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第1专题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1专题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一、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了世界观和历史观的革命变革,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如何理解社会?黑格尔费尔巴哈科学主义人本主义黑格尔: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科学主义:社会类似论人本主义:社会独特论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在马克思那里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种种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全部生活的缩影。第一,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第三,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1、实践的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理论研究的走向,决定理论研究的价值。实践的需要是理论产生的基础实践的需要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的需要规定了理论的任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2、对现实的疏离必然导致理论自身的贫乏。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系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纯学术研究”(即学院派)就是离开实践的需要进行理论研究。“纯学术研究”缺点在于:过于重视纯学理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沉溺于小格局、经院式的文本解读,热衷于“返本”而忽略了“开新”。表现则是晦涩文风。文章千古事文风甚重要——汪信砚(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了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爱因斯坦“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或许只是一个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1、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1、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2、直面“中国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3、选择研究问题的途径跟从导师做分支方面的研究问题。从大量的阅读中寻找研究问题。从自己所熟悉的经历中寻找灵感。参加学术研讨会。——参见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的过程。2、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3、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和唯心主义研究方法的本质区别。1、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价值中立。价值中立论主张,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一旦选择了研究课题,就必须放弃任何价值观念,用“纯粹客观的态度”和“中立的原则”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坚持客观性原则,防止主观随意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社会科学研究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思维,而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十九大报告》(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1、调查—就是在实践中搜集丰富的感性材料,获得真实的感性认识。研究—就是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找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2、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3、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5、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要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而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既可以向实际做调查,也可以向群众做调查,还可以向文献做调查;既可以是全面调查、总体调查,也可以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还可以是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既可以是会议调查、访谈调查、蹲点调查,也可以是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还可以是田野调查、实地调查、试验调查。毛泽东的田野调查案例: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内容: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1、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5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为标志,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重新确定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2、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所谓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实践都无法摆脱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其次,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实践本身是需要反思的。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提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理论,但因科技限制,长期未能证实。1688年,荷兰列文虎克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到蝌蚪的血液循环,证实了哈维提出的理论。3、研究者除了坚持实践标准之外,还应正确看待其他标准:逻辑证明、文本检验、经验证实、时间标准、有用标准、权力标准等。(1)逻辑证明。即运用已知的正确的概念和判断,运用已经证实的经验事实命题、公理、定理和定义,通过逻辑演绎和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种判断正确性的方法。门捷列夫:“先生,您发现的镓,就是我5年前预言的‘类铝’,只是它的比重应该是5.9,而您却测得是4.7,请您再做一次实验,我想大概是您的新物质还不是太纯的缘故吧。”布瓦博德朗:“尊敬的门捷列夫先生,首先祝贺您的胜利。我能说什么呢?这次实验,连同我的发现都不过是您的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注解。这是您的元素周期律伟大之处的最好证明。”逻辑证明的作用:给实践检验真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根据;使实践检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证明不能直接或暂时不能被实践检验的理论或科学假说。逻辑证明的局限性:逻辑证明中的推理前提是在以往的实践中被证明的正确的认识。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规则是在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证明过的。逻辑证明所得的结论还要再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最后判定其真理性。(甲)所有的鸟都是植物(假)所有的狗都是鸟(假)所有的狗都是植物(假)(乙)所有的鸟都是哺乳动物(假)所有的狗都是鸟(假)所有的狗都是哺乳动物(真)(2)文本检验。即以文本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这里的文本专指各个学科领域内公认的经典。一方面,文本的权威是实践赋予的,另一方面经典文本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3)经验证实。即以经验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要严格区分“客观实际”和“经验事实”(4)时间标准。即以时间作为衡量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的标准,也即现代意味着科学、有用,传统意味着不科学、过时。(5)有用标准。即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科学,主张凡是有用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6)权力标准。认为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掌握了真理;谁垄断了权力,谁就垄断了真理;谁的权力大,谁的真理就多。(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1、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理论,又发展理论。任何时代都有反映自己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任何真正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是社会科学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是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修正错误的过程,是发现真理的过程,也是发展真理的过程。3、创新理论的关键是创新实践。实践有常规实践(重复性实践)与创新实践之分。4、世界上不存在已经完成了的理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真理,而不是终极真理。(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第一,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有思想。第二,解放思想的实质是实事求是。第三,解放思想要求敢思敢想,但不是胡思乱想。第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但有边界。解放思想应该守住“三条底线”:第一,是人民利益的底线;第二,是
本文标题:-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4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