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几乎所有的高考试卷都涉及本专题知识,选择题居多,对于非选择题本专题很少单独命题,一般与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相联系,分析各种政体的特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高考考查的重心内容,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宗法制考查最多。对中央集权制的考查集中在唐朝和宋朝,考查的重点放在官僚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政治制度的影响上。我国古代很多名称相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朝代职能差别很大。比如,同为中书门下,唐朝是丞相的办公机构,而宋代则是掌握实权的中枢部门。这是考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2.规律性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很多考题强化专题内的综合,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学习,总结出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比如从秦朝、唐朝、宋朝、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归纳出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般性手段是“分化事权”。3.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4.高考试题重视对知识纵横联系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要求考生分析政治制度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原因,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试题将本考点知识与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复习技巧指导学习本专题要注意归纳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整体演变线索: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大背景、大趋势角度,来理解不同时期的相关政治制度,把握其联系,并作出合理的评价。1.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注意从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和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等方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原因。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史实,归纳其特点,并辩证地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另外,要理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与希腊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认识。学习时注意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两对主要矛盾和阶段发展特点: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代王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加强监察力度,如汉武帝实行的刺史制度主要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百官;第二,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如宋朝设置的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使割据势力丧失物质基础;第三,采取地方分权的办法,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如宋朝的通判牵制知州,明朝的地方三司相互牵制。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这一矛盾不复存在。秦朝以来皇帝削弱相权的手段主要有:第一,分割相权,比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都具有丞相的权力;第二,中央中枢机构决策权力的丧失,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明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阶段发展特点,而且要能够明确阶段特点的表现,能够熟练地将“史”和“论”结合起来,熟练掌握历史语言的特点。2.学习本专题内容要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对比,综合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政治生活和政治理论领域的重大课题。制度创新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古代政治制度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学习本专题要注意寻找与现实政治的链接点,从历史上寻找经验并借鉴。3.本部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点主要集中在宗法制上。宗法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已经消失,但是,宗法观念却深深地烙刻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普遍重视血缘亲情,尊宗敬祖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品德。因此,宗法制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学习中注意要与祖国的统一大业联系起来。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标准考向瞭望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对分封制的客观评价。2.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探究1:夏朝政治制度有什么新变化?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有何突出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特点:宗族统治、神秘色彩(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1.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并实行分封制。(2)目的:为巩固周王室权力,进行有效统治。(3)内容:①分封: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④周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管辖国邑管辖食邑管辖采邑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双方权利与义务: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继续分封。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宗族色彩探究2:分封制“分”的是什么,“封”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能长期巩固西周的统治吗?(1(2)不能。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随着其实力的增长,周王势力的逐渐衰落,旧的统治秩序必然难以维持。从根本上说,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4)作用:①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它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期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③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④开发边远地区,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5)消极影响:由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王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地方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由此而引起,造成国家分裂,人民悲苦。(6)瓦解:分封制本身的弊端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露出来,周王的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维持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加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分封制在西周末年动摇,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2.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确立和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以保证王权的稳固。(2)内容:①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②确立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如诸侯王对周王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就是大宗。(3)作用:①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③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④巩固、完善了分封制。大小宗示意图“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卜”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C、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宗法制分封制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思维延伸]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多少有些违背。[问题探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关系如何?(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内在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3)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顺利实施的工具。3.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例1】(2010·广东卷)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解释】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答案】A【例2】(2010·新课标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释】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答案】D【例3】(2011年上海历史,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记忆能力。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例4】(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A项错在有效控制,因为因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项。【答案】C【例5】(2011年海南卷,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考点】早期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B、D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项。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考向瞭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77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