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山西省轻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山西省“十三五”轻工业发展规划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市场供给、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增加出口、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六大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轻工业持续较快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内容不包括食品行业。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省轻工业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轻工行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值效益均得到稳步提升,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1.产业规模有所扩大。全省轻工企业700余家,就业人数7万,2015年轻工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较2010年增加68.8%,“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2015年主要产品产量日用玻璃65万吨、日用陶瓷20.6亿件、建筑陶瓷1.5亿平米、机制纸及纸板35.3万吨、塑料制品75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117%、197%、30%、68.1%、50%。2.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增加,2015年主营—3—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其中:强伟纸业的石膏板护面纸产品占全国产量的40%,位居国内第一;闻喜县和祁县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占全国总量的50%,国家玻璃器皿检验中心落户祁县;朔州日用陶瓷产量占全国6%,是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量排全国第6位。二是品牌竞争力有所提高,“十二五”期间新增7个中国驰名商标,其中怀仁陶瓷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大幅提升。3.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一是创新平台数量增加,“十二五”期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二是科技研发水平有所提高,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直接法制备醇醚羧酸盐(AEC)的工艺工程技术获得2012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西澳瑞特《“天宫一号”航天员自行车功量计研制》项目荣获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4.节能减排取得成效。通过制定和实施玻璃、陶瓷等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大力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主要耗能行业日用玻璃、日用陶瓷、造纸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6%、20%、15%,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开展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专项治理和环保核查,共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57.52万吨,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减排效果明显提升。(二)存在的问题—4—1.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较慢。我省轻工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的产业特点,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仅为1.4%,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13.5%低2.5个百分点。我省轻工行业主要门类较为齐全,但成规模发展态势的行业不到10个,缺乏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轻工企业的户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及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均在1%以下。2.企业规模小,低端竞争严重。我省轻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79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较全国平均水平28.7%低26.6个百分点,全行业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发挥。企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扩张、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我省轻工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比例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消费结构变化,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且多数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档次、高附加值和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少。4.知名品牌较少,品牌效应发挥弱。我省轻工企业拥有市场影响力强的名牌产品数量较少,品牌带动作用不明显,我省轻工—5—产品在全国市场覆盖率低,市场竞争力差,营销策划和品牌创新意识滞后。优势产品贴牌销售现象较为普遍,且有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如相当比例的日用玻璃制品出厂出口价格仅为外商贴牌零售价的10%-15%,运营模式亟需改变。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由此引发的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迅速推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决定重新发展制造业,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引发世界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轻工业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与此同时,各国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和支撑,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新活跃,呈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特征。技术创新不断催生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建立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新生态、在行业中融入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利用互联网重构企业组织方式、按需定制等新业态的逐步兴起壮大,极大推动着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度变革。—6—从国内看,当前,全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经济政策消化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推动经济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依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产能过剩化解、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仍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国内轻工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困难,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将逐步削弱,国内市场缺乏消费热点,轻工商品出口乏力,企业内生创新能力不足,投资增速放缓对行业的支撑力度减弱,我国人均轻工产品消费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十三五”期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40-50万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不同群体、地域对轻工产品的刚性需求和升级换代的需求成为拉动轻工发展的动力。轻工行业在满足新型消费供给需求,如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方面的潜力巨大。从省内看,“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环境进入换挡期,我省轻工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结—7—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但是,作为刚性需求的消费品工业,轻工业依然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一系列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为全省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提出,破解转型升级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小、散、短、弱的问题,全力支持玻璃器皿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这为我省玻璃制品制造行业乃至整个轻工业“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省政府发布《山西省轻工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2017年),出台多项措施推动我省轻工业快速发展。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效应逐步释放,为我省轻工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同时,我省煤炭、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因产能过剩及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发展遇到了瓶颈。由此可见,作为我省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制造业之一的轻工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期。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优化产业、企业、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品牌、制度创新。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实现轻工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向—8—产业形态的中高端迈进,为山西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加快我省轻工业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需求导向。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上做文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提升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比重,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轻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建立和完善创新制度,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推动行业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融合创新之路。——协调推进。坚持根据不同行业和区域特点,注重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产业的统筹与协调,打造分工细化、协作紧密的制造业体系,实现轻工业质和量的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清洁生产,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绿色产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轻工业的绿色升级改造。——集聚发展。坚持完善产业发展载体,推进现有园区、基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引导优势企业、生产要素有效聚集,形成要素集中、企业集约、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末,我省轻工行业的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创新能—9—力显著增强,绿色改造持续升级,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规模较快增长。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1.4%提高到1.7%。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日用及建筑陶瓷120亿元,日用玻璃100亿元,塑料制品72亿元,家具及厨房成套用品65亿元,造纸48亿元,日化用品48亿元,其他行业47亿元。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5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用于科研创新的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6%以上,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绿色改造持续升级。全面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绿色循环经济迈上新台阶。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重要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下降20%。——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产品适用性、质量稳定性及加工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增强,形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四、发展重点(一)打造两大全国性生产基地—10—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施产业整合、企业创新、品牌建设三大战略,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两大品牌基地——中国日用玻璃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北方特色陶瓷生产基地。1.日用玻璃生产基地。重点建设祁县和闻喜两大日用玻璃基地,打造具有独创性的行业品牌,全面对外合作,强化品牌效应。着力改善日用玻璃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研发设计能力和营销服务能力,打造基础牢固、布局集中、结构合理的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日用玻璃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传统的人工吹制向机械化和人工吹制并举的方向发展,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标准,鼓励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的新型生产装备,促进形成以电、煤气、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新型生产结构。推广玻璃瓶罐轻量化生产技术和手工吹制、彩绘、描金、包金、贴花、烤花、喷色、刻花、喷刻等综合深加工工艺。注重产品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积极开发耐热玻璃、无铅水晶玻璃制品等新品种,重点开拓酒庄、家居用品等高利润领域产品,提升玻璃器皿产品的附加值和鉴赏价值。加强日用玻璃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集产、供、销及展览、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搭建实体营销、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商贸交易平台,实现日用玻璃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深度融合。—11—2.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依托朔州、晋城、阳泉三大陶瓷主产区、以及闻喜、介休等传统产区的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研发引进高新设备和技术,提升陶瓷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创新能力。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标准,促进清洁生产和降耗增效,推动陶瓷产业向集约、高端、绿色方向发展。推广先进的成型、修洗、施釉自动化生产线,鼓励采用新型轻质保温材料,加大陶瓷窑炉的节能改造和更新换代。发展骨质瓷、强化瓷等高档日用瓷和艺术陶瓷,扩大无铅无镉、釉下装饰、抗菌环保等绿色陶瓷的生产规模,继续提升酒、醋饮品包装用瓷的产品质量和档次。深度挖掘具有山西特色的陶瓷文化资源,发展阳泉黑釉刻花、晋中黑陶、新绛澄泥砚、平定砂器、河津和阳城琉璃等陶瓷品种,开发具有地域
本文标题:山西省轻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4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