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饮酒5577415348
陶渊明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集》。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末二句是说从大自然得到的哲理:大自然包含着人生真意,是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傍晚人类聚居的地方。构筑房舍。这样自得的样子相伴回家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后象征远离尘世回归田园的怡然自乐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体现了陶渊明超脱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思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采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菊、诗人的心境)2、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wòchuò)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主旨: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山间夕阳飞鸟归林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在人境无车马喧(果)←心远地自偏(因)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有真意→归隐乃人生真谛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返朴•一、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二、选择题
本文标题:饮酒557741534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