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刘琴 吴冠中作品赏析123
吴冠中作品赏析教师刘琴吴冠中简介–吴冠中,笔名荼,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吴冠中数十年来历经坎坷,苦恋家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他是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东方画家,其作品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创在世中国画家之最,目前在国内外已出版画集40余种,文论集、散文集10余种,曾获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凡高是吴冠中先生殉道艺术的偶像;鲁迅是吴冠中先生追随文学的精神父亲,血管里溶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吴冠中先生的文集已经集纳了他一百几十万字的散文随笔。英国艺术评论家麦克·苏立文教授感叹:单凭他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吴冠中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等职务,2000年,获“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称号。《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照壁•照壁•68X138cm水墨设色·宣纸1997上海美术馆藏–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白桦•白桦•97X180cm水墨设色·宣纸1991上海美术馆藏–不是金刚怒目,白桦的眼睛似秋波,听,林里吃吃的笑声!《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武夷山村•武夷山村•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88上海美术馆藏–杉之群,山之硬,铁划银钩写精神。林下名胜九曲溪,朱熹理学流潺潺,至今清澈见底。《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荷花(一)•荷花(一)•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90上海美术馆藏–具体的荷塘里毕竟是紊乱的,她只予人以点、线、块面组合间抽象美的启示。正如树叶的飘落启示了舞蹈家,残荷则启示了画家。《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浮游•浮游•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95上海美术馆藏–新的艺术情思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新的艺术技法。《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长日无风•长日无风•70X140cm水墨·宣纸2000上海美术馆藏–何处寻宁静,入画来,日长似小年,小鸟天堂,安于黑白之乡。《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异化•异化•69X138cm水墨设色·宣纸1992上海美术馆藏–我爱人民,我的整个生命投进了这爱的旋涡,作品是连绵不绝的旋涡的凝固吧。我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远欣赏烙印着真挚感情的作品,而不限于形式的具象或抽象。《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依附•依附•48X45cm•水墨设色·宣纸•2001•上海美术馆藏–依附,或者说是攀附。藤无脊椎,自己站不直,幸而臂长,手指尖尖,善于抓住一切可攀到的有力靠山。她们攀上山墙,爬上太湖石,遇石洞便钻进钻出。于是她们长成枝叶缠绵、姿态绰约的诱人风韵。我有意虚写太湖石之实体,突出了依附者的音容笑貌,便于观众欣赏其体态之美,或感喟其生涯之哀。《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夜航•夜航•45X48cm•水墨设色·宣纸•2000•上海美术馆藏–黑沉沉的丛山,长江轮船冲向黑暗,撞进峡谷,情况显得严峻,偶遇月夜,亦予人月黑天高,星星有鬼眨眼之恐惧感。长江两岸皆山城,滨江叠城,气势宏伟。夜,万家灯火,在乌黑的宇宙中显得分外灿烂辉煌,每遇夜航经过山城,我总要欣赏个够,苦于无法用绘画表现这景之奇观与心之跳跃。我试绘过无数次夜航,染透了黑,却失去了黑中之跃动。这回,在黑之气氛中突出了黑之结构、黑之筋骨,夜只是配角,是剧中的锣鼓或背景。猛记起,这可能是无意中受了京剧《三叉口》表演处理的影响。《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纠葛•纠葛•46X49cm•水墨设色·宣纸•2000•上海美术馆藏–童年的家乡种丝瓜、葫芦,瓜藤缠绵,吸引蜜蜂钻进去采蜜,也吸引我随着蜜蜂寻寻觅觅,留恋于密密藤叶间的神秘。后来看到苏州拙政园里文徵明手植的紫藤,数百年的老藤繁枝密叶,自成宇宙一统。尤其当落叶的秋冬季节,枝藤交错的穿插更显壮观,似龙蛇搏斗,具翻江倒海之气概。我画不尽紫藤,画不尽藤之情结。丝瓜、葫芦、紫藤都早已退向远处,屡屡突现在眼前的缠绵的情结,是情之纠葛。《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四合院(一)•四合院(一)•70X70cm•水墨设色·宣纸•1999•上海美术馆藏–我住了几十年大杂院里的四合院,决不敢恭维这种封闭式的构建,落后的传统。今挥毫,俯视这魔窟似的四合院,黑白块面之结构甚美,气氛沉郁具神秘感,可赞美为古迹、遗址、文物,若作为住宅,我说声告别。《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山高水长•山高水长•140X70cm•水墨设色·宣纸•1986•上海美术馆藏–高山流水歌一曲,流水随曲调奔流。只求知音倾听,忘却了两旁景物,淡化了高低山色。《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墙上姻亲(一)•墙上姻亲(一)•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99上海美术馆藏–墙上树影墙上藤,瞬间邂逅亦姻亲。《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阿尔泰山村•阿尔泰山村•97X180cm水墨设色·宣纸1986上海美术馆藏–山顶是垂线之群,山麓是横线交错。从山麓爬向山顶,横线在婉转曲折的过渡中终于转化成垂线,用线之横直的转换来表达空间的高远。没有体面渲染,点、线之疏密冷暖替代了渲染,只为了裸露点、线之独特品位。《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山•山•68X137cm水墨设色·宣纸1986上海美术馆藏–取自湘西。《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长城(一)•长城(一)•179X95cm•水墨设色·宣纸•1986•上海美术馆藏–我曾作峨眉山麓手卷,自题:“万仞峨眉横看”,而今却万里长城昂视,长城欲腾空,去月球乎?《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沧桑之变•沧桑之变•145X368cm水墨设色·宣纸1998上海美术馆藏–沧海变桑田,是漫长的过程,见沧海者未识桑田,桑田里人则难于想象此地本处沧海中。沧海与桑田都是人世具象,而其转化中的过程却近乎抽象了。我画过许多桑田,也画过许多沧海,现成的桑田与沧海,写其貌,传其神,总不失为大地景色,生活情调。我想表现时时出现在脑海里的时空之变,眼见的形形式式启示我未见的变幻莫测,苦经营,令时空交汇到我的画面上,她们会失去本色?也许这正是她们的本色,她们只是扬弃了人们的桎梏,一味任性奔驰,但处处相互照顾,呼应回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别冤屈了她们不守规矩,宇称不守恒,艺术之源还寓于性灵。《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崂山松石•崂山松石•180X95cm•水墨设色·宣纸•1987•上海美术馆藏–花丛多刺,刺丛开花,是玫瑰;石隙长松,松林抱石,是崂山。《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狮子林•狮子林•173X290cm水墨设色·宣纸1983上海美术馆藏–苏州狮子林其实是抽象雕塑馆。中国人欣赏太湖石,独立的石或石之群体构成,园艺家的高品位审美观早已普及于人民大众。用点、线来构成抽象的石群之美,同时凭点、线的疏密表现块面之多样,则画面必然是抽象形式了,人们开始也许不接受。于是织入回廊、亭榭、浮萍、游鱼,导人们进入园林,跨入园林,便进入了抽象画境。这可说是我“风筝不断线”艺术观的体现。《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夕照华山•夕照华山•145X365cm水墨设色·宣纸1997上海美术馆藏–流动的线,断断续续的点、出没无常的形、彩色的跳跃与跌落······当她们相互拥抱在同一空间,映入了同一画面,似纷乱的雪掠过人间春色,予人苍茫、迷惑之感。《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老虎高原•老虎高原•123X245cm水墨设色·宣纸1989上海美术馆藏–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惊见斑斑虎群,于是作老虎四五幅。《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张家界•张家界•69X139cm水墨设色·宣纸1992上海美术馆藏–当年在张家界只住了两夜,作了两幅画,意未尽,写了篇“养在深闺人未识——失落的风景明珠”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从此张家界渐为人知,今天则誉满遐迩了。《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大宅•大宅•70X140cm水墨·宣纸2001上海美术馆藏–谁建大宅荫子孙,门庭几番易主人?《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老重庆•老重庆•145X368cm水墨设色·宣纸1997上海美术馆藏–八年抗日战争,我居重庆郊区五年,忆及蜀中风物人情,仿佛第二故乡,故曾多次入蜀写生,每入蜀,情思脉脉,年光倒流。矗立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长江山城气势雄伟,鳞次栉比的重庆的独特风貌举世无双。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其重叠、错落、黑白相间,垂线的统一与横线的连绵构成无比丰富的建筑雕塑感或雕塑建筑感。人家密集,彩点散泼,山径穿凿,是岁月营造之迷宫。《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黄河•黄河•145X368cm水墨设色·宣纸1997上海美术馆藏–石涛说他用拖泥带水皱、邋遢透明点,称自己的作品是万点恶墨图,显然他明悟绘画的效果依凭于全局的笔墨构成,孤立的、局部的笔墨无所谓价值。如果说有价值,其价值在于体现了整体效果的需求,因之每幅画有每幅画的独特笔墨运用,故曰: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受害的,是模仿。《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墙上秋色•墙上秋色•145X365cm水墨设色·宣纸1997上海美术馆藏–素白的墙,诱惑画家的创作欲望,但却被爬山虎之类的藤线占领了。藤由青春、中年而老年,缓慢延伸其生命之网络,网络中织进了春秋之轨迹。春之新芽,秋之残红,疏疏密密的斑点,轻击着藤线之琴弦,招惹垂柳飘摇,群燕纷飞,都入图画协奏中?《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瀑•瀑•70X70cm•水墨设色·宣纸•1999•上海美术馆藏–观瀑,看宁静的水遭难了,从高处猛跌下来。实质上人们潜意识中有隔岸观火的心态,在保得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观看灾祸,当然,更明显的感受还是欣赏勇猛,崇尚壮美,所以大家涌向钱塘江观潮。《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人之家•人之家•70X70cm•水墨·宣纸•1999•上海美术馆藏–水乡画面大都偏于小幅,往往选取村头一角或临流故宅之类,更穿插桃柳数枝,便易引人入胜。我后来喜欢表现大规模的江南村落,黑白块面之构成倒有点近乎立体派早期的探索。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吴先生的老同学李霖灿先生(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评价吴先生的话他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中国水墨绘画方面——与时俱进;•油画等艺术形式上——探索民族特色。•核心——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来相通。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作品赏析•一、创作形式•二、创作内容•三、创作风格•四、艺术源头一、创作形式(一)点线面的构成感(二)几何块面的抽象感(三)挥毫泼墨的写意感(一)点线面的构成感在设计领域,构成,指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彩迹》2002《墙上姻缘》1999《建楼曲》2000《江南居》2000《四合院》1999《水田》2002《春满》2000《春风桃柳》1999(二)几何块面的抽象感《苦瓜家园》1998《黑白故里》1992《瀑》1999《迹》2002(三)挥毫泼墨的写意感《汉字春秋-凹凸》2007《大宅》2001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伴侣》1989《宽容》1996二、创作内容•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
本文标题:刘琴 吴冠中作品赏析1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4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