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合肥市三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讲解
2015年合肥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及其讲解一、社科类文本阅读•1、B2、C3、B•1题讲解:B项说散文“也涵养着蓬勃发展的华语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这里扩大了概念的范围。•2题讲解:A项中说①段“将散文与其他各种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错,原文没有将散文与戏剧进行比较,而只与诗歌和小说进行比较;B项“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的角度”错,应是“分别从文化传承、精神载体、传播纽带三个不同的角度”;C项说法正确;D项“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应该是“散文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3题讲解:B项表述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二、文言文阅读•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审慎。要根据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孔子说:‘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只狐狸的毛。’这些至理名言都载入史册,数不胜数。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他文才是否出众,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成为众人的楷模,然后他们被州郡推荐,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译文】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表上之。太宗见玄武门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译文】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每看前朝的史书,惩恶扬善,足以规劝警戒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来当朝的国史,为什么不让帝王亲自看到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史既然善恶必书,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担心有与君主意见相抵触的地方,所以不让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说:“我的想法不同于古人。现在要亲自看国史,如果记有好事,自不必说;如记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为鉴戒,并加以改正。你们把撰写抄录好的国史送过来吧。”于是,房玄龄等人就把国史加以删减整理,成为按照年月顺序记事的编年体,撰写成高祖和太宗的《实录》各二十卷,上表呈献。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记玄武门之变说得很含蓄,就对房玄龄说:“从前,周公东征诛杀管叔、蔡叔,从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药杀死叔牙,而使鲁国得以安宁。我的所作所为,和古人的道理相同,都是为了安定社稷,以利万民。史官执笔,何须隐晦?你们应当立即改删虚饰之词,把这件事的原委写清楚。”事后,侍中魏徵上奏说:“我听说,君主身居至尊之位,无所顾忌惧怕,只有国史,足以惩恶劝善,如果写得不真实,那么让后世看什么呢?陛下如今叫史官修正《实录》,很符合公正的道理。”•4、A•讲解:侪辈:同辈,同类人。•庶几:常用义有三:一是“也许,表示希望或推测”,如“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二是“差不多”,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三是“希望,但愿”,如“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孟子▪公孙丑下》)•5、C•讲解:A项,因:连词,于是,就//因:动词,依靠,借助。B项,若: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若:代词,你。C项,都是所字结构的“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短语。D项,以:介词,用,按照//以:介词,凭借,因为。何以,以何,凭什么,为什么。•6、A•讲解:A项中“强调只有当官员各当所任,才能杜绝徇私舞弊的腐败现象”说法不正确,文中唐太宗强调在选拔官吏时要审查,重视他们的品行。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2)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讲解:红体字是采分点,每点1分。•讲解重要词语:①比:a.并列,挨着。如“是比肩接踵而生也”b.临近,靠近。如“天涯若比邻”。c.等到,及。如“比到当阳,众十余万。”d.勾结。如“君子周(结合,配合)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成语“朋比为奸”。e.连接地。如“比三年日蚀。”f.近来。•②刀笔: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此处指文章。•③悉:a.都,全。如“赵王悉召群臣议”,再如“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详尽,如“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C.(详尽地)知道,了解。如“丞相亮其悉朕意”。•④景行: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此处可理解为高尚的德行。•⑤所以:a.……的原因。b.用来……;……(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译文: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的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2)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译文:我做的事情,按我做的事情,按道义来说和这些相同,都是用来安定国家,惠及百姓的。三、古代诗歌鉴赏庐州城下(金)赵秉文月晕晓围城,风高夜斫营。角声寒水动,弓势断鸿惊。利镞穿吴甲,长戈断楚缨。回看经战处,惨淡暮寒生。赵秉文,金代学者、画家、书法家、诗人。•8、这首诗的前三联是如何描写战争场面的?(4分)•①通过月晕、风高、寒水、断鸿等景物描写,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氛围;②通过角声、弓势、利镞、长戈等细节描写,具体再现了战斗的激烈场面。•讲解:这一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答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结合,分析合理也可。•9、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表现的情感。(4分)•诗人伫立回看,战后场景一片惨淡,暮色渐浓,寒意顿生。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低沉压抑、极度悲凉的情感。•讲解:这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先表述尾联的诗句意思,然后回答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答其他情感的,如对战争的厌倦和不满等,只要分析合情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四、古诗文名句默写•甲:①乘天地之正②而御六气之辩③以游无穷者④彼且恶乎待哉⑤至人无己⑥神人无功•乙: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庄生晓梦迷蝴蝶⑥望帝春心托杜鹃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梦想者【美国】阿尔弗莱德▪科波•11.请概括小说中丹比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①丹比在梦想即将实现时,激动兴奋;→②丹比在精神医生的不断追问时,烦躁愤怒;→③丹比在实现梦想的畅快稍纵即逝后,孤单恐惧;→④丹比在梦想破碎时,失落颓丧。•讲解:答此题应结合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心理。•12.概括“梦想者”丹比的形象特点。•(6分)•“梦想者”丹比是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追梦者形象。①总是被排挤、打击和讥笑;②孤单、敏感、想象力丰富;③视梦想如生命,甚至近于偏执盲目;④在面对重大考验的时候,心理脆弱。•答题模式:形象定位+性格特点。•1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星星只属于那些呆板、无聊的人,他们可以面对任何孤单。•①这是佛得曼对丹比的安慰之辞。•②“呆板、无聊”是相对于敏感、爱幻想、怕孤单而言的,在这里指理性、专注、意志顽强等。•③实现登天的梦想不能空有一腔热情,盲目坚持,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素质。•14.小说题目是“梦想者”,最后写的是梦想破灭,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角度一:使情节更为曲折。前面主体部分写的是丹比对梦想的极度渴求,最后交代这只是一次模拟试验,丹比不得不接受被淘汰的命运。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角度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梦想的破灭让丹比的形象立体多元,他既有执着追求梦想的一面,又有盲目、偏执、脆弱的一面,从而表现出他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三:使主题更加深刻。丹比没有认识到自身条件的不足,因而遭遇梦想的破灭。这就告诉我们,梦想不能脱离实际,要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努力的方向,否则只能成为空想。•角度四:使主题更加深刻。丹比只看到实现梦想的荣耀,而没有做好为实现梦想承受磨难的准备。这就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时,我们不能只憧憬实现梦想时的欢乐,也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梦想成真。•讲解:注意答题的规范,讲究答题的模式,观点+分析,结合文本分析。其他角度,分析合理,也可以给分。六、语言综合运用•15.C•讲解:A项,徇xùn,殉xùn;昭zhāo,着zhuó;蒂dì,啼tí;B项,漂piāo,剽piāo;观guàn,冠guàn;歆xīn,喑yīn;C项,偻lóu,窭jù;露lù,露lòu;瓯ōu,呕ǒu;D项,晕yūn,熨yùn;翘qiáo,翘qiào;擢zhuó,灼zhuó•16.A•讲解:A项,全都正确;B项,呼欢雀跃,声名鹊起;C项,奴颜婢(bì)膝,察言观色(正确);D项,挖墙脚。•17.D•讲解:A项,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此处望文生义。B项,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此处也是望文生义。C项,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
本文标题:合肥市三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68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