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C(A项xiū,shé/yí,zhēn;B项mù/mò,zhān,fù;C项jiàng,lěi,hú;D项jǐng,chàn,hǔ/fǔ)2.A(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褒义词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置若罔闻: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3.国家科技奖严控(控制)数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每点1分)4.参考示例:①成功者的足迹,我们应该视为路标,奋然前行,而不能视为框框,亦步亦趋。(如答成垂头丧气、疲于奔命则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B(迹:跟踪,追踪寻迹)6.C(③说明陆周明机智;⑥归有光叙述唐钦尧为同学案件争论的话,并非评价陆周明。)7.C(“钱司马”并未参与盗藏王司马头颅一事)8.(1)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3分)译:案件审理完毕,陆周明没有受到牵累,被解下刑具放出监狱。(“狱”、“累”、“大意对,语句通顺”,各1分)(2)在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4分)译:从陆周明的角度来说(在陆周明看来),(自己做的)不过是平常小事罢了,只遗憾没有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家来采集(记录)他的事迹。(“寻常琐节”、“恨”、“拾”、“大意对,语句通顺”各1分)(3)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3分)译:但他性格豪爽(充满正义),行侠义之事,这才是他成为异人(人们把他当作异人)的原因。(“慷慨”、“异”、判断句,各1分。)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开始两句“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表现出诗人匆匆登临的情形。诗人在骑马赶路到达潼关时,恰逢雨过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忽然为之一振,于是歇马登上“津楼”(即潼关城楼,面对黄河),眺望山川。两句说明行色匆匆,写来却从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且别有一种挺拔劲健的感觉,引出下文的雄伟气势。中间两联,写登楼眺望所见,正面表现潼关形势的险要和山河的壮美。“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前一句说从楼上望去,潼关内外,群山连绵起伏、威武雄壮地护卫着“三辅”之地。“三辅”,指唐代京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后一句说,潼关的大门紧紧地把持着“九州”。“九州”本指,即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等九个州,这里是指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两句突出“关门”的险要。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伟的山势,描绘出壮阔的背景,然后用“扼”字连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跃然而出。“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这两句从描写关势险要过渡到交通,是上一联诗意的延伸。“河”即黄河。一个“绕”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走势,形成磅礴的气势。中间四句,分别从群山、关门、川原和河流,描写了潼关的地势,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派极为雄浑苍莽的特有境界。诗人还通过“三辅”、“九州”、川原、河流,营造成一种壮阔宏大之势,进一步衬托出潼关地势的险要。最后一联,诗人融情于景,“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诗人面对如此险要的关隘,眺望着雄伟的山川,不觉已晚,黄河之上、群山之中渐渐升起了暮霭,在轰然如雷的黄河涛声中,显得一片苍凉。触动了诗人的愁绪。这里的“愁”字包含着浓郁的乡思,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自己是在“客行”,行役之人时值“向晚”,产生思乡之念,但这里的“愁”,又不仅仅是乡思。在潼关楼上,面对从古至今如此险要的关口,作者自然也会产生怀古伤今之意。朝廷政治的腐败、藩镇作乱的迹象,都已经清楚地显露出来,诗里也隐含着作者对国事的殷忧。因此,作者在潼关楼上的“愁”,深沉而复杂。三、古诗词鉴赏(10分)9.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答:⑴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1分);引出下面登高所见的景象描写(1分)。⑵“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答: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2分,写出两种手法即可),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2分)。⑶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答:赞美潼关一带山河壮丽,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2分);表达浓郁的思乡愁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2分)。10.(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8)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中大杂院生活的特点。(4分)答:居住普通,生活简朴(2分);和睦互助,重视伦理亲情(2分)。12.表叔是本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请综合全文简析他的性格特点。(4分)答:(1)为人友善,乐于助人。(1分)(2)生活极有规律,爱干净。(1分)(3)对阿婆非常孝顺。(1分)(4)不自私,总能为他人着想。(1分)13.文章结尾为什么写表叔的自行车?(6分)答:(1)和前文表叔擦车的描写相照应。(2分)(2)表现了他爱干净、有恒心的个性。(2分)(3)突出了表叔一生清白做人,洁身自好,有操守的闪光人格;含蓄蕴藉,回味无穷。(2分)14.文章第二段中有:“这称谓透着亲切,也杂糅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况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况味。(6分)答:(1)表叔人缘极好,却因为说话有些含混而不好找对象。(2分)(2)表叔孝敬母亲,却因母亲瘫痪而得不到姑娘们的青睐。(2分)(3)表叔友善,为他人着想,却终身未娶,孑然一身。(2分)(“善良的人,人生却不如意”。)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5.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事件,作者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共6分)答:①把这个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环境(坐标)中,从纵横两方面考虑。②用比较成熟的眼光去重读原典。③可以从经济、利益与体制成因去考量。(共6分,每点2分)16.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引用论证,(1分)引用韩非子的话,说明历史事件的意义是有时代性的(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2分)②对比论证:(1分)“古之天子”与“今之县令”的对比。论证了看待历史事件要和经济、利益、体制挂钩的道理。(2分)17.作者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6分)答:①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对我们的思维的影响。②我们自身的经历与认识的时空局限。③长期政治动荡与分裂造成的文化断层。(共6分,每点2分)
本文标题:淮安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4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