门)。(二)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3.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迅速发展的部门、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也可参见教材P403页内容)(三)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因:1.首先,以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来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四)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举例说明:假定A、B分别为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二者的产量相等。部门A的生产增长率为3.5%,工资增长率也为3.5%。这时全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不会因部门A工资的提高而上涨。但是,当部门B的生产增长率为0.5%,而工资增长率因向部门A看齐也达到3.5%时,这就使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AyyAWWByyBWW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为:%5.32全社会的生产增长率为:%22%5.0%5.32yyyyyyBA这样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1.5%。又由于劳动生产率、工资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如下数量关系(推导见下页):劳动生产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所以上述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的百分比就是价格上涨率或通货膨胀率。根据微观经济学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规律(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有货币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即: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只不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应理解为整个社会的(平均)货币工资,为社会的(平均)价格水平,为整个社会的劳动的边际产品,并用大体衡量社会的劳动生产率。WMPPMPPWWPMPMP劳动生产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数量关系的推导:将上述三个量动态化,即将、和看成时间的函数,并对两边取自然对数,有:再对等式两边分别求其对时间的导数,有:MPPWtWPMPLnMPLnPLnWtMPPMWWPPMPPMPPWW即:劳动生产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2.其次,以同世界市场联系程度不同的两个部门(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来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型”、“北欧模型”或“EFO模型”,主要适用于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教材P401-403页)(斯堪的纳维亚位于欧洲大陆北部,包括三个国家:瑞典、挪威和丹麦。)模型推导:将一国经济分成开放部门E和非开放部门S。和分别为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此有:。和分别为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由于开放部门产品接受世界市场价格,所以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等于世界通货膨胀率,即:EaSa1aaSEESEWWE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和劳动生产增长率共同决定了该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即:非开放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向开放部门看齐,趋于划一,即:非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由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决定,即:EEEWEWEEEEWWEWESEsSWSSEWSSSSW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和非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即:ESSEEaaSEWSWSaa-1SSESWa结论(教材P403页):上述推导说明一个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取决于三个因素:世界通货膨胀、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SEW由于一般而言,有,所以,在世界通货膨胀率一定时,若开放部门比重增加而非开放部门比重减少,则通货膨胀率下降,反之,通货膨胀率上升。这体现了结构性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对小国开放经济而言,世界通货膨胀率直接成为国内通货膨胀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该模型又被看作是通货膨胀国际传播的典型。0SE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效应本节内容:一、“促进论”与“促退论”的争论二、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一、“促进论”与“促退论”的争论(一)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最直观的说明——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绘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关系的曲线。(教材P409页)新古典综合派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1.改造内容:将之改造成用来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改造的出发点在于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该关系式前面已有推导)由此,若劳动生产的增长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关系就可以替换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ww3.改造后的通常所说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如右图,以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胀率,则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0PCu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菲利普斯曲线被修正后,政策制定者可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即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若两指标均在区域内,则无需进行政策调节,若在区域外,则需根据曲线关系进行调节。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运用0PCu5432112345A(二)促进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见教材P410-411页)(三)促退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具体见教材P411-412页)(四)中性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总体结论(教材P415页):短期内,一定水平的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提高产出水平;长期内,通货膨胀对就业、产出的影响甚微,甚至起相反的作用。通货膨胀除了对产出、就业有影响外,还会引起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效应,有以下四个方面:(教材P415页)1.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3.实际财富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 货币理论(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8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