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答案)及图形推导
宏观经济学超全面计算题整理(附详细答案)图形推导部分内容来自吴汉洪教授及网络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例3.1】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小?(1)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2)政府削减数量为X的税收(3)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表示边际消费倾向。1XXX1X(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即产出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效果最小;当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XX0.5110.5110.511X【例3.2】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Y是收入,消费函数为,投资。(单位:10亿元)(1)求均衡收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求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将如何变化,并解释收入变化的原因。(3)如果把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是多少?(4)投资乘数是多少?[中央财大2005研;暨南大学2012研]10000.8CY1000I解:(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得:解得:均衡收入。(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消费为,总需求为,社会非自愿存货为12000-11600=400。由于总产出大于总需求,存在社会非自愿存货,理性的厂商会减少生产,因此总产出或总收入减少。YCI10000.81000YY*10000Y10000.81200010600C10600100011600CI(3)投资增加400时,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得:解得:均衡收入。因此,若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为2000。(4)投资乘数。10000.81400YY*12000Y115110.8kMPC2.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或(2)减少税收,或(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整理人:乘着风去save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例4.1】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政府购买为,货币需求函数为,货币供给,价格水平。假定政府只取收定额税,并且保持预算平衡,求:(1)和方程。(2)均衡收入和利率。(3)设充分就业时收入水平为,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就需要增加多少购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研]6000.8CYd40050Ir200G2500.5125LYr1250sM1PISLM*5000Y解:(1)政府预算平衡,故定额税应等于政府支出,为200。由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整理得曲线方程:。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整理得曲线方程:。6000.82004005020008501040YCIGYrYrIS5200250Yr2500.512512501sMPLyrMPLM2000250Yr(2)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并求解,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均衡利率为(%),国民收入为(亿美元)。6.4r3600Y(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5000亿美元,因为曲线没变,所以将代入到曲线方程中得到充分就业时的利率为(%),设新的政府支出为,则新的曲线由如下一组公式决定:5000YLMLM12rISx6000.840050YCIGCYdYdYTIrGTx因此有:将,代入上式可得充分就业下的政府支出为,于是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就需要增加购买2800。6000.840050YYxrx5000Y12r3000x【例4.2】假定:(1)消费函数(为收入),投资函数(为利率);(2)消费函数,投资函数;(3)消费函数,投资函数。A.求(1)(2)(3)的曲线;B.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C.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高鸿业版教材课后习题原题]500.8Cyy1005irr500.8Cy10010ir500.75Cy10010irISISIS解:A.根据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可得曲线分别为:(1)中的曲线为;(2)中的曲线为;(3)中的曲线为。B.比较(1)和(2),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4变为0.02,曲线更加平缓,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国民收入也对利率更加敏感,即利率的一点变动将引起均衡收入很大幅度的变动。yciISISISIS300.04ry150.02ry150.025ryISISyC.比较(2)和(3),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时,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2变为0.025,曲线更加陡峭,说明曲线的斜率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较小,意味着支出乘数较小,从而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小幅度变动,因而曲线就较陡峭。ISISISIS【练习4.1】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曲线斜率的表达式。(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曲线斜率的值。(3)若k变小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练习4.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亿美元)。(1)求IS曲线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图5-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1)财富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消费者财富水平,从而改变消费者消费量。(2)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影响利率,从而改变企业投资量。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例5.1】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模型和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辽宁大学2005研]ISLMADAS答:(1)收入-支出模型、模型和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ISLMADAS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模型,用来确定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不同的是,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模型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ISLMISLMISLMISLMISLM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另外,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ADASADASADAS(2)三个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模型和模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取消投资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假定,模型中的曲线可以根据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予以推导;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模型中的曲线可以根据予以推导。ISLMADASISLMISADASADISLM【例5.2】请说明微观和宏观模型,并比较这二者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2008研]SDASAD答:微观和宏观模型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理论模型。这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SDASAD(1)两者的相同点微观和宏观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②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SDASADASAD(2)两者的不同点微观和宏观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SDASADASAD②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③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ASAD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1)菜单成本(2)鞋底成本(3)税收扭曲(4)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5)混乱与不方便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比稳定的、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任何一种成本都更有害。具体地说,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有以下几种:(1)不确定性的增加(2)不合意的财富的再分配(3)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6.【练习1】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问1985年和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且1987年的名义利率是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是多少?(1)1985年的膨胀率等于(1885年的价格水平-1984年的价格水平)除以1984年的价格水平结果等于3.34%,同理1986年的膨胀率等于2.69%(2)1987年的为3.015%(3)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练习6.1】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计算题(答案)及图形推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1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