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上课前请关闭手机或调整为静音状态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第一章目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3、“四个全面”内涵及重要意义。4、党的思想路线。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意义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出过程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至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忆一忆回忆上学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哪几大理论部分?思考.回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组成部分。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科学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说。1)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2)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1929年、1957年世界经济危机、1970年美国股灾、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历史一再证明,危机的重复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这些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19世纪就给予了科学解释。资本主义一再出现的危机,使得西方国家思想界不得不一次次地“回到马克思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者创立者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1)思想的酝酿李大钊等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但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旦旦研究马克思的学理。”——陈独秀“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斯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李大钊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1921年-1925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一大二大三大四大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总体而言,由于党处在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再加上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革命走了弯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1931年1月—1935年遵义会议前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0年,毛泽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5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2)命题的提出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1938年)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1945年党的七大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3)全党共识刘少奇“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第335—336页。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上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思想由来已久。作为一个命题形成全党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一种简明概括。请思考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原因)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列强瓜分中国漫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列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a)历史地,(b)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明确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德文版第三、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补充材料:1931年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丧失了100%,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1933年9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34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1934年11月25日红军抢渡湘江。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战役成为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开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而发展的。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第一个历史时期(1921—1956)第二个历史时期(56年—78年)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第一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三个历史时期(78年—今)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三大理论成果历史进程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遵义会议习近平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既然是“开始”、“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2、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就理论传脉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包括其中,并且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86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可按照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而区分为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作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作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3、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这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理论,而不是本源理论。所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此,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非常流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应当指出,在提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前,这个说法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际和认识水平。但是,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后,还有其他创新理论的不断提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既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那么对“始于毛”的说法就要作具体分析。若就我们党提出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思想而言,即从指导思想的方法论而言,完全可以继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但若就当今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而言,特别是在实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而制定的那一套方针政策之后来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很难再说它“始于毛”了。那个说法毕竟是上个世纪的认识,根据历史的发展对一些认识加以修正是很正常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80多年历程中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胡锦涛同志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新的表述。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制作部
本文标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5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