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重庆市教科院:郭晓娜讨论背景及问题:•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深化课改的重心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于学校课程。•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被认为是课改新阶段的破题之作•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一新的要求?我们又该如何行动?如何深化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四大任务:•课程改革政策•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之首: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1)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一、新教育价值:(立德树人)如何认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意义?二、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如何成为新课程设计的主线?三、学校新行动:(课程建设、教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于课程与教学?一、新教育价值如何认识核心素养提出的意义?从国内看:•是在总结10多年课改经验基础上,对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课程设计上的反思•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及回应•是当前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先后做出了核心素养模型,发达国家依然把可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意义具体表现在:•首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当今教育领域的趋势。•其次,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再次,内容结构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注重系统性(分学段、分学科),各具特色。核心素养核心观点•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景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1.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关系•2.素养的时代性。•3.核心素养何以作为课程改革的原动力经合组织核心素养模型美国21世纪能力模型台湾国民素养内容台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模式新加坡横向(世界各国)比较•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其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养,这些能力和素养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简称21世纪能力体系)•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参与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也提出了有关核心素养的规划欧盟核心素养•又例如:欧洲核心素养参考框架(EuropeanReferenceFrameworkofKeyCompetences):•母语交际;外语交际;数学素养以及科学和技术基本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创新与创业意识;文化意识与表现核心素养模型的不同价值取向1.实现成功生活:OECD、台湾、日本等成功生活终身学习2.促进终身学习:UNESCO、欧盟等个人发展3.促进个人发展:新加坡等综合取向4.内容、目标与途径相结合:美国等整体呈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的趋势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几点共识:•课程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课程建设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的拓展,是指导教学建议和教学过程的关键•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为探索有效合理的教育评价奠定了基础,核心素养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根据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主要是规定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并以此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指导考试评价。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研制的共同趋势•教育部组织的对美、英、德、加、澳、日、韩、芬兰、俄、法、新加坡、新西兰等12个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表明,研制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以及应该达到的素养具体水平,以及根据教育目标来思考组织和规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是目前各国研制课程标准的共同趋势•课程改革自2001年启动以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观念和价值的重大转变。•上一轮课改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目前,发展到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到学校课程的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设计学校课程标准,需要思考如何在我国总体目标基础上,确定和研制具有国际视野、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和各学科核心素养模型三维目标VS核心素养•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缺乏任一维度目标的教学都会使学生的发展受损(上一轮课改的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弊端分析)•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举例: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1.研制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遵循基本理论——国际比较——公民素养模型——学科核心素养模型的思路,针对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证,论证标准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梳理各国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经验和具体做法,确定各学科素养模型和学科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与框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三个维度、九项核心素养指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自主发展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社会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素养,强调其对于每个学生的“整体效应”。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其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经过学生后天的学习可获得,即可教、可学、可测。其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了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其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对于确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研制学科课程标准,推进教学和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是针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素质主要强调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本性。从某种角度来说,素质构成了教育的必要基础,但并不构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素质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现状,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实现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三个报告纵向比较•1972年的富尔报告《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特别强调“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两个基本观念。这两个观念影响了世界教育的发展•1996年的德洛尔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在教育上提出“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2015年的反思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学校教育和教师不会消亡•《反思教育报告》: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提出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总的精神如报告导言中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要将通常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进来,包括妇女和女童、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年人以及受冲突影响国家的民众。•这将要求采用开发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法。由此,报告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关于学习•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报告批评当前国际教育讨论张口闭口谈学习,但“主要关注的是教育过程的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关注结果,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面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教育要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同时,报告认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需要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VS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国家层面在不断讨论和修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与框架,同时在高中课标修订过程中,各个学科都在提出自己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或者称学科素养。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是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直接分解到不同的学科之中,特别强调跨学科的统整性,让大家明确地看到如何通过不同的课程共同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又看到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侧重。•在我国当前的政策语境下,由于学生发展核心素
本文标题:2016年11月河北省衡水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讲座课件(共53张P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5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