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校本课程开发的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研究》子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2.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起以人文、自然、科学、生活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结构,形成校本课程评价与改进机制,必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这个舞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各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从而形成学校特色。3.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这场教育改革中,提出了基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倡导课程向社会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认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现状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三级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首先了解农村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体现针对性,突出现实性,落实实用性。我们将重点完成以下研究:(1)完成对陶乐二小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问卷调查。(2)分析影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原因。(3)有针对性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相关培训。2.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对教育部门、学校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针对教师很难独立承担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工作的现状,拟研究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主要是:(1)合作开发法。通过合作的方法进行联合开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具体主要采用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校际之间合作两种开发和利用形式。(2)课题研究与实验法。可以借助课题研究与实验方法,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性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可以作为该课题中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与实验,以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改进并进行更大范围的开发。(3)过渡法。规范学校原有的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过渡到校本课程开发。3.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和推广利用策略为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能经常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开展下去,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防止搞形式、走过场。该课题拟研究探索陶乐二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和推广利用的策略,建立适合校情的管理、评价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三级课程目标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自二十世纪70年代,校本课程设计和相应的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兴起。随后,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成为教育改革的口号之一。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基本以学校为本位进行,比较关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比较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的构建注重决策、方法、模型、模式、程序、评估等操作性知识。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发达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价值、条件、类型、程序、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当一部分地区,因存在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思想,教育行政部门督查不利,学校重视不够,教师缺乏积极性等多种因素,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县,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重视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存在着应付现象,甚至在有些学校形同虚设。学校缺乏对校本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和科学系统的研发利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同时具有发展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个体内部知识结构的调整。我们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旨在完善课程的三级目标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为广泛的空间,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建构和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2.校本课程理论: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贝克曾提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校和教师相处的地方”。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是学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中坚力量。校本课程开发,能充分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有效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尊重学生对自己认知风格的意识,并给予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4.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过程中,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遵循的原则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校本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发掘能够开放学生头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课程。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原有的学校课程应予以分析、总结,根据当前面临的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修改或研制具有时代特点,又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课程资源,又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体现必要的超前意识。3.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课程实施与评价,必须自始至终以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才能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特征。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社区、学生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4.适宜性原则由于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质量、学校经费、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区域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学校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时,必须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校本:指以校为本。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这四个方面。课程: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种意识。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反映,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校本课程:是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学校教师是课程的主人,是教材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并合理的开设校本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讨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开发、利用的方法,形成可操作校本课程研究策略体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2.开发适合各学校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部分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其个性发展。3.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及评价制度,使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规范化、科学化。4.通过课程开发,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开发创新品质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子课题:1.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的现状调查分析。2.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培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构建本县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评价体系。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涵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学校特色文化、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几个大的方面。及重视人文、自然和科技知识,又重视技能、行为和素养的规范培养。初步计划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可爱的陶乐、小学快乐英语、小学安全知识、小学生饮食与健康等。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整理、综合有关当地校本课程资源和其他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材料,获取所需的相关信息。借鉴教育理论,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确定研究的方向。学习的主要文献资料有:李旭光、王兴举主编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王长青王向红等编辑的《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编著的《校本研究丛书》,以及网上登载的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大量文章。2.调查分析法:研究初期,根据学生对开设校本课程的要求和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设能力及开发兴趣,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采用借鉴和自编相结合设计的问卷。教师问卷根据对校本课程开发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根据调查统计分析,以确立拟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开设校本课程后,对师生组织调查分析、反馈评价、修改完善。3.行动研究法: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开设的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的问题,探索和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方法及管理模式。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1.准备阶段:2010.2——2010.8启动、筹备、学习理论、组织问卷调查、讨论、论证、确定方案。(1)成立课题研究组。(2)完成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现状调查。(3)对相关人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校本培训。目标:完成子课题1: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的现状调查分析。2.实施阶段:2010.8——2011.2分二步实施第一步:2010.8——2011.2(1)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方案。(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名称及内容,形成校本课程纲要。(课程目标)(3)实施行动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开发出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完成子课题2: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培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二步:2010.11——2011.2(1)对校本课程开设利用的实践进行反思、评价、修改、完善。(2)构建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和管理体系。目标:完成子课题3:构建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评价体系。3.总结阶段:2011.3——2011.7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目标:(1)完成“陶乐二小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研究”研
本文标题:校本课程开发的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48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