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炮制学考试重点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1.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一个根据、三个需要、一项技术)。2.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一、发展概况(一)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期(先秦宋代)1、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记载炮制内容最早《黄帝内经》——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2、魏晋南北朝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3、隋唐时期《新修本草》——①创立了发芽、发酵、提净等方法②世界上第一部药典4、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本草学第四次总结(二)炮制理论形成期(金元明)元王好古《汤液本草》——总结酒制的作用葛可久《十药神书》——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明缪希雍《炮炙大法》——①首次提出了炮炙十七法②第二部炮制专著(三)炮制技术和品种的应用扩大期(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提出“因药殊制,因病殊制”炮制原则第三节中药炮制的分类(考一个)1、三类分类法——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水制、火制、水火共制2、《中国药典》药典通则分类法:净制、切制、炮炙三大类3、五类分类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1)工艺为纲,辅料为目(2)辅料为纲,工艺为目第四节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1、《中国药典》;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3、各省市、自治区《中药炮制规范》第五节中药炮制研究(多选)1、主要内容(一个总结,五个研究)a、中药炮制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b、中药炮制理论研究;c、中药炮制方法和工艺研究;d、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e、炮制辅料的研究;f、炮制设备和生产线的研究2、研究方法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2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第一节中药炮制制则和制法源于: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制药论》一、制则(掌握含义、举例)1、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以热制寒——吴茱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性;以寒制热——胆汁制南星;以润制燥——盐制益智仁2、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加疗效盐水制知母、黄柏(以咸寒制苦寒)——增强滋阴降火;酒炙仙茅、阳起石——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增强补中益气作用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生姜炮——半夏、南星;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制——川乌;豆腐、甘草制——马钱子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元气。麸炒枳实——缓和其破气作用;米泔水制苍术——缓和苍术燥性;辛香药物加热可减弱辛散之性:煨木香无走散之性5、相喜为制:用某种辅料或中药炮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加商品价值。麸炒僵蚕——赋色矫味;滑石粉烫水蛭——矫臭矫味第二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了解)一、炮制对中药性味的影响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栀子——姜汁——降其苦寒之性;大黄——酒蒸——熟大黄——降其苦寒之性酒炒——酒军2、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味:黄芪——蜜炙——补气;乌梅——醋制——收敛固涩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性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酒蒸:熟地:性温:滋阴补血二、炮制对中药升降浮沉的影响升降浮沉: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表里的趋向。气味辛、甘、温药物——升浮药物苦、酸、咸、寒凉药——降沉质地轻——升浮(花叶)重——沉降(种子、矿物)所以,炮制改变气味、质地,即改变药物的趋向,调整升降浮沉。如:酒制黄柏——清下焦湿热,兼清上焦之热;酒炒黄芩——增强上行清头目之热的作用盐炙砂仁——行气开胃、化湿行脾(中焦),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莱菔子——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三、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用药安全,去毒与存效并重四、炮制对中药补泻的影响生:寒凉清泻——熟:甘温补益何首乌:清热通便解疮毒;黑豆汁蒸炖偏于补肝肾,益精血3第三节中药炮制目的(了解大条,能举例)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㈠降低毒性,保证疗效。1、净制去毒(去除毒性部位)如:雷公藤(卫矛科雷公藤的根)治麻风病、肺结核,毒性主要在根皮;蛇类:去头;蛤蚧:去眼睛2、水制去毒(毒性成分水解、流失)如:商陆—商陆毒素:三萜皂苷(可溶于水)切前水泡;南星—苛辣素:白矾水浸漂3、加热去毒。使毒性成分减量变性如:巴豆——蛋白毒;白扁——蛋白毒4、辅料去毒(拮抗、吸附、稀释)如:米炒斑蝥—米吸附斑蝥素并且加热可使部分斑蝥素升华;淀粉加入巴豆中—稀释㈡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二、改变或缓和药性三、增强药物疗效㈠增加煎出,提高疗效种子类药物如决明子、苏子等具有坚硬的外皮,很难粉碎,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制以后可以使它的种皮破裂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所以古代有“逢子必炒,逢子必捣”的说法。矿物类、贝壳类、化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可以通过煅制使其质地酥脆增加煎出。㈡减少损失,保存药效(含苷类药物)如:槐花采后蒸10min,防苷分解;天麻采后蒸,防天麻苷分解㈢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黄芪+蜂蜜增强补气作用;猪胆汁制南星:解痉;黄连+甘草:抑菌作用增强㈣制备新药,扩大疗效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五、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六、便于调剂和制剂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八、矫味矫臭,利于服用九、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第四节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是:依法炮制和复方配伍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是炮制后的中药饮片4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中药炮制对药化学成分的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影响(举例、影响)1、净选加工的影响清除杂质,去除非药用部位(集中疗效),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区分疗效)如:麻黄根:大环精胺类生物碱降压止汗茎:麻黄型生物碱(多35倍)升压发汗黄柏:小檗碱主在韧皮部2、水制的影响①当生物碱为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时:如:槟榔碱、小檗碱、苦参碱——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原则,防成分流失苦参干后切制可用蒸法软化②生物碱为有毒成分易溶于水时:控制水制程度达到去毒,如:乌头3、加热制的影响①当生物碱为有效成分时,避免加热,生用为宜如:山豆根(山豆根碱)龙胆草(龙胆碱)②生物碱为有毒成分时,应适当加热减毒(如:川乌蒸或煮;马钱子砂烫或加热)4、辅料制的影响醋制:可使生物碱成盐,易溶出;酒制:有利于溶出(如:黄连)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举例)1、水制的影响水制应少泡多润防成分流失。如:橙皮苷、甘草皂苷2、酒制提高溶解度3、加热制的影响(1)苷为有效成分时,适当加热破坏分解酶,保存药效(苦杏仁、黄芩)(2)欲消除苷类作用,利用苷元作用时,长时间加热。4、一般不醋制,酸促使苷类水解,改变药效第六章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养护第一节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一、性状片型及破碎度:异形片不得超过10%;二、检查1、水分: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蜜制品<15%2、灰分:不合格多为混进泥沙等杂质,是控制炮制品纯净度的有效方法3、毒性成分4、有害物质5、杂质第二节中药饮片的养护一、引起中药饮片质量变异的因素(含水量及湿度)51、内在因素:中药饮片的含水量;中药饮片所含的成分2、外在因素A、生物因素:微生物、仓虫、仓鼠、蚁、蟑螂等B、自然因素温度:15~20℃一般25℃以下,35℃极易变质;湿度:60~70%(安全);日光:尽量避免;空气:氧、臭氧(强氧化剂)二、中药饮片变异的主要类型1、虫蛀2、发霉3、泛油:又称“走油”。是指药物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含油脂多的药物——内外色泽加深油质外渗,具异味(杏仁、核桃)泛油含糖分、粘液质多的——质变软、发粘、色深(玉竹、黄精、牛膝)动物类药材——躯体易碎、色泽加深、具强烈异味4、变色5、气味散失6、风化:主要发生在含结晶水的药物上。7、潮解:指盐类中药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8、粘连9、腐烂10、自燃三、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1、干燥2、通风3、密封4、对抗同贮: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存放在一起,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养护方法。5、气调养护: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状态,达到杀虫、防虫、防霉的目的。第七章净制清除非药用部位(方法及适用药材)一、去根去茎用根者去残茎——丹参、龙胆、续断范围用茎者去残根——茵陈、卷柏、石槲根茎分用——麻黄二、去皮壳1.树皮类:刮去栓皮—厚朴、杜仲、黄柏2.根与根茎类:趁鲜去表皮—桔梗、沙参、白芍3.果实类:去壳取仁—使君子、草果、益智仁4.种子类:可用燀法皮—苦杏仁、桃仁5.皮仁分用:花椒—外果皮:蜀椒,种子:椒目三、去毛1.根茎类:砂烫去毛—骨碎补、狗脊、马钱子2.叶类:棕刷刷去毛—枇杷叶、石苇;3.果实类:挖去毛—金樱子4.其他类药材:鹿茸—火燎(酒火);香附—撞去毛四、去心根茎类药材去木质部—麦冬、远志、巴戟天;种子类去胚芽—莲子6第八章饮片切制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第一节药材的软化一、药材软化的要求要求: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二、药材的软化方法㈠常用水处理方法(具体方法、典型药材)1.淋法:药不放在水中,用清水喷淋或浇淋。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如:薄荷、荆芥、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甘草等。2.淘洗法:时间短,快速洗涤及时取出。又叫抢水洗质地松软,水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五加皮、瓜蒌皮、白藓皮、合欢皮、南沙参、石槲、瞿麦、陈皮、防风、龙胆等。3.泡法:时间长,不换水。质地坚硬、水较难渗入的药材。如:萆薢、天花粉、木香、乌药、土茯苓、泽泻、姜黄、三棱4.漂法:时间长,定时换水。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附子、肉苁蓉(盐腌)、昆布、海藻、紫河车、五谷虫、人中白5.润法:药材不置水中,淋、洗、泡后的保湿过程。适于所有药材。①浸润:定量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如:黄连、木香、郁金等②伏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在密闭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如:白术、山药、槟榔等③露润(吸潮回润):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如:当归、牛膝、玄参㈡其他软化方法1.蒸润(湿热软化)生品难切,水处理不易软化(木瓜、红参);热处理利于保存成分(黄芩)炮制过程中有蒸煮(川乌、附子、南星);水处理引起变质或达不到软化目的(鹿茸)2.气相置换、蒸汽喷雾润等3.“看水性”、“看水头”: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第二节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一、饮片类型㈠片1.按照厚度: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2.按照片型:顶片;斜片;直片㈡段5~15mm:长段称“节”,短段称“咀”㈢块8~12mm的立方块,又称为丁㈣丝:细丝2~3mm;宽丝5~10mm㈤颗粒1cm3左右的块片及颗粒㈥粉末多粉成细粉,用于直接吞服7二、饮片类型选择原则1.质地极其致密、坚实的木质类及动物骨、角类药材,宜切极薄片。羚羊角、鹿角等2.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如:乌药、槟榔、当归、白芍、木通3.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如:山药、天花粉、茯苓、甘草、黄芪4.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情况,选直片、斜片等。如:大黄、何首乌、山药、黄芪、桂枝、桑枝5.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可切制一定长度的段。如:木贼、荆芥、薄荷、麻黄、益母草6.皮类或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成一定宽度的丝。如:陈皮、黄柏、荷叶、枇杷叶7.为了对药材进行炮炙(如酒蒸),切制时可选一定规格的块或片。如:大黄、何首乌三、饮片切
本文标题:山东中医药大学炮制学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4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