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道德想象力具有四个维度-詹世友
第1页共1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17日/第A06版哲学道德想象力具有四个维度上饶师范学院詹世友道德把生活作为自己的规范内容,为生活实践提供道德价值指导,为生活中的疑难进行裁决和选择,为我们塑造美德性品质指引方向。道德因其要确立价值理念、进行道德判断和推理,所以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道德必须诉诸行为,故其必定又具有具体性和感性性质。所以,道德过程必定是普遍与具体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纯粹抽象的道德原则必须转化为鲜活的感性形象才能触动我们的情感和欲望,并形成依此而行的动机。正是因为道德秉有这种属性,才有了道德想象力的用武之地。道德想象力的内在结构中具有以下四个维度。道德想象力是道德规则的感性化。道德想象力就是在道德领域中的想象力,它基于对抽象的道德原则或规范所蕴含的生命关怀和人道情怀的感受,在心灵中把捉某个感性意象来象征道德规则,使其变得具有鲜活、灵动的具象性。能发挥道德想象力,就表明我们的心灵具有丰富灵敏的感受力,从而使我们能依道德规则对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情形作出决断。道德想象力是人际情感相通能力。在各种情感相通中,人际的情感相通是最容易的,因为人们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要素和对尊严、荣誉等的看法,所以,以己之心如他人之心的“恕”道(或称为“黄金规则”)就成了人们最先发现的道德通则。但是,在现实中,人际的情感相通却因分立的个人利益、互异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善观念而受到多种阻隔。这样,具备道德想象力就十分重要。道德想象力是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以情絜情、推己及人的能力。在现实中,道德想象力是人类最美好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表现为同情心的发用、人们对受难者的移情投射。就是能够采取一种可能的他人的立场,把他人视为另一个自己来想象和感受。这种换位思考能力是一种人际情感相通的能力,表明人们彼此能够平等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道德想象力是美德性品质的实质。美德作为一种优秀的心灵品质,是一种内含着理智、情感、欲望品质的整体性存在,心灵的这三种成分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又相互渗透、融合化通。道德想象力是整体心灵品质的活力、敏感性之所在。它能在理性的道德概念和感性的情感、欲望对象之间建立相互渗透、融合的联系,赋予概念以生气,又赋予情感、欲望以合理性,只有这样,人们的理智才被提升为道德理性,情感被提升为道德情操,欲望被提升为道德意志。所以,具备了道德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品质就能处在良好的塑造过程之中,可以被各种令人感动的道德行为所触动,并生发出也要成为那样的人的强烈意向。道德想象力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一个人经常作出道德行为,需要内在的稳定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源于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性格倾向。具备道德想象力,则人对各种道德情境就会有敏锐的判断,并产生热切地想实现行为的道德价值的愿望和行动。人们不但会有使道德原则具象化、对他人危难的同情共感、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切身体己的体验等道德想象力的应用,还会对行为的道德后果创造性地预想一种最能实现其道德价值的情境,并且想方设法使这种情境得以实现。这种道德想象力的应用符合我们最亲切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实现它将成为人们最本己的趣味。
本文标题:道德想象力具有四个维度-詹世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1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