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课件]
全面突破逆温——基础知识+常见题型大气基础知识回顾气体成分作用体积分数水汽固体杂质N2O2CO2O3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干洁空气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78.09%20.95%0.003%0.00006%因时因地而异一、大气的组成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二、大气的垂直分布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电离层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6°C)/1000M对流层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温度(℃)高度(千米)12②①③④以上属对流层的是()知识应用①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高。平流运动为主——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臭氧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特点:气压很低,密度很小。电离层高层大气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一、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3.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锋面逆温千米℃思考:你能画出锋面附近垂直方向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吗?逆温现象三、逆温产生的影响:1.出现多雾和晴干天气2.加剧大气污染3.对航空造成影响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典型试题8、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2.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A.①④B.③⑥C.②③D.⑤⑥3.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山地B.谷地C.平原D.丘陵ABC(10山东)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4.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3000米-8℃T实际温度≥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1、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10℃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理由是(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3)在商业区、居民区、工业近郊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NO2,产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②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每个2分工业近郊区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以烟雾浓度为最大。〖答案〗(1)②,②处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2)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凝结核增多,烟雾弥漫;②处的气温下部低于上部即逆温的存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商业居民区位于低洼地,气流不易扩散,加重了污染程度。(3)近郊工业区3.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A16.3℃16.6℃16.8℃17.0℃17.1℃B21.0℃21.0℃20.9℃20.9℃21.0℃C20.9℃20.8℃20.6℃20.2℃20.0℃D15.2℃14.8℃14.7℃14.9℃15.2℃C4.上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101086.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2-1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下题。6.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B7.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是()C谢谢!再见!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4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