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讲东晋文学2-陶渊明
第四讲陶渊明及其诗文上海古籍1996;中华书局2003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一、生活的时代1、政治风云变幻无常,阶级矛盾尖锐复杂2、思想学术领域玄学盛行、佛学渐兴二、家世与生平1、家世:曾祖陶侃,东晋初名臣;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早亡,母为东晋名士孟嘉之女。2、生平:在家闲居(29岁前)、出仕(29—41岁)、隐居(41—去世)。三、思想性格1、思想:儒、道、玄兼综,与佛学稍有关联2、性格1)崇尚自然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更重要的是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着。从本源上说,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争夺中去,以至丧失了真性,使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复归自然,才能求得。2)真率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一、田园诗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2、写躬耕的生活体验。《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3、写自己生活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反对剥削压迫的。《桃花源诗并记》二、咏怀与咏史(题材交叉,唯咏史必用古人事典或语典,咏怀则不必):(1)咏怀诗,以《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为代表。《饮酒》序(古诗之自序值得注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苏轼《题渊明〈饮酒〉诗后》(《说郛》卷八十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王士祯《古学千金谱》: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2)咏史:代表作:《咏荆轲》、《咏贫士》七首、《咏二疏》(疏广、疏授叔侄)、《咏三良》(《秦风·黄鸟》奄息、仲行、鍼虎)、《读山海经》十三首《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形夭無千歲”之争,参看龚斌校笺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三、行役《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士岂能长守山林,长亲蓑笠,但居市朝轩冕时,要使山林蓑笠之念不忘,乃为胜耳。陶渊明《赴镇军参军》诗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似此胸襟,岂为外荣所点染哉!四、赠答《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答庞参军》并序序: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五、哲理《形影神》三首并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之一《形赠影》:“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之二《影答形》:“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之三《神释》:“纵浪大化去,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拟挽歌辞》三首其三(自挽诗自陆机始)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第三节陶诗艺术特色1、写作意图的自娱性2、情景真实3、诗歌形式质朴无华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一、平淡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二、情、景、事、理浑融的艺术特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三、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一、《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首创纪传体以自抒胸臆,纪传体而非纪实事,重在抒情、传神。二、《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回归主题序文要点:1、交代出仕原因,一是“家贫”,二是“脱然有怀“。2、表明对当时政治局势及官僚集团或官员个人的态度。3、交代弃官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妹逝奔丧。辞为陶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而作,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第一部分:写回归田园之心切。第二部分:写归隐之乐。第三部分:对归隐后的生活展望《归去来兮辞》的意义与《离骚》相比较而言,《离骚》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黑暗的时代,用世理想难以实现,甚至生命无从保障,这时,归隐就有了它的真实意义。其意义在于提起独立自由的精神。陶渊明正是以自己的创作,成为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历代评价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李格非:“《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三、《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桃花源理想社会,是以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热爱劳动、富于人性、酷爱自由、忠于传统为特质的。这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根本否定。第五节陶渊明的典型意义1、士大夫的精神家园2、酒与菊1.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境界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辛弃疾:“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2.酒与菊阮籍:饮酒以避祸陶: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菊:成为陶的化身,成为象征高远情致的意象。《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3.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南朝鲍照、江淹学陶体仿作诗歌,以后拟陶、和陶相沿成风。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陆游说:“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读陶诗》)宋以后诗人在反对雕琢、提倡朴素诗风时,常以陶诗为榜样,梅圣俞“宁从陶令野,不取孟郊新。”清末诗人黄遵宪把自己的诗集称作《人境庐诗草》,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我手写我口”,显然受到陶诗朴素风格的影响。4.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诗歌创作领域开辟了新的境界,树立了山水田园诗的新的创作典范。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说诗晬语》)
本文标题:第四讲东晋文学2-陶渊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0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