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重点2018.6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史时代。识记::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单选)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发表费尔马哈:机械唯物主义。(单选)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英国古典经济学: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2)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单选)(3)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多选)识记::领会: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马克思主义是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2)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3)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领会::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义现代化国家。(1)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多选)1.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有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助于明确人生的意义、理想、目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2.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3.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幷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单选)(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单选)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单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单选)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的理论品质。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1.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2握规律性、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富于创造性。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2.关于与时俱进的意义。种倾向。3.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三)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新的历史条件(题典p2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2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实践的发展而发3.总之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发展机遇。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做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前后相继,一脉相承,2.新时代的变化: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新同时要要勇于探索,持之以恒,创新理论。技术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如德国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源,宋代朱熹提出的“理在事先”,“理”识记:世界观: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哲学:关于世界观的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观的统一。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一元论有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时间和空间: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西。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如英国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宋代陆九渊提出的“宇宙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便是无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领会: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包括两方面: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源、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3意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可知性和不可知性。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1.世界的统一性,2.世界统一于物质,3.世界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关系: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暂时的,有条件的。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无所谓静止;没有静止也无第一,他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所谓运动。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第二,他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三,他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失误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识记:联系: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新事物和旧事物: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现代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科学表明物质运动速度最快的光运动也经历着时间;物质形态最小的微观粒子也有自身固矛盾的同一性:有的空间尺度。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另一方面,空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根本不存在的。(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一。矛盾的斗争性:实践的基本特点: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1.实践具有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内因和外因: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1.物质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1.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4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质是指事物的根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重点2018.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9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