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发展与现实改革需求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发展与现实改革需求研究摘要:学制研究属于理论研究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制制订的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培养目标和专业属性是学制制订的基础。教育对象。依专业设置制定的教学内容和所需的教学时数。决定着所需学习时间的长短,也对学制提出了弹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安排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基本学制要明确,发展模式要有弹性的思路是正确的。今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方向是。保持现有基本学制的前提下。加强学制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需求作者简介:孙琳,女,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7-0004-05一、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学制的现实意义中等职业教育学制,主要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为完成其教育教学内容而规定的修业年限。职业教育学制制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制体系作为职业教育制度主体与核心部分,它规定着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它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紧密相连,进而影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大纲、教材教法,乃至学校规模、布局、师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学制研究是一个理论研究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的设立是否科学合理,影响着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其实质在于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的建立。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处理好基本学制与学制灵活多样的关系:如何根据培养人才的不同类型、层次确定职业学校的类型与层次、修业年限:如何建立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间的相互衔接、转换是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根本问题。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结构合理,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学制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紧密相连,目标和规格变了,学制相应的调整也是必然的。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淡化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界限。淡化“技术员和操作工人”的界限,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二、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一)学制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职业教育学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就进行了关于学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当时进行学制改革的目的在于理顺学制,确立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学制,并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学制做出初步规定。从学制年限规定来看,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学制基本上是根据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的,中学分初、高两级,修业年限各为3年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各类职业学校的特点及需求,形成多样化的学制年限。这一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学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各类职业学校学习年限依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在逐步完善与发展;各类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制自成一体,学制年限呈现多样性。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处于逐步建立与调整过程中,招生对象逐步提高、修业年限灵活多样。1996年9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做出了规定,这也标志着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的确立。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自此,我国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基本明确并逐步稳定规范。以《职业教育法》为依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也日益明确化、固定化。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年限规定依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是中等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是三至四年;少数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这类学校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在相当于高中及中等专门人才必备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生产实践,这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职业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中级人才和其他从业人员,所设专业以第三产业为主。(二)原有学制规定存在的问题1中等职业教育三类学校功能定位不清。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多学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制规范。如中专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员,对学制年限的要求较高,因此,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3年、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2年、2年半、3年等多种学制长期并存;而职业高中主要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从业人员,学习2年、3年,还出现了学习4年的职业中专。而这种多学制并没有相应的规范制订,使得国家统一的专业目录、课程标准有时难以执行。2对中等专业教育的层次归属出现了争论。我国中专教育有两类,即初中起点的四年制、五年制中专和高中毕业后一年制、两年制中专。这类教育的学习时间明显多于其他高中阶段教育,但学历层次一直定位为高中阶段教育。使学习时间与学历层次明显错位。1990年全国中专教育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这类教育是介于高中和大学问的教育,属高中后教育,但在教育体系中第4级教育没有确立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学习年限与学历层次明显错位,学校层次与培养人才规格明显错位,造成了对中专教育性质的长期争论。确定中等专业教育的教育层次问题,成为理顺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中的一个难点。(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的调整,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制进行相应改革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制订是建立在培养技术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等目标基础之上的,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学科发展为本位,在教学上注重以知识传授加技能培训为重点。而进入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要求职业教育办学思路从学科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突出职业性及能力培养要求,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转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学制安排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发展为宗旨,学制安排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从升学向就业转变,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三、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学制规定及实施情况(一)21世纪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学制规范的政策内容21世纪初,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市场化进程;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增加就业机会、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就业方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这种经济社会的变革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对此,1999年8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2000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这两个文件,针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制、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诸方面进行了规定。从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需求出发,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学制重新进行了规范,确定:“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4年,以3年为主”。200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与原则规定。此后,各地根据此文件规定,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制重新加以了规范。(二)从2000年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安排200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这两个文件规定了四类中等职业学校在统一规范名称后实施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如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建议修业年限、业务范围、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等。这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和安排教学工作的必要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从学制年限在专业中的分布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13大类270个专业的学制分为三种,大部分为3年制。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3-4年是一种灵活设置的学制,其年限的长短根据各个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而定。2个专业为6年制。是文化艺术方面的特殊专业,一个是杂技与魔术表演,另一个是木偶与皮影表演及制作,专业的特殊性与特殊要求决定了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可以这样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学制主要以3年为主,较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的要求。这也是完成高中教育所应达到的、必要的学习年限。从专业的学制设置情况来看,13大类中完全采用3年制的只有财经类中的8个专业,由国家层面确定实施3年制。其余12大类都是3年制或3―4年制并存,只不过各大类中两类学制所占的专业设置数量不同。粗略分析,3年制占主导的专业大类排序是能源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商贸与旅游类、社会公共事业类、资源与环境类、农林类、土木加工类、医药卫生类。3-4年学制占主导的专业大类主要是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从专业大类学制规定可以看出,允许3―4年学制的专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且在行业中代表较为先进的技术,对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需求较高的专业,如机械制造与控制、汽车制造与维修、船体建造与修理、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飞行器制造工艺、飞机及发动机维修、化工过程装备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电源技术、铁路运输管理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医药卫生类中的护理、助产、中医、藏医、维医、蒙医;农林类中的畜牧兽医、木材加工:交通运输类中的航空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类中的监狱管理、劳教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文化艺术类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均设为3--4年,是由于专业的复杂性及服务面向的特殊性而定的。在我国,3年制或4年制学习年限的确立,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年限就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3年,中专学校4年的历史传统,发展延续至今,近年来尽管三类学校培养目标相近,但中专校由于形成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影响,许多专业还是保持4年制的传统。二是培养目标的限制与影响。文献研究可以发现,职业高中由于发展历史短。反而形成了其灵活性与多选择性的特性,大部分职业高中培养目标表述是一种宽泛的、适用面较广的描述,其课程设置也体现出更多灵活性与紧跟市场需求的特点,而中专校的培养目标则较为明确与具体,对人才规格的定位上也显出稍高于职业高中。三是专业设置特殊性的影响。中专校因其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其专业多集中在二产领域,特别是近些年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中专校的专业设置上体现出更为明显的为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培养专门人才的特点,所以中专校以4年制为主的专业多为骨干特色专业或现代化标志专业,这些专业在考取相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发展与现实改革需求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4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