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
1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提要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近年来积聚起来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不仅制约着信用社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从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结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的主要措施,达到提高信用社抵御风险能力的目的。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信贷管理;对策前言我国是一个有着8亿多农民的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农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把农民增收问题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五十多年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践中,加大对“三农”的贷款投入,发挥了重要的2金融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改革滞后、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差、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等诸多原因,农村信用社积聚起来的贷款风险正不断地暴露出来,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已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问题,充分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先进经验,加强贷款管理,建立起适合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体系,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就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表现形式、原因等进行分析,并相应的研究加强贷款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希望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现状及表现形式风险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收益的不确定性。贷款风险是指贷款发放后因借款户故意违约和受意外事故影响,不能收回贷款本息,从而形成贷款呆滞或呆帐,削弱信贷资金实力及盈利能力的一种经济现象。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有:㈠经营环境风险。经营环境风险是由于经营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给信用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政策引导着信用社资金的投放方向。即国家政策扶持某项农业项目的发展,信用社的资金也相应的会投向那个方向,这样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3产生较大的风险。如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影响,绝大部分“十五小”企业被依法关停,一大批乡镇企业纷纷下马,关停倒闭,使信用社投入的大量资金沉淀,造成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恶化。据统计,一些农村信用社仅这部分不良资产就占贷款总额的40%。从微观上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风险越来越突出,一是地方的政府部门对其贷款业务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更加突出。前些年,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政府往往把信用社当作自己的“钱袋子”,产生了许多人情贷款、违规贷款等现象,贷款收回困难。再者,在清收工作中,由于涉及部分干部的利益,信用社顾及和政府的关系,使该收回的贷款无法收回。二是在为社员服务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服务的另一群体是乡镇企业,这些企业是最不稳定,行为最不规范的群体,他们的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法律意识淡薄、信用观念差的集体企业,借改制、改革、改组、改造之机,采取“金蝉脱壳”,以连带组合、破产等方式,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有些贷户有钱不还,采取多头开户、化名等手段逃避银行监督,使信用社资金流失;村里的集体贷款,因村委干部更换,加上村里经济落后,一些新上任的干部“新官不理旧帐”,采取认账不认还或不闻不问的态度,拖欠贷款。另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对市场前景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产品开发一轰而上,特别是耐材、水泥、钢铁等行业、一旦出现风险,信用社投放的资金收回困难。4㈡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双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的经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为严重,突发的暴雨、冰雹,毁坏了贷户的农田、庄稼,果园等,贷款收回困难;流行性疾病,诸如非典、禽流感等,使贷户的产品受到损失;车祸等突发事件使借款人死亡及生老病死等,从而使其无法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必须重点加以注意,切实采取措施来减少和化解信用风险。㈢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不依法合规经营给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了机会,从而产生的危害信用社良性发展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风险。经营管理的风险是指由于长期受粗放式经营思想的影响,违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超比例,超限制,超负荷经营,形成严重的资产负债结构错配和资产总量规模的恶性扩张的局面,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增加,风险高度集中。一些农村信用社偏离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贷款围绕企业转,超比例发放贷款,使贷款过于集中,形成风险。另外,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有的信用社置有关规定于不顾,跨区操作,由于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信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这些优质客户往往会在5多家金融机构借贷,其资金运作处于无序状态,导致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是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不按规矩管理贷款,内部控制不力,从而造成的风险贷款。㈣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贷款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故意违规造成的。违规操作贷款主要有:一是超越贷款审批权限发放贷款;二是担保失效,违规对外担保或无担保,担保责任难以履行,有相互担保、联保等不良现象;三是抵押无效。发放存单质押贷款无止付通知书,质押存单被取走;四是贷款形态调整不及时,资产质量反映不真实,致使可以收回的贷款失去了诉讼时效,无法追索;五是一户多贷、冒名贷款、以贷还贷、以贷还息、借新还旧;六是借据、合同填写不规范,有更改现象,贷款人签章,指印不清晰;七是化整为零,逃避审批。八是立据收息,空白借据。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成因的剖析据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调查,形成风险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影响,又有内部因素;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又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既有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又有信用社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四个方面。6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对象、范围使其贷款风险难以防范。根据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要求,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三农”。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产业,各国大都通过采取优惠政策来扶持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更是如此,它以小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具有规模小,零星分散,技术含量低,易受自然环境及市场因素的影响,极不稳定的特点,特别是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几乎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大批的贷款人因财产、生产严重损失而难以偿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再加之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和现象比比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始终无法保障,贷款风险难以有效防控。另外的原因是由于国家政策变化所造成的,因为农村信用社受国家政策左右而存在的风险,这需要农村信用社在执行政策时要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辨别其是否可行,不要只会盲目的去执行国家政策。㈡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性。由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部份借款人道德观念缺失,诚信意识低下,有钱不还,恶意骗贷逃债赖债行为屡屡发生,而信用社由于电子化建设滞后,借款人信息还无法做到共享,导致恶意赖债的借款人多头骗贷行为屡禁不止。另外,加之我国现阶段法制建设还处于起步时期,对于转移资产、恶意骗贷、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等行为还未从立法上予以禁绝,在一定程度7上形成了贷款风险的空间。㈢管理体制的波动性。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的波动性造成了现在信用社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许多风险的发生。管理体制仍存在缺陷。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体制的变化而经历了多次变革,但至今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仍然不到位。管理体制没有统一有序,经营机制创新固然受到限制,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落实,使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长期处于改革和动荡之中,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给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瓶颈”。管理制度的安排存在缺陷。一是我国的多次变革给农村信用社留下了承重的历史包袱,加剧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规模小,污染大,效益差的乡镇企业纷纷被破产,改组和兼并,有的地方和部门更借机逃、废债,造成农村信用社大量债权悬空和资产的损失。二是受地方党政领导行政干涉,农村信用社法人单位在基层,各级负责人的党政关系也在当地,地方党政领导为了地方利益和自身的“政绩”,经常以行政干预方式指令贷款,形成农村信用社资产者根本拿不出符合条件的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加上现在抵押物登记的费用昂贵,手续繁多,借款人多不愿办理,造成大量贷款没有抵押8担保,有的即使办理了担保手续,也形同虚设实际上等同与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的债权难以保障。㈣贷款操作的不规范性。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借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调查报告只是信贷人员坐在屋内根据贷户的一面之词而写来应付检查的。对借保人(单位)在别的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贷户仍然发放贷款;审查贷款时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在实际工作许多因为信贷人员贷款催收不到位,造成了贷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贷户赖帐都无法起诉。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二是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经营何种业务,事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其经营的后果及可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固定资产贷款,除企业必须作出可行性分析的书面报告以外,信用社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贷款项目评估。如果信用社在审查贷款项目时,既无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无项目评估。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决策贷款,就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三是缺乏科学管理。贷款规模过大,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信用社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四是信息不灵。信用社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9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风险损失。五是思想方法不正确,主观片面。在信用社经营中,部分信贷人员只看到好的、有利的方面,看不到差的、不利的方面,导致决策失误,产生风险。六是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甚至放弃和滥用职责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屡见不鲜。三、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及化解的措施及管理对策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理的过程。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信用社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理的过程。贷款质量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如何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始终是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对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以说防范主要是解决贷款风险的增量问题,化解则主要是解决贷款风险的存量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风险意识的普遍增强,风险的增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已相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预防;而风险的存量即已经形成的、现实存在的风险贷款,由于其成因复杂、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解决起来相对难度更大。防范与化解贷款风险应该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从提10高农村信用社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努力,多措并举,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使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标题: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1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