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基础第10章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基础本章学习目标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工具理解内在稳定器的内容掌握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的应用了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各派别在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上的争论经济学基础10.1宏观经济政策概述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知道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经济学基础10.1.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完整统一。充分就业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力资源的最大投入,它需要建立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效应,引起实际收入的下降,严重破坏了经济的稳定,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务必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引起恶劣的通货膨胀。经济学基础10.1.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这是凯恩斯主义特别重视的政策工具。供给管理供给管理是指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对外经济管理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学基础10.1.3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础10.1.3.1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凯恩斯经济理论概要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总能创造对自己的需求”,凯恩斯则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会存在失业。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又源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及流动偏好规律。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不易改变的,要增加有效需求就只能依靠政府的作用,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2)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也被称之为“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返回经济学基础10.1.3.2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是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该学派的最重要特征是将货币看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货币的角度来展开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现代货币主义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②“收入指数化”方案。③负所得税政策。④实行浮动汇率制。返回经济学基础10.1.3.3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巴罗和普雷斯科特等人。该学派的特点是基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来进行理论分析,反对政府干预,比现代货币主义更为激进地强调经济自由。返回经济学基础10.1.3.4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的学术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费尔普斯、曼昆、罗默等人。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政府干预的基本思想理念,以对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的分析,论证了市场常处于非出清状态,因此,尽管存在理性预期,政策干预仍是有效、必要的。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经济总水平产生冲击。由于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经济在受到冲击后,从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要经历一个缓慢、痛苦的过程。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返回经济学基础10.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短期内,财政政策主要影响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这是刺激或减慢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经济学基础10.2.1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财政政策的产生与发展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手段和运用经济学基础10.2.1.1财政政策的产生与发展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夺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经济学基础10.2.1.2财政政策的内容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经济学基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这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经济学基础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经济学基础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③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经济学基础10.2.1.3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挤出效应”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私人投资减少,社会总需求不变,这种由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仅仅适用于结构性赤字。如果经济衰退导致周期性财政赤字上升,政府支出的增加就不一定提高利率,减少国内私人投资,产生经济学基础“挤出效应”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①LM曲线的斜率既定,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与IS曲线的斜率正相关。当政府支出增加ΔG,IS1移至IS2,若没有货币市场的作用,产出变动ΔY=Y1Y4=ΔGKg但由于货币市场的作用,产生了挤出效应,实际产出只有Y1Y2,对应于IS3移至IS4时,产出为Y1Y3,Y1Y2Y3Y4。由于IS的斜率为1/dKi,当d越大,IS的斜率越小,投资对利率越敏感,扩张的财政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IS1IS2YY1Y2Y3Y4RIS3IS4E1E2E3E3OIS1IS2YY1Y2Y3Y4RIS3IS4E1E2E3E3O经济学基础“挤出效应”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②IS曲线的斜率既定,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与LM曲线的斜率负相关。LM曲线的斜率为K/h,当LM曲线的斜率较大,h较小,货币需求对利率反映不灵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较大,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小。IS1IS2YY1Y2Y3Y4RIS3IS4E1E2E3E3OIS1IS2YY1Y2Y3Y4RIS3IS4E1E2E3E3O经济学基础10.2.1.4财政政策的手段和运用(1)预算收支政策。预算收支政策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3)财政投资政策。财政投资政策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4)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5)国债政策。国债政策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财政政策内容和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经济学基础10.2.2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工具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经济学基础10.2.2.2内在稳定器的内容(1)累进的所得税制。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生产就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导致预算赤字发生,从而“自动”产生刺激需求的力量,以抑制国民生产的继续下降。(2)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如果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就会有很多人具备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资格,政府必须对失业者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以使他们能够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使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同样,如果经济繁荣来临,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在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使总需求不致过旺。(3)私人储蓄和公司储蓄。一般家庭在短期内收入下降时,一般不减消费,而是动用过去的储蓄;在收入增加时,也不立即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使消费保持相对的稳定。公司也是如此,在收入减少时,不轻易减少股息,而是减少保留利润;在收入增加时,也不轻易增加股息,而是增加保留利润。经济学基础10.2.2.3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经济学基础10.2.3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决定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所谓的“公债哲学”。经济学基础10.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宏观货币政策的一般应用方式:萧条时期,扩大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扩大的货币政策);膨胀时,缩小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息率,抑制总需求(缩小的货币政策)。经济学基础货币政策主要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2)贴现政策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1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