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创新发展主讲人——唐汉生前言: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从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建设。•2从改革开放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建设。•3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趋势把握社会建设。一、十八大对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1、社会建设理论在结构体系上更加完整•⑴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理念•①社会的概念: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们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的有机体。•②社会的特征:a:人是社会的主体;b: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c: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d:社会是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机体。⑶社会建设的概念:社会主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有目的、有组织地推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和过程。包括实体建设(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事业、社会环境)。制度建设(社会建构、社会流动、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二个层面。2、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建设内涵⑴社会建设内涵形成发展的过程①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社会建设”②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了“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具体范畴。(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③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公共服务的目标要求。④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⑵社会建设内涵的五个层次:和谐社会、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具体范畴。2、社会建设由重点走向全面和均衡⑴强调社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①明确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②回答了社会管理参与者的关系问题:党→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公众。⑵明确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范畴社会管理体制→基本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管理机制。小结:十八大对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明确了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规范了基本的理论概念,界定了基本的理论内涵,指明了基本理论的价值目标。在理论层次上回答了中国社会建设为什么、干什么、如何干等一系列基本问题。3、明确了社会建设的动力和目标⑴把改善民生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⑵通过社会建设使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改革发展的进程⑶通过社会建设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⑷通过社会建设扩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二、十八大对社会建设实践的创新发展1、明确了社会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社会建设的主体: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②社会建设的原则:公平公正③社会建设的目标:以人为本、社会和谐④社会建设的保证:社会稳定、社会安全、依法治国⑤社会发展的动力:国家好、大家好2、把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1、民生的概念:社会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基本权益的状况。•2、强调了民生建设的现实性和目标性、可持续性。•①提出了教育的公益性、人民满意性、•②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2010-2020)•③通过社会体制改革推动民生建设可持续发展。3、阐明了社会建设创新发展的实践方针1、明确了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得地位和作用①党的领导方针:政治领导、法治领导②政府的指导方针:政府负责、政府主导、政社分开2、规划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①公民社会的概念:自由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以权利平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自治组织形态。其组织要素是各种NGO.②当前社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A社会组织发展充满生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B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得作用逐渐显现C社会管理体制滞后于社会组织的发展③十八大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方针A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B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C改进政府职能,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小结:以发展创新为主题,十八大报告立足于实践,求真务实。对今后中国的社会建设进行了科学布局,周密安排。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既有实践针对性,又有发展的科学性,实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把社会建设实践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三、十八大对社会建设发展趋势的创新规划1、以科学发展引领社会建设的未来发展•①以人为本,突出社会建设的主题价值•②五位一体,在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中把握社会建设•2、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社会建设的作用•①以城市作为突破口加快社会建设进程•②以社会建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3、以社会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①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执政方式的转变•②通过社会体制的改革完善逐渐实现民生财政
本文标题:十八大社会创新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9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