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细菌性食物中毒南昌大学三附院杨铁一zxb22:32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动物性毒素中毒植物性毒素中毒zxb22:32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分为1.胃肠型食物中毒2.神经型食物中毒zxb22:32胃肠型食物中毒【特点】最常见集体发病,常有不洁饮食潜伏期短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夏秋季多见zxb22:32病原学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常见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zxb22:32一、副溶血弧菌(嗜盐杆菌)无盐条件下不生长,高盐(3-3.5%)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抵抗力较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个月,但对酸和热敏感。海产品和腌制食品易受污染潜伏期一般为6一12小时zxb22:32二、沙门菌属该菌分布广泛。不耐热,能在水、牛奶、蛋制品及肉类食物中存活数月。沙门氏菌活菌对肠粘膜的侵袭及其内毒素的协同作用;是导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较多见。zxb22:32三、变形杆菌属有鞭毛、无芽胞,G—杆菌致病食物以鱼蟹类为多,分为: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前三种致病。抗原有菌体“O”和鞭毛“H”抗原。zxb22:32四、大肠杆菌此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某些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分类:致病性大肠杆菌(破坏肠上皮细胞)侵袭性大肠杆菌(产生内毒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素)隔夜食物、肉类、淀粉类zxb22:32五、蜡样芽孢杆菌厌氧,G+杆菌,有芽孢、荚膜、无鞭毛。通常存在于泥土、植物、空气中、剩饭、炒饭、冷盘、调味汁等依毒素性质分为六(A.B.C.D.EF),A型为多,C及F型偶可引起出血坏死性肠炎。zxb22:32六、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能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才引起中毒。G+菌,无芽胞无荚膜。可存在于淀粉、肉类、乳制品;人的皮肤、鼻咽部、指甲和化脓性感染灶中;毒素对热抵抗力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能致病zxb22:32流行病学传染源被致病菌污染的人和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副溶血弧菌则为海产品。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通过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食品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贮存过程中污染。苍蝇、蟑螂亦可做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食物的媒介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染。zxb22:32流行病学特征多发生在夏秋季病例集中,有时集体发病有共同的可疑食物,未进食者不得病病情轻重者与进食量有关。停止使用可疑食物后流行可迅速停止zxb22:32发病机制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是否发病和病情轻重,与细菌或其毒素的污染程度、进食活菌数及毒素量的多少、人体抵抗力的强弱有关。zxb22:321.感染型由于病原菌进入肠道,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并侵入粘膜导致侵入性腹泻等,并且由于内毒素的作用,引起温度升高及侵入肠粘膜,产生胃肠道症状。2.毒素型由于细菌产生的肠毒素所致,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而致腹泻。zxb22:32发病机制肠毒素:致病作用类似霍乱弧菌不耐热肠毒素。通过cAMP/cGMP介导,刺激肠液分泌,并抑制吸收产生腹泻。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内毒素:发热并使消化道蠕动增快,产生呕吐、腹泻沙门菌属侵袭性损害:沙门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等进入肠道后繁殖,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及黏膜下层,引起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形成溃疡,大便可见黏液、脓血。过敏反应:变形杆菌能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产生组氨,引起过敏反应zxb22:32由于发病后吐泻症状明显,细菌和毒素大多数被迅速排出体外,故较少引起败血症或严重的毒血症,病程较短。zxb22:32【临床表现】潜伏期,短,食后数小时内发病,金黄色葡萄球菌1-5小时,沙门菌4-24小时,蜡样芽胞杆菌1-2小时,副溶血孤菌6-12小时,变形杆菌5-18小时。zxb22:32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腹痛中、上腹,下腹、脐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可有胆汁腹泻黄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沙门菌感染可有脓血,血性腹泻--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畏寒发热、头痛,面色潮红、荨麻疹。严重表现脱水、酸中毒、休克病程1-3天,极少数可达1-2周。zxb22:32【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增高。(副溶血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金葡菌--动物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zxb22:32诊断流行病学资料:进食不洁食物史,群体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胃肠炎症状、病程较短,恢复较快。实验室检查: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物进行细菌培养,重者患者做血培养,动物试验等。zxb22:32鉴别诊断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急性细菌性痢疾zxb22:3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河豚、毒蕈、发芽马铃薯和砷、有机磷农药等进食史,潜伏期短,有神经系统和肝、肾损害等表现,可疑的食物及吐泻物可以检出相应的毒物。zxb22:32霍乱无痛性泻吐、不发热,典型吐泻物为米泔样,明显脱水、酸中毒及周围循环衰竭。大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大便培养找到霍乱菌。zxb22:32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恶心呕吐少见。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左下腹有压痛,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zxb22:32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早期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者床边隔离。病原治疗一般轻者可不用抗生药物病情严重者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喹诺酮zxb22:32【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治疗补液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给复方颠茄片口服或注射654-2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药热药蒙脱石zxb22:32预防管理传染源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及早控制疫情。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卫生宣传教育,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要煮透。生鱼生肉和疏菜应分开存放消灭苍蝇、鼠类、蟑螂和蚊类zxb22:32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zxb22:32【病原学】肉毒杆菌(蜡肠杆菌):革兰阳性杆菌,有鞭毛,可形成芽孢,厌氧条件下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肉毒素),对人的致死量仅为0.01mg左右。共有8个血清型,对人致病者以A、B、E型为主,F型较少见。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或海水中,可存在于牛猪粪便中。罐头、香肠、腊肉、发酵豆、面制品中外毒素致病zxb22:32【病原学】一旦产生芽孢抵抗力则大大加强。干热180oC15分钟,湿热100oC5小时,高压灭菌120oC20分钟则可灭活。5%苯酚.20%甲醛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zxb22:32zxb22:32【流行病学】传染源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细菌从动物肠道排出后其芽孢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多见于腌肉、腊肉、猪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污染的食品在缺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人类进食后发病。偶尔可以伤口感染。易患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免疫力。不引起人与人之间传染zxb22:32【发病机制】外毒素:(肉毒素)毒力强、嗜神经外抵抗力极强;耐酸不耐热,80℃30min或煮沸10min可破坏。但本菌芽胞体耐热,高压灭菌30分钟可消灭。苯酚、甲醛24小时才能杀灭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小肠和结肠后,则缓慢吸收入血,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故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作用于颅神经核,神经肌肉接头及自主神经末梢,从而抑制神经传导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障碍,发生软瘫zxb22:32【临床表现】潜伏期12-36小时,(2小时~10天)潜伏期与症状轻重负相关,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起病急剧,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胃肠炎症状很轻。早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后期(脑神经麻痹):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对光反射减退等。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呼吸困难。较少肢体瘫痪。大多6-10日恢复。重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本病A型死亡率高达60-70%;E型者30-50%;B型10-20%。zxb22:32【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取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加热煮沸20分钟后,进行厌氧培养,可检出肉毒杆菌。毒素检查:动物实验、中和实验。zxb22:32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zxb22:32鉴别诊断脊髓灰质炎白喉后神经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毒蕈中毒zxb22:32【治疗】一般治疗洗胃:4h内,用2%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碱性溶液中破坏、氧化剂中减毒)。导泻。灌肠吸氧、气管切开、呼吸机zxb22:32治疗肉毒抗毒素:早用(24h内或瘫痪前)、足量,6h后可重复使用,先做皮试,阳性者做脱敏处理。对症治疗:吞咽、呼吸困难的处理(盐酸胍啶促进周围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抗菌:大剂量青霉素减少肠道内肉毒杆菌量。zxb22:32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zxb22:32管理传染源一但发生可疑食物中毒,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及时进调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及早控制疫情。zxb22:3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尤应注意罐头食品、火腿、腌腊食品的制作和保存。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者,应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谷类及豆类亦有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zxb22:32保护易感人群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素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抗毒素。zxb22:32小结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可分成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前者常见病原菌有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后者病原菌为肉毒杆菌。流行病学中的主要传染源是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和人及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进食被细胞污染的食物为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在夏秋季常见,发病潜伏期短,发病前有可疑食物史,病情轻重与进食量有关,未食者不发病,多有群体发病。临床表现:胃肠型食物中毒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神经型食物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治疗为一般及对症治疗、病原治疗,抗毒素治疗,预防为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zxb22:32食物中毒小结食物中毒胃肠型神经型细菌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肉毒杆菌(蜡肠杆菌)革兰阳性杆菌主要传染源被致病菌污染的人和动物副溶血弧菌则为海产品。动物zxb22:32食物中毒胃肠型神经型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经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易患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沙门菌属可引起人与人之间传染普遍易感,病后无免疫力。不引起人与人之间传染制病机理细菌\毒素(肠毒素、内毒素)外毒素:(肉毒素)潜伏期数小时12-36小时,(2小时~10天)zxb22:32食物中毒胃肠型神经型主要症状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病程较短,恢复较快。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眼肌及咽肌瘫痪。胃肠症状轻,病程较长,病死率高。治疗原则补液、抗生药物(喹诺酮类)洗胃、灌肠、导泻、吸氧、呼吸机。肉毒抗毒素,青霉素
本文标题:68细菌性食物中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3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