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教育过程卫生 妇幼保健
第七章教育过程卫生中山大学妇幼卫生系刘建安公共卫生学院706室办公电话020-87332498目的要求了解脑力劳动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熟悉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意义。掌握脑力工作能力的评定方法。掌握作息制度制定的原则。教育过程卫生任务:提出卫生要求和措施,调动有利因素,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目的:提高学习效率,预防疲劳发生,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第一节学习脑力劳动卫生一、基本概念学习:是指新知识、新行为的获得(从脑机制来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记忆:是指所获知识和行为的保持和再现(主要指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学习记忆过程: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提取二、学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从神经解剖学角度看学习、记忆都有大脑三个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参加。1调节紧张度和唤醒状态联合区,主丘脑和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功能,保证大脑皮层适宜唤醒状态。2接受、加工和保存外部信息的联合区,主要靠枕区、颞区、枕顶区和额叶工作,以保证知觉产生。3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情感及心理活动的联合区,主要靠海马环路完成。2、从神经生化角度看学习、记忆的机制1长时记忆与脑内物质代谢有关,特别与蛋白质合成有关,血糖提供能量。2中枢神经递质及激素参与学习、记忆过程,如:5-羟色胺:促进注意力集中,参与痕迹再现。血管加压素:加速学习,延长记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选择性注意机制。去甲肾上腺皮质素:维持大脑觉醒状态。肾上腺素:大脑皮层全面兴奋。脑啡太:保持良好情绪,加强记忆。三、探讨学习记忆生理心理学基础的意义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教学的内容、方式合理选择与安排等。测定大脑皮层功能区生物电,作为反映脑工作能力客观指标体系。利用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生化物质来提高学习能力。根据神经递质及激素释放量的变化评价学习疲劳。学习要强调多安排复习。四、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优势法则:(重要、目的、愿望及兴趣)少数刺激引起优势兴奋灶形成,具备最良好的应激功能,条件反射易形成,工作能力高。年龄越小,优势兴奋灶越易消失。生理学基础:优势兴奋灶兴奋性高,抑制其他部位的兴奋性。意义:培养兴趣,明确目标。四、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始动调节:工作开始时,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的现象。生理学基础:功能调节需要时间、功能的消耗引起恢复过程的加强。意义:学习强度注意逐渐增强。四、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动力定型:多次、重复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时间的固定,以最经济的损耗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生理学基础: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完善和自动化过程。意义:注意技能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培养,良好作息制度不轻易改变。四、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镶嵌式活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出现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轮换的现象。生理学基础: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存在。意义:注意不同性质课程轮换,体力与脑力活动的交替,年龄越小,交替越频繁。四、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保护性抑制:学习过程中,出现脑工作能力下降、早期疲劳的现象。生理学基础:功能物质的损耗,引起超限生理性保护。意义:注意发现早期疲劳,及时组织休息。四、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脑力工作能力:工作速度和准确性(数量和质量)。意义: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对作息制度作出评价。变化规律:学日,学周,学年的表现。五、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因素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制能力较弱。高中生:精细观察力还不够强,思维判断片面。性别因素虽智力总体不存在差异,但男、女生有特点。意发挥优势,又要适当引导,加强薄弱环节。五、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遗传因素遗传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但随年龄增长,这种影响呈现减弱趋势。学习动机和态度动机,目的,教学内容,方式。学习和生活条件作息制度,睡眠,室外活动,学习环境和条件。第二节学习负担的评价学习负荷指标:学习时间意义:防止慢性疲劳的发展,测量学习负荷,作为教育过程评价依据。一、疲劳、疲倦和过劳疲劳:一种保护性抑制,出现早期疲劳是学习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重要指标。疲倦:人的主观感觉,不要和疲劳混淆。过劳:属病理状况,不能作为制订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表现有:工作速度,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生长发育等改变。二、学习疲劳的表现疲劳的两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疲劳。内抑制障碍或兴奋过程障碍。前者表现:坐立不安、交头接耳,小动作多,意力易分散,条件反射实验时间不变,错误上升;后者表现:条件刺激反应时延长,反应量下降,工作速度减慢,错误不变。总结前者:数量不变,质量变坏。后者:数量下降,质量不变。两者均破坏坏刺激一反应的“强度法则,出现均等相。二、学习疲劳的表现第二阶段:显著疲劳。兴奋过程和内抑制过程的同时障碍。表现:哈欠和瞌睡:条件刺激错误反应上升,而且反应时延长,反应量减少。总结数量下降,质量变坏,出现反常相。注意:年龄越小,早期疲劳越明显,少年和有病儿童显著疲劳突出。疲劳的其它客观指征:皮肤电反应抑制;脑电图改变;脑血流图充盈不对称;视、听分析功能减弱;短时记忆量减少等。疲劳的测定:学习前后,或学习不同阶段。判断:(个体)结果显示早期疲劳,学习负荷是合理,显著疲劳,学习负荷过重。(群体)评价以50%为界,如有疲劳表现超过50%,提示减轻学习负担。三、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选择原则:直接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区别出疲劳两阶段,便于发现早期疲劳。适用于现场自然条件,简便易行。符合受试者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一)体征和行为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确定靶行为,再分解成单元。间接观察法:靶行为加问卷调查。患病率和生长发育测定(慢性疲劳评价)。(二)教育心理学方法检查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变化。方法:定量的口算和听写。判断:根据速度和错误率评定工作能力。优点:简便易行,不增加学习负担。缺点:设计较难,不能区分疲劳两阶段。(三)直接和间接生理方法直接法:皮肤电、脑电图、神经递质测定等。间接法:明视持久度、临界闪光融合频率等。(四)生理一教育心理结合法剂量作业测定(校字法、校图形法、图形译码法)。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量及错误反映工作速度与准确性。两者相结合,可用于综合评定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优点:能区别疲劳两阶段。第三节作息制度卫生概念:指一日生活制度,即对一昼夜内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进餐、休息和睡眠等,合理规定其时间分配和交替顺序。制定原则:区别对待(年龄,健康)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的交替保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家庭作息制度协调统一作息制度一确定,不轻易改变意义:保证劳逸结合,促进全面发展便于动力定型形成,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一)学年安排学习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近,年末多安排复习。学年要有准备和组织活动。假期中学不少于两月,小学少于两月半。劳动时间。(二)学周安排及课程表编制星期一学习任务不宜过重星期二学习任务可难星期三、四多安排劳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等星期五,较轻学习任务,作业不要大多课程表编制充分考虑学日脑力活动规律和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点。最难的课应排在上午第二、三节。最容易的排在上午第四节和下午未节。第一节课前安排短时间早读。不要连排两节相同课程。一日生活制度学习总时间(包括自习和课外活动)小学不应超过6小时,中学不应超过7小时。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生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学50分钟。(二)课外与校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小时。中学生不少于2-2.5小时。其中最少要有0.5-1小时的体育锻炼。(包括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三)睡眠意义:功能损耗得以恢复;促进生长发育;还能促进记忆。要求:足够时间与深度,良好睡眠环境,养成定时睡眠和起床的习惯睡眠时间应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体虚、大病初愈低年龄儿至少10--11小时。(四)休息休息时功能的恢复过程第一时相呈缓慢恢复。第二时相恢复,向原水平接近。第三时相功能又出现下降。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第二、三节课间休息20-30分钟基本适宜。(五)自由活动、进餐小学1-1.5h/日,高中1.5-2.5h/日,电视<1h/天。进餐时间间隔5-6小时。热量分配早餐25%,间餐15%,午餐35%,晚餐25%。讨论与思考1)探索大脑工作能力时,可选择指标有哪些?2)据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组织教学应注意事项?3)选择评价学习疲劳方法原则?各方法的特点?4)制定作息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本文标题:教育过程卫生 妇幼保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39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