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民主社会主义教案讲课用
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一、何为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所产生的民主主义思潮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其基本思想是现代民主政治思想;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实现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冲击:——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2007年•1986年前后,随着我党调整与36个社会党建立党际关系,随着社会党国际调整对外政策,理论界和部分党政干部思想上走了极端。•1988年出现一股宣传和吹捧社会党的潮流,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也随着开始扩张。(《河殇》——在否定中华民族前途的同时推出了“亚洲四小龙”作为中国的学习样板。)•2007年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利用媒体,公开宣扬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口号•《大国的崛起》这种非主流、非传统的基调,也照样摆出世界历史上九个霸权主义国家(包括当时的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作为中国人学习的样板。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它是不是更好形式的社会主义?在其长期发展和实践中有没有值得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和借鉴的有益经验?中国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演变•——与科学社会主义同源、同宗•——由“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一)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分歧和融合•1、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及其不同含义——继承、发展关系——二者内涵复杂,多义、多变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出现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最初没有特定的含义(多义)•1848年,法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民主党命名的政党•该党的政治主张:•建立共和国,实行民主和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具有社会改良主义特征•从概念的起源看,它为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所共有。•它的出现,一开始就反映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革命和改良两种不同的路线(两种含义),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和其它社会主义流派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社会民主主义两种内涵:•“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成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中央委员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2、社会民主主义内涵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确立李卜克内西(1826-1900)•1869年,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创建的第一个工人政党,取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40-1913•19世纪70—8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一词,两种含义并存•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各国工人政党已经将社会民主主义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时的社会民主党人主要是指一部分激进民主主义者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但马克思、恩格斯有时也曾以此自称。因此,这一时期这个概念的“伸缩性”是很大的。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社会民主主义概念逐渐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并且实际上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语。(二)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分裂•1、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李卜克内西第一次使用“民主社会主义”概念•(李卜克内西:《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对国会的政治立场》,1869)•李卜克内西把民主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民主社会主义深信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它“力求社会争取一个民主国家,以便在社会主义原则上组织社会”•“未来将属于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一样。”•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共产党宣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十五大报告:•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七大报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1)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和方式的新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主干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阶级斗争学说革命方式革命条件暴力革命和平过渡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方式:•——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武装起义)•——和平过渡(合法斗争、议会民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暴力革命是普遍规律,但是他们没有否认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取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基于时代条件的变化,恩格斯晚年更加关注和平的道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接下页)•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卡尔·马克思〈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选四/510•恩格斯对德国工人利用普选权作为斗争的武器给予充分肯定:•“由于这样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选四/517)•“因为这里斗争的条件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选四/517-518)•恩格斯同时告戒无产阶级不能放弃暴力革命的权利•“我认为,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党会走得这么远,竟然放弃拿起武器对抗不法行为这一权利。”(全39/401)•恩格斯晚年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因地、因时制宜的革命斗争的灵活策略•无产阶级可以也应善于进行合法斗争,不能崇尚暴力,但也不应放弃暴力革命的权利•恩格斯没有排除暴力革命,也没有排除通过议会道路进入新社会的可能性伯恩施坦(1850-1932)•(2)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产生•恩格斯去世后,德国社民党分裂为两派:•——主张改良路线的伯恩斯坦派•——主张革命路线的卢森堡派卢森堡(1871-1919)•伯恩施坦片面强调可能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认为不可能再搞暴力革命•主张德国社会民主党应该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从1896年10月起,伯恩施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系列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1899年,出版《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伯恩施坦的“修正”:•——社会主义的胜利并不取决于内在的经济必然性•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资本主义有了适应能力,经济危机已经可以防止甚至根本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趋于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崩溃是不可能的•——政治自由、民主、普选制已经使阶级斗争的基础日趋消灭•普选权可以成为使人民代表从人民的主人转变为人民的真正仆人的工具,阶级专政是政治上的返祖现象•——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学说已经过时•随着技术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中间阶级的人数越来越多,阶级矛盾不是趋于尖锐,而是趋于缓和•结论:•社会民主党应当改变性质,成为“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即“一个力图以民主改良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党•3、社会民主党左、右两派分裂——民主社会主义正式形成•恩格斯去世后,第二国际所属其它工人政党也分成左、右两派,这种情况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加深,并导致二者关系最终破裂•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掌权的社会党右派转向狭隘民族主义立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左右两派在政治上彻底破裂•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号召和动员各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退出被右派控制的党,另建共产党•191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正式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此后,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左派也从原来的组织中脱离出来,新建共产党•左右两派正式分裂的标志性事件:•——1919年2月,以恩施坦为代表的右翼社会民主党人在伯尔尼举行国际会议,恢复了在战争期间停止活动的第二国际(“伯尔尼国际”)•——1919年3月,各国共产党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第三国际)•——1920年2月,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原第二国际中派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成立“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二半国际”)•——1923年5月,“伯尔尼国际”与“第二半国际”在德国汉堡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从此,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在组织上彻底分裂,意识形态上分道扬镳,社会民主主义也就成了修正主义、改良主义的同义语•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基本主张:•以和平进化的议会民主方法争得工人阶级的统治权,通过民主途径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为了突出表明他们的社会主义是民主的,苏维埃国家是不民主的恐怖的专政,便将社会民主主义改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建立,是民主社会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现状•第二国际分裂以来,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欧洲各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自身与社会党国际组织的影响持续扩大•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理论活动的重点:•——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通过民主、改良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宣扬“民主”和“人权”第一阶段从1923年5月第二国际分裂到1945年9月二战结束•实践活动的内容:•——致力于通过议会民主上台执政•——进行社会改良(改革)•期间,德、英、法、瑞、丹等十几个欧洲国家的社会党先后通过多党竞选的方式上台执政(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501503004250100200300400500票数(万张)1877年1890年1903年1912年年份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获选票概况•1919年2月,德国社会民主党首次实现单独组阁•1920、1921、1924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布兰亭三次担任内阁首相•1924—1935年,英国工党的麦克唐纳三次出任政府首相•1931—1935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汉森又出任首相•社会党在初步执政期间对资本主义进行某些改良,取得一定成效•比较成功的改革:•——英国麦克唐纳工党政府的改革•1924年,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执政期间推行住宅计划,增加国家补助金用于住宅建设,改善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和失业补助•——瑞典的“汉森新政”•1928年,汉森提出“人民之家”计划•通过普遍的福利来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手段是:运用国家力量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1931年上台执政后,汉森开始全面推行社会改良计划,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两战之间社会党国际组织的发展:•到1945年,在世界范围有34个社会党,党员总共约有900万,支持社会党的选民4000多万•理论活动的重点:•——阐释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规定性•——深化“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述•——基本完成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到苏东剧变民主不仅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政治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目的(建立民主的经济和民主的社会)的根本实质。社会党国际支持旨在通过自由化和民主化来改革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切努力。1951年社会党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中把它的思想体系由第二国际时的“社会民主主义”改称为现在的“民主社会主义”主要目的就是标榜的他们的“社会主义”是“民主”的是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牌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的内容:•——继续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改革•——推进福利国家建设•该阶段标志性事件:•——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成立•1951年6月在西德的法兰克福召开了各国社会党代表大会,成立了社会党国际;通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的基本纲领(“法兰克福宣言”)第一次正式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性目标提出来。•《法兰克福宣言》
本文标题:民主社会主义教案讲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8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