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主要内容管理概论管理的含义、性质、职能、管理理论发展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目标管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预测与决策组织—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形式控制—控制的含义与类型、过程、方法行为科学动机理论、激励理论、沟通理论、领导理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概念、结构要素学习方法与要求根据电子教案中每章的提示与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主要参考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周三多等复旦大学出版社要求:理解—管理的涵义管理的二重性了解—管理职能的划分第一章管理概论主要内容管理涵义与性质管理职能概述一、管理涵义1、职能过程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戴维斯:计划、组织、控制孔茨:计划、组织、控制、用人、指挥第一节管理涵义与性质2、本质协调论:管理的本质在于协调。协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其他职能是协调的手段。协调目的在于达到组织目标。3、人本论:管理就是”用人”。包括协调人际关系、激励、组织设计及人员配置等。4、系统论:管理对象为一系统,管理即开发、实现或改造系统、确定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实现系统整体最优。5、决策论:管理就是决策过程。决策贯穿于各职能之中。6、国内教材主要观点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总结以下三点:①以组织为依托②有预期目标③有计划的组织活动因此管理可定义为:一个组织为实现预期目标,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二、管理的基本目标按系统观点分析:管理目标在于尽可能提高被管理系统的功效的放大倍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完成既定任务。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科技*管理三、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对象为一”系统”,系统要素有:三要素说:人、财、物五要素说:人、财、物、信息、时间七要素说:人、财、物、信息、时间、士气、方法。四、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社会属性: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为维护和改善生产关系。意义:1、正确对待西方管理理论与经验;2、正确认识管理的任务和作用;3、正确认识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一般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五、管理学的特点1、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3、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4、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5、管理学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第二节管理职能概述一、管理的基本职能所谓管理的职能,又称为管理的功能。指管理工作应该承担和可能完成的任务。两种基本职能:一是对任何社会制度都适用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二是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以实现某一社会制度的生产目的的特殊职能。二、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控制controlling戴维斯:计划、组织、控制均要指挥协调。行为科学:将组织分为人事、用人、信息、沟通、激励决策学派:将决策从计划中列出三、管理职能的联系各管理职能之间是密切联系、互相交叉的,彼此间无绝对的界限,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各功能难以划分得十分清楚。人计划预测目标方案决策执行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衡量分析校正要求: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了解—管理理论发展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内容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四阶段。古代管理思想1、古希伯来领袖摩西的管理思想①制定法令、昭示民众;②建立等级、分级管理;③委任管理。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管理是区别于知识与经验的一种技能。3、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论语》中的管理思想以民为本—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追求稳定—管理目标中庸之道—通权变达的管理艺术。庸—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中—在矛盾对立面之间平衡”度”把握。德政—言传身教的管理思想。举贤育才—人才管理思想正名—组织管理思想18世纪末工厂制的兴起——20世纪初自由竞争结束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等。一、传统管理主要解决问题分工协作问题;合理组织资源、降低成本、争取更多利润。二、管理内容生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第一节传统管理阶段三、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缺乏专职经营管理者。企业管理是粗放的、低水平的。主要靠个人经验。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培训。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4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一、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企业规模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客观要求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分离,出现特种雇佣人员——经理、厂长。二、泰勒的科学管理(1856-1915)代表作--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劳动方法的标准化;2、工时的科学利用;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操作标准化培训工人,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传授;5、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6、“例外”原则。三、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1841-1925代表作---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提出管理和经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是经营的核心;2、全面系统论述管理职能(要素);3、总结归纳出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企业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四、韦伯行政组织理论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柏林大学教授。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其设计的理想组织模式是一个具有明确分工、清晰等级系统,详尽的规章制度,非人格化的相互关系的组织体系。五、科学管理的主要特点:1、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2、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3、以个人为研究对象;4、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从作业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分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两阶段。二、人际关系学说“霍桑试验”梅奥第三节行为科学“霍桑试验”结论对人的认识:“经济人”---“社会人”影响生产率因素:“物质”---加上“士气”对管理者要求: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以“事”“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组织行为方式:强调正式组织作用---发现“非正式组织”三、行为科学学说需要、动机、激励理论人性假设:“X—Y”理论领导理论:领导个人行为及素质要求群体动力学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工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2、产品技术复杂程度增加,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产品升级换代周期大大缩短;4、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智力开发与科技应用;5、生产日益社会化使得生产关系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二、管理理论丛林①决策理论学派②社会系统学派③系统管理学派④经验主义学派⑤权变理论学派⑥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理论丛林总结:系统思想;权变思想;一般权变变量: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常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人差异。人本思想;创新思想。三、企业文化理论80年代产生于美国。美日比较管理学主要结论: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只有和本国文化相适应才能成功。1/3——组织技术、方法、手段;2/3——企业文化四、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视角一——管理理论与企业发展1、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与普及阶段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股份公司制度:有限责任、股权平等、股东大会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交织:企业论、企业制度论。2、大企业体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初大企业体制基础:大消费、大流通、大量生产、规模效益管理理论着眼于企业内部、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以基层管理和专业(职能)管理为重点。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以及巴纳德社会组织理论等。3、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中后期市场环境变化,规模扩张限制企业采取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和跨国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环境研究、战略研究、决策理论、权变理论等。4、事业重构运动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末追求量的扩张——追求质的变革寻求扩张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平衡企业集团理论、网络组织理论、企业文化、对卓越公司经验研究等。5、企业制度与管理再造思潮阶段90年代之后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如何寻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结合形式管理再造——业务流程重整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矛盾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视角二——科技进步与管理变革1、第一次科技革命18c下半叶。技术的发明使经验上升为知识。工厂制的兴起,管理成为生产力的第四要素。传统经验管理。2、第二次科技革命19c70年代,电力技术。资本垄断下的大生产要求高效率、科学化。泰勒制、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韦伯的组织理论3、第三次科技革命20c40年代,科学的大发展,交叉化、边缘化。心理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行为科学的产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技术等应用于管理领域,出现管理理论丛林。六、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职责,对管理伦理研究将会深入;注重对组织环境的研究,权变管理思想进一步深入;国际管理研究将会有较大发展;管理中心转向人,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管理民主化、全面参与管理,激励与承诺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第三章现代管理的计划理论要求:理解——组织目标的含义与特点;目标确定过程;计划的内容与制定;战略管理了解——目标管理思想;现代计划方法;主要内容: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计划工作战略管理第一节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组织目标及其特点1、组织宗旨与组织目标所谓组织宗旨即组织的使命或基本职能,组织在社会上生存目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2、组织目标的特点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网络性;时间性;协调性。3、组织目标的作用决策的基本依据高效率的前提组织内部协调的准则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二、目标的制定环境分析;(内、外环境)通过收集资料对现状、发展趋势、影响程度作出分析和判断。拟定总体目标方案;评估并选优;(限制因素分析、结合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组织目标具体化,形成目标矩阵组织目标的优化,考虑横向和纵向协调三、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德鲁克1954年《管理实践》1、产生背景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相结合的管理。以目标为中心。重点放在目标的实施上。强调系统管理。目标网络体系重视人的因素。3、优缺点(1)优点有效的管理方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提高组织协调性;有效控制的手段,提供控制标准;有效激励,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2)缺点增加工作量,并不能代替职能管理;缺乏灵活性、效果不是很显著;目标难以量化,尤其对于事业组织;可能需要调整组织结构。第二节计划工作一、计划的任务主要解决四个问题:What?When?How?Who?二、计划的多种形式目标;战略或策略;政策;程序;实施性计划与日程;安排方案;预算。要素所回答问题内容前提什么情况有效?预测假设、实施条件目标做什么?最终结果、工作要求目的为什么?理由、意义、重要性战略如何做?途径基本方法主要战术责任什么人做?结果人选、奖惩措施时间表何时做起止时间、进度安排范围涉及部门、何时何地组织层次或地理范围预算投入资源多少?费用、代价应变措施实际情况与前提假设有出入时如何办?最坏情况计划三、计划的内容或要素四、制订程序编制执行计划收集资料预测确立目标拟定方案比较方案方案选优技术经济分析决策反馈五、计划的权变因素1、组织层次2、组织生命周期形成:指导性计划;成长:短期的具体计划;成熟:长期的具体计划;
本文标题:现代管理学基础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3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