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层面: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控制引导层面:详细规划行政层面: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开发控制制度】——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才需要选址意见书1.2.省(县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省(县人民政府城规主管部门核发3.中央各部门审批的小型和限额项目→项目所在地县市核发4.国家大型和限额以上项目→项目所在地县市提出审查意见→省/自治区/单列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1.划拨方式——各级人民政府城乡主管部门确定用地位置、面积、范围,并核发许可证2.开发强度→签订土地使用出让合同→合同+批准/审核/备案等文件=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规划的调整与修改】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做局部修改。(人民政府做调整决定→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发现某些原则和框架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需要作出重大变更。(人民政府组织→同级人大/常委会同意→原审批机关审批【城市规划的审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人民政府编制→国务院审批直辖市总体规划: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国务院审批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总规:省人民政府审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总规:市人民政府编制→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总规:县人民政府编制→上级政府审批其他镇总规:镇人民政府编制→上级政府审批以上:人民政府编制→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处理意见→报送上级审批【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采取的综合战略部署,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空间安排。目的——协调好城市化和工业化与环境资源、农业安全之间的关系终极目标——空间均衡(功能结构和发展水平均衡一、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怎样联系?在目标、手段和内容上与城市规划有何不同?答:(1联系: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上位规划,处于我国规划体系顶端。指导城市规划。(2区别:二、确定国土空间功能的依据?答:依据区域发展条件、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土地对不同类型功能地适应程度,制定国土空间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指标评价、综合集成评价三、城市设计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住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联系与区别。不同规划层次中城市规划的内容与作用?答:区域层面城市设计的目标在于协调人工与自然、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环境;重点内容在于景观格局、风貌、节点、廊道、轴线的空间优化和发展策略引导。手段——根据土地对不同用地功能的适宜程度,划分功能区。内容——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经济发达,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高,开发强度高,环境问题严重,需要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有一定经济基础,人口聚集和产业条件好,发展潜力好,环境承载力大,需要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发展,但是因农产品安全要求,以发展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任务。需要限制···2.···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国土空间规划新目标】依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遏制无序开发;科学配置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提高区域竞争力并使区域协调发展;确定人口、产业、农业、生态、资源的空间布局,形成协调空间结构;【地域空间组织/发展理论以及启示】过区域交通网络提升发展条件。发展初级阶段,生产水平低下,后增长极出现,随之出现不平衡,不平衡扩大,促周边产生新的增长极,消解不平衡矛盾。——解释城乡发展不平衡必然性和阶段性。利用经济学观点和空间观点,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三方面对城市分布、等级和规模机芯研究,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形态是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也就是在六边形的六个角上,而位于六边形中心的点,骑着管理从属他留个点的作用——解释每个小城镇都有形成自己腹地的可能。一个或者多个城市,因地域相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迅速融为一体的条件,市民可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与非农业活动高度混合,实现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化。【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具有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为力场,以这个力场中的推进单元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产业,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增长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极和增长点上,并以不同渠道向外扩散。经济的快速增长受限出现在一些较好的区位,呈现出斑块状的分布,四、结合先进案例,说明我国城乡区域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答:城乡规划体系是针对不容的层次定义、目标、内容、措施、时间的实质性规定。1.用地标准缺少科学依据2.动态研究少,公众参与少、保障手段少3.人口规模与预测的数据不准确4.基础和工服设施缺少公平性和现实性5.规划体系不完善发展趋势1.区域规划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人居环境的和谐永续2.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划体系,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规划的具体实施和管理。3.更加重视以空间管制、土地集约、高效益低消耗的土地发展模式,合理控制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发展规模、协同关系和发展余地4.注重三维空间到四维的变化5.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带动周边地区6.城市间等级职能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各个环节的垂直分工生产要素交换,形成轴线。在交通线沿线由于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处新一批增长点,从而形成点轴系统。【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土上对国民经济的总体部署;广义上指的是区际分工协作,狭义上指国土建设规划。【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是区域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核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之于区域:1.城市在区域中承担一定的分工和地位,在区域中与周边地区进行着人流、物质流、信息流的交换。城市通过其对周边地区吸引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的中心。同时周边地区为城市提供必要的劳动力、生产要素、农产品和商品市场,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2.制。3.在区域中发挥着行政中心、经济活动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在产业和人口聚集、产品和信息的交换、文化和服务的提供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区域之于城市:1.区域的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源、地形等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影响人的空间分布,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是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城市的兴衰。3.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的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区域为城市提供物质资料和生产要素,城市为区域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4.展产生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城市的分工和布局【我国区域发展失衡问题】1.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城市化水平和分布不平衡,东部快于中西部地区;2.盲目城镇化,高强度低产出的土地开发模式,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威胁环境承载力;3.空间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4.缺少城乡统筹协调【区域规划内容】P2371.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定位(条件:自然+社会;定位:规模性质目标定位2.3.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经济结构:消费、生产、就业;产业布局:主导产业、各产业比例、产业链、空间布局、发展趋势4.(城镇化:人口规模预测;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城镇居民点体系规划内容有等级结构、分布结构、职能结构和城镇体系网络。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人口容量、空间布局、社会服务和市政实施配置5.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生产性+社会性=预测规模+永续和谐+超前经济一、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区别和联系?答: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坚持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城镇化。1.发展都市圈作为城市发展的最优空间结构2.高效利用已经城镇化的土地,降低人均用地标准,保护耕地。3.防止扁平化和离散化的空间发展模式,避免土地利用效率低效的“小城镇模式”(发展小城镇,引入产业,带动人口4.提倡都市区域内部的交通系统,减少交通能耗5.提倡绿色建筑6.利用智慧城市理念,发展新智能产业,感、亲和感、公正感;二是提高城市治理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经济、资源配置共享、空间布局七种能力。基础指标(城市化水平超过60%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第一产业比重低于10%、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3城市化主要以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作为其发展程度的指标,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协同,而新兴城市化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与产业、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结合二、城市地区规划的主要类型和内容?答:类型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心城市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协调。2.预测市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确定各个城镇的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3.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4.确定交通发展策略、重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存储的布局。5.确定生态环境、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6.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和建议三、城市总体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差别?答:城市总规是对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在通敌利用和空间布局上的综合部署;城乡终归是从社会作用角度,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空间格局,保护生态和资源,维护公平,有公共政策性范围:城市总规在市域和近郊,城乡是市域范围和周边乡村地区;内容:城市总规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城乡规划还包活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深度:城乡规划较之城市总规更注重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的统筹协调,注重整体结构和布局、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乡6.(现状评价+适宜性评价+承载力分析+目标和总量规划+功能分区+保护治理和优化对策7.(空间管制协调规划内容:空间功能分区(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8.+微观=投入与产出的区域格局+劳动力+资本+资源的区域配置9.远期发展范围和重点【区域规划类型】按空间层次分跨国尺度各层级城镇体系规划国家尺度都市区规划大尺度城市群规划国土规划轴带型(流域、交通按空间组织模式圈域型(核心→强化→辐射→扩散县、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区域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国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条件,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对全国或是一定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目的——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人口、经济与环境、资源”手段——空间管制和土地用途管制内容——国土开发利用战略区域功能划分城镇和各类园区规模与布局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都市区规划】以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与其有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的城市化地区。内容——P243【城市群规划】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类型、等级和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靠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通过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进行密切联系的城市集合体。重点——协调城市空间发展手段——空间管制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减少人口产业聚集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内容——P249【城镇化含义】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用地转换的现象和过程一、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P48和城市总体规划区别:1.尺度小,操作性强;2.强调特色建设里。3.强调历史保护的整体性;4.产业易受外界干扰5.区域交通格局是决定因素小城镇总归内容:1.定位和规模——性质/目标/人口规模和结钩(上位规划要求+发展条件+人口结构2.镇域规划——居民点结构和布局+产业布局(适宜性分析+现代化建设需要+3.镇区规划——规划范围+用地/路网/设施规划(多方案比较4.支撑系统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用量预测+对接区域网络+配置标准二、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内容答: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3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