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_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_(精)
收稿日期:2007203221基金项目: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项目“江苏省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作者简介:姚兆余(1965—,男,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娜(1981—,女,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第7卷第3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VOL.7,NO.32007年9月Journal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Sep.,2007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姚兆余,张娜(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是在金钱、时间、质量这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中寻求一种保证其恢复健康的恰当策略。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和医疗服务体系。为了使农村居民获得价廉、便捷、质优的医疗服务,必须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缩小医疗成本,减低医疗费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的素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关键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医疗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65(200703—0012—06了解农村居民利用医疗服务的行为模式,明确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前提。近年来,学术界从个体属性、医疗制度和文化传统等视角对社会成员的就医行为进行了探讨,如谢作楷从收入、学历、年龄、就业等方面对贫困人群的医疗行为进行了探讨[1],邹宇华等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意愿的影响[2],王平等对不同医疗保障形式人群的医疗行为进行了调查[3]。也有不少学者开始探讨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如邢海燕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4],修燕从性别视角探讨了农村结核病患者的就医行为[5],徐明生等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角度探讨了农民的就医行为[6]。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属性的影响,而且受到农村医疗服务体制的影响。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描述农村居民就医的行为方式,分析个体属性和社会因素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一、样本选取本次调查地点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社区。2006年,该镇农业总产值为302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28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进行分层抽样,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状况,把该镇11个行政村分为经济发展状况好、一般、差三个层次,从中抽取5个村。然后进行等距抽样,从5个行政村中抽取220户居民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10份。从性别构成上看,本次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约各占一半,其中男性107人,女性103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为14—25岁者有32人,占15.2%;26—40岁者69人,占32.9%;41—50岁者47人,占22.4%;51—60岁者39人,占2118.5%;61—70岁者15人,占7.2%;71—85岁者8人,占3.8%。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小学以下程度者96人,占45.7%;初中文化程度者71人,占33.8%;高中、中专或职高文化程度者34人,占16.2%;大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8人,占3.9%,有1人没回答,占0.47%。从经济收入上看,家庭年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有44户,占21.0%;3000元~6000元有57户,占27.1%;6001元~10000元有46户,占21.9%;10001元~15000元有38户,占18.1%;15000元以上有21户,占10.0%,有4户没回答,占1.9%。二、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时而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它包括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药品、治疗方式的选择,对就医动机、看病的预期目标和结果的内涵标定,以及为实现预期目标和结果而进行的意义设定和解释。1.对医疗机构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治疗常见病时,一般选择去村医务室或私人诊所,分别占38.1%和36.7%;选择乡镇卫生院者占12.4%,选择县(区医院者占6.7%,很少选择去市级或省级医疗机构。如果患上重病,则倾向于去大型或正规医疗机构,其中51.7%的农村居民选择到县(区医院,31.4%选择去市医院,10.3%选择去乡镇卫生院,5.2%选择去省医院。表1对医疗机构的选择看常见病的医疗机构看大病的医疗机构频次百分比(%频次百分比(%村医务室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私人诊所其它8026143771038.112.46.71.436.74.8221096511310.351.731.45.21.4总数2101002101002.对医护人员的选择农村居民选择医生时,最重视的是医生的技术,而不是年龄、职称、学历等因素。如表2所示,重视医生医术者有146人次,占总回答次数的33.5%;重视医生“经验”的有59人次,占总回答次数的13.6%;重视“服务态度”、“医德”的,分别占总回答次数的12.4%和11.3%。表2对医生的要求频次百分比(%个案百分比(%医术服务态度知名度职称学历年龄经验医德性别其它146544018123594915333.512.49.24.12.80.713.611.30.212.246.527.320.29.16.11.529.824.70.526.8总数435100.0219.7与对医生的要求不同,农村居民不仅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护理水平,更要求其服务态度好、有耐心、同情心,因为生病时心情本来就不好,护士应该体恤病人。表3对护士的要求百分比(%频次个案百分比(%护理水平较高7116.138.0专业知识完备347.718.2学历较高61.43.2能吃苦276.114.4同情心6615.035.3正直378.419.8耐心7216.438.5经验丰富4610.524.6服务态度好7617.340.6其它51.12.7总数440100.0235.33.对购药地点和药品的选择在病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一般都不去正规医院就诊,而是在社区药店或私人诊所自行31第3期姚兆余,张娜: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买药。调查表明,当地居民首先选择在私人诊所或私人药店买药,占51.9%,其次是选择在村医务室买药,占21.0%。从药品的选择上看,66.7%的农村居民选择购买普通药物,只有33.3%的农村居民选择特效药。他们在购药时首先考虑药品的效力,其次是听从医生的吩咐,再次是根据自己服药经验来购买药品。4.对就医时机的选择对就医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调查发现,只有35.2%的人在初感不适时即前往就医,64.8%的人是在疼痛难忍和疾病反复发作时才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比如村卫生室、私人诊所、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市医院或省医院。除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吃有药用价值的食品、求神拜佛或请江湖游医来治病。5.就医行为的目标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的就医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其中63.0%的人选择“恢复健康”、“一定要治好”;23.3%的人选择“控制住病情就行”;13.7%的人选择“没想过结果”。所以,在病情有所好转,但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48.1%的农村居民会“继续在医院治疗”;1.4%的“转到私人诊所看”;34.8%的“回家自己服药”;只有11.0%的人表示“不再治疗,也不吃药”。也就是说,在身体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89%的农村居民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继续治疗。三、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经常就诊单位、疾病严重程度、医疗保障形式、医疗服务体系,等等。这里我们从就医行为中选择“选择看常见病的地点”、“选择看大病的地点”和“就医时间”三个变量,来考察这些因素和就医行为之间的关系。1.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经过PearsonChi-Square检验,发现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与“选择看常见病的地点”、“选择看大病的地点”和“就医时间”之间的显著性水平Sig(2-sided均大于0.05,表明它们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与“选择看大病的地点”也无相关关系(Sig(2-sided=0.2340.05。但是,文化程度与“选择看常见病的地点”的Lamb2da=0.113,呈微弱相关。通过PearsonChi-Square检验,因为卡方=81.314,自由度(df=25,计算得到显著性水平Sig(2-sided=0.0000.05,因而可以看出文化程度与“选择看常见病的地点”有关。前文已述,农村居民在看常见病时,选择村医务室和私人诊所分别占38.1%和36.7%。如果按文化程度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农村居民有42.7%选择村医务室,初中文化程度者有43.7%,高中、中专或职高文化程度者有1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有0%。同样,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农村居民有47.9%选择私人诊所,初中文化程度者有21.1%,高中、中专或职高文化程度者有3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也是0%。统计结果还表明,文化程度与“就医时间”之间也具有相关关系(Sig(2-sided=0.0010.05。按文化程度的高低,“初感不适”就去看病的,以“大专或高职”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为多;“反复发作”时才去看病的,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多;“疼痛难忍时”才去看病的,以“小学及以下”的农村居民为多。2.经济收入经济收入直接决定农村居民支付医疗服务的能力,因而也就决定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调查表明,该镇居民一年内能承受500元以下医药费的占31.7%,500—1000元的占21.7%,1001—2000元的占19.3%,2001—3000元的占11.2%,3000元以上的占16.1%,表明该镇居民对小病具有支付能力。经过PearsonChi-Square检验发现,家庭经济水平与“看病时机”、“选择看常见病的地点”无关,只与“选择看大病的地点”有关(见表4。据调查,该镇居民大病医疗费用(包括药费、治疗费、交通费等在内平均额在1万元左右,家庭经济水平较好的能够到市省级医院就诊,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的只能选择到县(区医院就诊。41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表4家庭经济水平与就医行为之间的交互分类家庭经济水平下等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上等显著性检验看病初感不适时30.033.337.938.90.0X2=6.942时机反复发作时0.07.48.916.70.0df=8疼痛难忍时70.059.353.244.4100Sig(2-sided=0.543常见村医务室50.044.44.0316.750.0病医乡镇医院10.013.013.716.70.0X2=30.961疗机县区医院0.03.75.627.80.0df=20构选市医院0.01.90.85.60.0Sig(2-sided=0.056择私人诊所40.035.238.722.250.0其它1.11.90.811.10.0大病乡镇医院20.09.312.10.00.0x2=26.907医疗县区医院50.044.454.844.433.3df=12机构市医院20.040.729.038.950.0Sig(2-sided=0.008选择省级医院10.05.64.016.716.73.医疗保障形式医疗保障形式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也有直接的影响。从表5中可以看出,拥有公费、半公费医疗保障的农村居民,在“初感不适时”前往就诊的比例略高于自费的农村居民。显著性检验表明,不论看一般常见病还是看大病,医疗保障形式与医疗选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Sig(2-sided=0.0010.05,Sig(2-sided=0.0000.05(见表5。例如,在看大病时,“自费”者
本文标题: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_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_(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5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