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优秀教案之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第一课时《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战国策》战国时政治家。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邹忌•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齐威王兼语句“邹忌讽纳谏”齐王解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谏——批评意见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3、疏通文意,理解邹忌劝谏的起因。高效预习1、注音。昳窥朝服衣冠间进期年谤讥皆朝于齐2、《基训》p145预习反馈一、二、三yìkuījiànjībàngjīcháozhāo小组研习(一)翻译课文,识记重点词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身高旦日:第二天昳丽:光艳美丽不若:比不上服:穿戴孰:仔细窥镜:照镜子弗如远甚:远不如谓:对……说美:认为……美私: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邹忌劝谏的起因。3、理解邹忌从比美中悟出的道理。高效预习1.解释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⑴朝服衣冠____⑵修八尺有余___⑶而形貌昳丽______⑷旦日____⑸窥镜____⑹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⑺吾妻之美我____⑻私我也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穿戴身高第二天照谁,哪一个认为……美偏爱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光艳美丽小组研习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2、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3、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得到的结论是什么?4、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邹忌与俆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2、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①妻之答用的是反问句式,语气十分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②妾之答少了“君美甚”,但仍是反问,表现了她卑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③客之答用陈述句,语气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3、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得出的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反馈练习《文言全解》p105拓展练习(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邹忌劝谏的方法。高效预习1.解释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⑴朝服衣冠____⑵修八尺有余___⑶而形貌昳丽______⑷旦日____⑸窥镜____⑹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⑺吾妻之美我____⑻私我也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穿戴身高第二天照谁,哪一个认为……美偏爱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光艳美丽小组研习(一)1、翻译课文第二段,识记重点词语。2、翻译课文第三段,识记重点词语。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见:拜见诚知:的确知道宫妇:宫里的妃子以:认为莫:没有谁于:比四境之内:国内地方:土地方圆蔽:受蒙蔽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面刺:当面指责时时:不时,有时候过:过错,错误间进:偶然进谏谏:劝谏期年:满一年谤讥:议论朝于齐:到齐国朝拜市朝:公共场合于:在闻:使……听到小组研习(二)1、分别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5、、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3、、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1、分别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第二段: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劝谏齐王第三段:齐王纳谏及其结果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进谏奖赏。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国内),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国外)。3、、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王虚心纳谏。5、、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反馈练习《文言全解》p105拓展练习(二)解释下列斜体字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受上赏5、闻寡人之耳者早晨,名词作状语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偏爱,形容词作动词。当面,名词作状语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词类活用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朝吾孰与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孰早晨朝廷泛指公共场合朝见谁,哪一个仔细一字多义1、今齐地方千里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3、邹忌讽齐王纳谏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土地方圆某区域、地区国君旁边的近臣方位名词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规劝别人讽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诽谤古今异义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⑴朝服衣冠()⑵今齐地方千里()⑶臣之妻私臣()⑷王之蔽甚矣()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穿戴方圆偏爱受蒙蔽2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⑵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中考链接一、实词过关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朝于齐5、王之蔽甚矣6、面刺寡人之过者1、修:身高。昳丽:光彩美丽。2、服:穿戴,名次活用作动词。窥:仔细查看3、孰:谁4、朝:朝见5、蔽:受蒙蔽。6、刺:指责。7、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8、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9、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7.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8以大比小,以家比国,喻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9⑴邹忌:善于纳谏,有自知之明,说话讲究技巧⑵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3.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中考链接达芬奇在从师学艺之初,老师便让他画鸡蛋,日复一日地画,这让达芬奇觉得乏味之极。老师告诫他:“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形状便立刻不同了。”达芬奇听懂了老师的话,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埋头画鸡蛋,苦练基本功,终于成了大器。
本文标题:优秀教案之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2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