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一、生态问题的现状二、生态文明的兴起三、生态发展的途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四、案例分析观察下图,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存在什么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乱砍乱伐白色污染电磁辐射酸雨臭氧消耗2006年7月23日,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一只猴子端起瓶子喝水。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2009年,一位海洋摄影师在北极地区偶然拍摄到冰盖融化形成的天然雕塑——一张哭泣的脸。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正如学者所言,“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要命”。2010年3月16日,广西东兰县班丘水库库底土地因干旱出现了10厘米左右的裂缝。睡的好香啊ZZzzz“地毯”都没有,咋睡觉啊?现在曾经指标临界点当前值评估海洋酸化全球文石饱和度比率2.75∶12.9∶1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洋超出警戒线臭氧浓度平流层臭氧浓度276个多布森单位283个多布森单位安全但亟待改善淡水消耗量淡水年消耗量4000立方公里2600立方公里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生物多样性百万物种年灭绝数量10100严重超标氮磷循环大气年固氮量350万吨1210万吨严重超标土地使用率用于耕种的非冻土比例15%12%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二氧化碳浓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50ppm387ppm超出极限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7大极限我国30年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和多重制约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源贫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大量消耗能源,透支环境。外媒评价:未富先衰、未富先坏、未富先老、未富先脏。旧GDP缺陷:重数量轻质量,重财富有虚值,重积累轻分配。发展理念的时代错位:增长观、财富观。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大气污染与全球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能源供应危机与生态恶化气候、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内蒙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包俊成: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草场沙化严重。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我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淡水占15%,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反差太大了。2009年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为5.678亿吨,超过美、日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全球47%;年消耗水泥约16.3亿吨,约占世界的54%;能源消耗约为30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7.5%,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高耗能低效应使得我国GDP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浪费最大的国家。在土地资源透支,生态资源透支,矿产资源透支的情况下追求高增长,只能将自己“做大做虚”,不能“做大做强”。经济增长的健康代价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如工厂排污、矿山开采等,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态,使这些有毒元素通过水分、土壤、农作物,转移到人的身上。它们就会在人体内积聚下来,一旦摄入总量超过临界点,就会发生病变,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生态环境地质病”不可治愈,只能预防。法国癌症研究计划负责人贝尔波姆认为,80%-90%的癌症是由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广东癌症村18年病死250人河水稀释万倍仍剧毒《中国青年报·冰点》:河南癌症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国未来发展的严峻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占世界85%的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使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严峻挑战。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中国资源之不足,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二、生态文明的兴起人类生态观的演化的四个阶段:原生态生态破坏生态觉醒生态自觉我们正处在破坏与觉醒之间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文明的转型:第一次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第二次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21世纪人类将向生态文明转型。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1、历史上几种文明形态的比较利用资源使用工具科学技术工作地点农业文明物质、土地手工农具、畜力农业经验技术农田工业文明物质、能量机器工程科学技术工厂信息文明物质、能量、信息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办公室、工厂、家庭生态文明生物、非生物机器、计算机、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办公室工厂农田森林2、工业文明的两重性第一,进步性。第二,危害性:工业生产力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短期中看不见、摸不着。人口激增。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工业革命前夕,在长达2000多年内,世界总人口由1.53以增加到6.5至8.5亿,即增加5亿到7亿。在工业革命后250年内,人口由6.5-8.5亿增加到60亿,即增加51.5亿到53.5亿。环境污染。由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资源短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将发生枯竭、短缺的局面。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3、信息文明的两重性第一,进步性。信息与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信息网络化使得人类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趋势》:“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了蓝领工人。美国1981年超过60%从事信息工作,目前也只有13%的劳动力在从事制造业,大约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第二,局限性。信息生产的对象是信息与知识,不是物质,不是能量,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只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信息设备与机器的废弃物的污染,发达国家向到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生态侵略;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文明只能在总体上缓解生态危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它把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这两种文明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创新技术---制度体系,开发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变,重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提出生态文明,以生产农业为基础和主导的生产方式,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持续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综合应用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科学技术,进行的生产过程,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和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思想认识上,普及生态意识,建立生态伦理。生产方式上:把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为生态化生产方式,制定绿色GDP核算;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从以前的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中心;生活方式上,把黑色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三、生态发展的途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1、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之间“绿色通道”——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政协的一号提案”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观的转变。“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其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发展新的清洁能源。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关键词:理解低碳经济模式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碳交易: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这些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就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需求很大,发展中国家供应能力也很大,“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就是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碳交易机制是CDM,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换取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碳税: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可以转让和交易。对经过认证的减排量的征税,即碳税。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的是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碳足迹: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的一种量度,以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的重量计。它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级)碳足迹。碳捕捉、碳存储、碳中和:防止全球变暖的一种“去碳技术”,用以捕集、存储和中和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埋存在地层深部,防止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碳汇/碳源: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等活动增加碳汇。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2、生态文明的实践形式2—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加强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3、新经济名词: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研究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复合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0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