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主讲:王川庆博士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具有三高特点高发病率高传播率高死亡率高致死性禽流感传播迅速、病程短,动物和人类可以感染发病甚至死亡。此病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商定要共同控制和消灭的烈性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家禽和野禽,1878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病,随后世界各地都有不同毒株引起的暴发。历史上危害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H5N5)1983年发生在美国,政府为此花费6000多万美元,间接损失约4亿。2000年,意大利3个月内死亡家禽1300万只,损失上亿欧元。2003年,荷兰暴发H7亚型,几周内900个鸡场1400多万家禽被隔离,1800多万只病鸡被扑杀,损失1亿多欧元。1997年,我国香港禽流感损失约8000万港币。2005年,辽宁黑山暴发禽流感,捕杀、销毁家禽2000万只,直接损失3亿多元。90年代初之前有7次禽流感大暴发苏格兰H5N1(1959)英国H7N3(1967)澳大利亚H7N7(1975)90年代初之前有7次禽流感大暴发英国H5N2(1979)冰岛H5N8(1983)美国的H7N7(1985)冰岛的H5N1(1991)20-21世纪HPAI大暴发的部分记载:1959英格兰H5N11963英国H7N31966加拿大H5N91983爱尔兰H5N81983美国H5N21991英国H5N11976澳大利亚H7N7和1997H7N41997意大利H5N2和1999H7N11997香港H5N12004亚洲H5N12004美国H7N?21世纪国外禽流感频繁暴发,持续之久罕见.2001-2002年,美国、荷兰相继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3年,荷兰H5N1很快传到比利时、德国。2003年至今,世界大流行,亚洲已有9个国家(含中国)爆发。更为恐怖的是这次大流行不仅引起禽类死亡,还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并引起死亡。其中以越南的疫情最重,禽流感患者及疑似患者已达226人,41人死亡。亚洲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布图毒株特征病毒分型主要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来分,已发现数千种不同抗原亚型的病毒。由于各种毒株毒力不同,家禽感染后临床也多种多样。许多亚型是不致病的,一般H9为非致死性,而高致病性都是H5和H7,可引起家禽100%死亡。但并非H5和H7都是高致病性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是毁灭性的疾病。水禽,特别是鸭产生的病毒比其他禽类更多,而火鸡和鸡发病最为严重。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对紫外线、消毒剂等均敏感,高热和干燥均可使病毒灭活。耐低温、寒冷。60℃20min可使病毒灭活。阳光照射、堆积发酵等均可将其杀灭.抵抗力当有分泌物、排泄物等保护时,病毒于4℃以下可存活30天以上,羽毛中可存活18天,在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传播途径病毒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或间接传播。鸟类和水禽是重要传染源,可长期带毒(约30天),引起鸡和火鸡暴发,但在更多情况下带的是无毒株,然而使其随时有可能成为致病毒株.国内流行情况我国内地从1992年出现H9亚型禽流感,96-97年又出现H5.目前禽流感已在全国25个以上省市区流行,而且多个亚型同时存在。我国禽流感发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全世界9000多种野鸟,其中1200多种生活在中国,包括540多种候鸟。全球候鸟有8条迁徙路线,其中3条经过中国。我国被周边众多禽流感邻国所包围,全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的养禽国家和大公司,都向我国出售产品。禽流感与公共卫生流感病毒一般具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偶尔发生种间传播。AI病毒传播到人是罕见的,1997年前的近40年中曾报道5次AI病毒感染人,都是H7N7亚型,均未致人死亡。1997年香港报道有18人感染H5N1,其中6人死亡。2003年和2004年,香港、越南、泰国等地发生死人的报道。虽然这种传播概率很低,且尚无确凿证据说它已完全突破种间屏障,但至少说明种间传播在某些条件下是可能的,且后果严重。中国19名感染者中,其中有5名没有病禽接触史,并且居住在市区内或周围没有养禽场的地方。5人中有4人曾去过活禽市场。2007年1月末至5月16日,世卫组织报道印度尼西亚的15名感染者中7人有明确的与患病禽或死禽接触史,其他8人无法确定传染来源.诊断条件国家规定,除指定单位外,任何人不得进行诊断和研究工作。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急、传播快、流行范围广。感染率、发病率都很高,但是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低,不过鸡和火鸡常可引起100%的死亡。在某些地区可以持续发生,而有些地区则为不定期的发生,这主要与带毒动物数量、活动方式、环境因素及易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临床症状根据毒株毒力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可分为两类,即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LPAI).还有隐性感染.低致病性主要表现产蛋量下降或停产,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不死亡,其它症状不明显。高致病性发病突然,感染鸡群精神高度沉郁,羽毛蓬松,闭目昏睡,体温升高,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病鸡冠髯发绀,头颈部水肿,呼吸高度困难,不断吞咽,甩头、流泪。排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产蛋停止。高致病性发病后期两腿瘫痪,急性者发病后数小时死亡,多数病例病程为2-3天,致死率可达100%。病理变化1、皮下、浆膜下、粘膜、肌肉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2、腺胃粘膜鲜红色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横向出血带或溃疡。3、整个肠道特别是小肠从浆膜层即可看到肠壁有大量黄豆至蚕豆大出血斑或坏死灶(即枣核样坏死)。4、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呼吸道及生殖道病变4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鉴定技术PCR技术(常规、荧光,LAMP)捕捉ELISA直接免疫荧光技术HI试验AGP试验间接ELISA斑点ELISANASBA(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胶体金试纸条胶体金试纸条鉴别诊断难区别的是慢性禽流感与其它临床症状接近的传染性疾病:如新城疫,喉气,传支,法氏囊病等。五、治疗措施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高免血清在发病早期有一定作用,但成本较高且不易获得。一般采取紧急接种配合对症治疗,按规定应及时上报。低致病力禽流感的治疗措施发病初期用药有一定疗效,可减轻发病程度,但对产蛋鸡群的产蛋恢复作用不大。低致病力禽流感的治疗措施1)金刚烷胺饮水;2)先锋霉素饮水;3)阿司匹林拌料;4)非典型病例可紧急接种。六、预防1.一般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引进动物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确实证明不带有流感病毒时再混群饲养。搞好杀虫灭鼠工作。2.免疫接种疫苗种类:分为油乳剂灭活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制苗所用的禽流感毒株的亚型为H9和H5。基因工程疫苗禽流感(H5)鸡痘载体活疫苗禽流感(H5)鸡新城疫载体活疫苗禽流感灭活苗(H9,H5)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H5N2,N28株)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禽流感灭活疫苗(H9N2,F株)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H9N2,RE-2株)重组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株+RE-4株)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LaSota株+F株)H5N1,RE-1株疫苗与H5N1,RE-4株疫苗的比较区别H5N1,RE-1株H5N1,RE-4株疫苗母体病毒(H1N1)(H1N1)重组用HA、NA供体病毒鹅/广东/(H5N1)简称GD/1/96鸡山西(H5N1)简称:CK/SX/06重组方式A/PR/8/34的第4片段HA和第6片段NA换为GD/1/96的HA和NA基因A/PR/8/34的第4片段HA和第6片段NA换为CK/SX/06的HA和NA抗原差别RE-1抗原检测,HI为27-9,RE-4抗原检测,HI为21-3RE-1抗原检测,HI为22-3,RE-4抗原检测,HI为27-9用途预防标准株,对变异株防制不理想。预防变异株引发的禽流感农业部规定免疫程序1.种鸡、蛋鸡免疫雏鸡7日~14日龄,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也可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初免。3~4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农业部规定免疫程序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2.商品代肉鸡免疫7日~10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首免。2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加强免疫一次。鸡群禽流感抗体标准部标企标理想临界保护抗体滴度252728离散度<30%<10%<5%保护期6个月秋冬-冬春3个月,其他季节为5-6个月秋冬-冬春3个月,其他季节5-6个月禽流感(H9N2)临界保护抗体为26,HPAI禽流感的H5N1临界保护抗体为25。七、扑灭措施隔离、封锁、消毒、扑杀、紧急接种等
本文标题: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55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