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15经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
知识目标:了解解决经济纠纷的不同法律制度。掌握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的程序等内容。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和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制度、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等规定。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经济纠纷案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经济和民事纠纷。素质目标:每一个公民和法人都应当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知晓哪种方式是最佳的解决方式,注重维权的成本。任务分项:任务1:经济纠纷解决概述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了解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民事诉讼。任务2:经济仲裁掌握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的程序等内容,掌握仲裁协议的概念及仲裁协议的内容。任务3:民事诉讼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民事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管辖制度、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等规定。任务导入:海南省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于1998年6月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由天南公司进口一套化工生产设备,租给海北公司使用,海北公司按年交付租金。海南省A银行出具担保函,为海北公司提供担保。后来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请根据以下设问所给的假设条件回答:1.如果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以下仲裁条款:“因本合同的履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均提交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天南公司因海北公司无力支付租金,向珠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将海北公司和A银行作为被申请人,请求裁决被申请人给付拖欠的租金。天南公司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存在上问中所说的仲裁条款,天南公司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海北公司和A银行,请求支付拖欠的租金?为什么?3.如果本案通过仲裁程序处理后,在对仲裁裁决执行的过程中,法院裁定对裁决不予执行,在此情况下,天南公司可以通过什么法律程序解决争议?经济纠纷,是指经济主体间在经济活动中,因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发生的争议。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与主体利益的相对独立化使得经济纠纷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纠纷与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倘若解决不好,势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益增加的经济纠纷,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经济纠纷概述经济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经济。自力救济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己力量纠纷解决,没有第三者协助或主持纠纷解决,其典型方式是和解等。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第三者)来解决纠纷的方式,如调解和仲裁等。社会救济主要是基于纠纷主体的合意,请求第三者协助或主持纠纷解决。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所谓“公力救济”的典型是民事诉讼。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经历了由自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元的纠纷解决体系。二、经济纠纷解决方式经济纠纷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方式也不同,主要包括下列4种方式:(一)协商方式协商方式指经济争议当事人之间根据互让的原则,直接进行磋商解决。由于协商是纠纷主体自行解决纠纷,所以因协商而达成的解决纠纷的协议,其性质相当于契约,对于纠纷双方具有契约上的约束力。(二)调解方式调解方式指第三方对当事人的经济争议依法进行协调或调停,促成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国现有的调解形式主要有:法院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调解等。(三)经济仲裁方式仲裁,又称公断,是指纠纷双方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协议或者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将纠纷交给中立的民间组织进行审理,并作出约束纠纷双方的裁决的一种解纷机制。(四)民事诉讼方式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据民事诉讼法和适用民事实体法等解决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经济纠纷、民事和商事纠纷的诉讼都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4种方式均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但必须依法进行。本书仅对经济仲裁和民事诉讼做重点介绍。任务导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若发生合同纠纷,须提交A市仲裁委会员仲裁。后因乙公司违约,甲公司依法解除合同,并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双方对赔偿额发生争议,甲公司就该争议向A公司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公司认为,因合同被解除,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已失效,故甲公司不能向A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公司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一、仲裁和经济仲裁(一)仲裁仲裁是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第三者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这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就称仲裁,也叫做公断。(二)经济仲裁经济仲裁,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发生纠纷,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仲裁机关为解决当事人双方的争议而作出裁决。实行经济仲裁制度,有利于当事人的团结及巩固发展双方的经济协作关系。因为由仲裁机关通过仲裁解决争议,比通过诉讼解决争议,更容易为双方当事人接受,感情不易发生裂痕。另外,仲裁解决纠纷,手续比较方便,程序比较简单,方法比较灵活,能够更及时解决经济纠纷。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此外,根据仲裁法第77条的规定,以下争议另外规定:(1)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涉及到就业制度,适用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劳动争议仲裁制度。(2)农业承包合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面多量广,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稳定。目前,这类纠纷的仲裁主要由地方性法规、规章调整。二、仲裁的原则1.当事人自愿原则该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有权协议选择是否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根据《仲裁法》规定,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必须出于双方自愿,并以书面表示;仲裁地点和仲裁机构,均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不再实行法定管辖;仲裁事项指定;仲裁是否开庭与公开进行,由当事人协议决定;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和自愿调解;裁决书是否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由当事人协议决定等。2.仲裁独立公正原则该原则是指仲裁机构的仲裁纠纷应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是公正的前提,也是公正的保障。公正是仲裁理应达到的效果,是仲裁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公正要求仲裁机构尊重事实,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决。3.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是解决当事人之间争议所应当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重要保障。所谓根据事实,是指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注重客观事实,仲裁庭对纠纷作出裁决只能以经过查证属实的案件事实为基础。所谓符合法律规定,是指仲裁庭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应当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包括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以及赔偿数额的大小,并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权益。所谓公平合理,是指仲裁庭处理纠纷应当公正和合乎常理。公平合理以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为前提,但又有其独立体现。仲裁员应当处于中立地位,无论其由哪一方当事人选定,均不能代表该方当事人的利益,而应公平对待双方当事人。4.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原则或裁或审,是指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协议,或者选择仲裁解决,或者选择诉讼解决。二者只能选择其一,而不得仲裁之后再向法院起诉。一裁终局制,是指当事人的纠纷一旦提交仲裁,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双方必须自动履行,而不得要求该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再次裁决或向法院起诉,也不得向其他机关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该制度的确立和适用,有利于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肯定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发挥仲裁迅速、及时、有效的优势,提高解决争议的效率。三、仲裁机关目前我国对经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机关有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4.有聘任的仲裁员。(二)仲裁协会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中国仲裁协会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四、仲裁协议(一)仲裁协议的概念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同意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争议交付某仲裁机构仲裁的共同意思表示。仲裁协议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只能由具有利害关系的合同双方当事人或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2.仲裁协议是某一仲裁机构受理争议案件的主要依据;3.仲裁协议是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管辖的重要依据;4.仲裁协议是仲裁裁决得以执行和承认的前提条件;5.仲裁协议既可将已经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也可约定将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二)仲裁协议的形式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比如仲裁条款、仲裁协议书及其他可以说明双方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书面文件,例如信函、电报、电传等。一份完整、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法定的内容,否则,仲裁协议将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6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仲裁协议的首要内容,当事人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意愿正是通过仲裁协议中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体现出来的。对仲裁协议中意思表示的具体要求是明确、肯定。因此,当事人应在仲裁协议中明确地肯定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还应当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其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的真实意思表示,即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的行为是其内心的真实意愿,而不是在外界影响或强制下所表现出来的虚假意思;其三,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仲裁事项指当事人提交仲裁的具体争议事项。在仲裁实践中,当事人只有把订立于仲裁协议中的争议事项提交仲裁,仲裁机构才能受理。同时,仲裁事项也是仲裁庭审理和裁决纠纷的范围。仲裁庭只能在仲裁协议确定的仲裁事项的范围内进行仲裁,超出这一范围进行仲裁,所作出的仲裁裁决,经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可以不予执行或者撤销。仲裁协议中订立的仲裁事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仲裁协议中双方当事人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可仲裁性,即属于仲裁立法允许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的争议事项,才能提交仲裁,否则会导致仲裁协议的无效。这已成为各国仲裁立法、国际公约和仲裁实践所认可的基本准则。其二,仲裁事项的明确性。由于仲裁事项是仲裁庭要审理和裁决的事项,因此,仲裁事项必须明确。按照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应就此达成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基于仲裁协议既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也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因此,仲裁事项也就包括未来可能性争议事项和现实已发生的争议事项。但不论争议事项是否已经发生,在仲裁协议中都必须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发生的争议事项,其具体范围比较明确和具体;对于未来可能性争议事项要提交仲裁,应尽量避免在仲裁协议中作限制性规定,包括争议性质上的限制、金额上的限制以及其他具体事项的限制。【观念应用15-1】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解决。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的是()。A、甲与其任职单位的劳动合同争议B、甲、乙两人的继承遗产纠纷C、甲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纠纷D、甲某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观念分析】正确答案C。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解决。不适用《仲裁法》的情形包
本文标题:15经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