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采花》执教日期:10.30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花》。2、初步了解民族调式。3、通过观看采花歌曲中提到的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加深歌词的记忆,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教学重难点:1、学唱《采花》。2、了解民歌风格及民族调式。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反馈各小组课前预习情况。二、导入部分:播放导入视频,教师解说。(刚才这段视频让我们热血沸腾,是的,音乐就是有这样的神奇魅力,旋律响起胜过千言万语。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劳动人民的智慧相碰撞,形成了各地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今天让我们翻开“神州音韵”的第三乐章,走进祖国西南,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三、讲授部分:首先让我们走进我国西南特色鲜明的四川省,从四川民歌开始揭开祖国西南音乐文化的神秘面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四川民歌的代表作品《采花》。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初赏歌曲,欣赏的过程中想一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歌中唱了什么内容?(播放视频)提问学生,介绍作品(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口口相传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给这些内容配上曲调,就形成了民歌,这既调节了人们生产生活又帮助知识广为传播,由此可见民歌是应劳动人民的需要而产生的,与生活密不可分,具有很强的功能性)。2、下面让我们对照着曲谱再来欣赏一遍,欣赏的时候试着给歌曲分一下乐句。(提示学生从第三段开始跟着哼唱)。学生分乐句(三个乐句重复了两句词)。3、这首作品非常简单,词曲都短小精悍,但是短小的旋律中浓缩了中国民歌的精髓,简单的歌词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接下来让我们从曲谱入手,细品《采花》这首歌。1分钟时间小组视唱曲谱并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节奏型(节奏拿不准的划一划,音找不准的利用好手上的乐器)——跟老师一起视唱曲谱(我们一起视唱一遍,大体汇报一下课下预习的情况)老师评价——学生回答节奏型(刚才在视唱中,大家对切分音唱的不够确定,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音乐知识学习一下)。我们来再唱一遍曲谱,你观察一下整首歌中没有出现那两个音?——讲解五声调式(中国民族调式明显区别与西洋调式,所创作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中国韵味,也是中国民乐能够独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根本原因。)刚才同学们分了乐句,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曲谱,观察每句的尾音与下一句始音的关系。——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同学们也来用鱼咬尾的形式演唱曲谱。——(切分音的频繁使用决定了歌曲欢快活泼的,“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曲调流畅、舒展,弱拍起唱让歌曲更婉转)最后让我们完整的将曲谱演唱一遍。4、唱了这么多遍曲谱同学们一定按耐不住想填上词唱一唱了,下面小组加词试着唱一唱。1-6组每组唱一段,其余同学演唱第三乐句。(教师评价)5、我们学唱了四川民歌,你对四川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使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歌曲《好久没到这地方来》。四、编创展示:星级挑战。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五、布置预习作业:1、归纳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变成自己的话,举例说一下。2、本单元还有许多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代表性音乐,请同学们自选欣赏,下节课一起来分享。六、小结: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魂,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它延续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不仅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标题:《采花》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4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