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68年前,郁达夫先生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他所提到的伟大人物即指鲁迅先生。毛泽东论鲁迅:我与他的心相通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终生不曾见到过鲁迅,鲁迅也终生不曾见到过毛泽东。在这种互未谋面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心心相通,主要是在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理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思想交融与人格景仰。一面阿累作者:阿累原名朱一苇,1909年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发表这篇文章时他用了阿累这个笔名。阿累原是解放前上海艺术大学毕业生,于1932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阿累加入了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阿累历任湖南省文教厅厅长、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和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7年病故。易错词:赫然(hèrán)踌躇(chóuchú)摩挲(mósuō)颓唐(tutáng)抖擞(dǒusǒu)揩油(kāiyóu)不能自已(bùnéngzìyǐ)恣情(zìqíng)殷勤(yīnqín)莽撞(mǎngzhuàng)憎恶(zēngwù)嵌(qiàn)踱(duó)捻(niǎn)窘(jiǒng)懊悔(àohuǐ)陡然(dǒu)鲁迅在北师大鲁迅和年轻人在一起隶书一劳累和烟草损害了先生的健康课文问题本文时写一件事还是一个人?本文写的人物是谁?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作者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内山书店。事情的起因:躲雨,顺便歇歇。事情的经过:买书缺钱,与鲁迅先生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事情的结果: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概述全文内容•1932年秋天“我”在内山书店遇见鲁迅先生并接受先生赠书一、找出集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说说你对鲁迅先生外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抓住了鲁迅的脸色、头发、胡子等特征,特别突出了他的“瘦”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黄里带白的脸,瘦的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二、三次外貌描写各抓住了先生哪些特征?•(1)反复描写,形象鲜明-------黄里带白的脸色,根根直竖的头发,浓黑划一的胡须,几个“瘦”,表明这是鲁迅。•(2)由远而近,逐步深化-------第一次远望:“模糊辨出”鲁迅的身影。第二次近看:把最显眼的外部特征“特写”具体而明晰。第三次近看:特征再现,并笔笔加浓。“牙黄的长衫”看清了质地--------“羽纱”,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1)外貌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突出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但却很顽强刚毅。三、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精神和人格的伟大?可以小中见大,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及感受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突出了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讨论: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比较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也是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试与课文比较,分析其不同。这年初夏的一天,北四川路上虽然还到处残留着“一二八”的痕迹,但是来往的行人却已经并不寥落,电车的三等车厢里挤得满满的,几乎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车停在老靶子路的时候,夹在一群人当中,挤上一个矮矮的老头子来,褪色的灰布长衫裹着瘦小的身子,蓬乱的短发里夹带着不少白丝,腮很削,颧骨显得有点高耸,一横浓密的黑须遮住暗红的上唇。他挤进了三等车厢,就屹然地站立在人群当中,虽然矮小,却显得倔强;明锐的眼光,时时扫视在同车人们身上,时时又定定地瞪视着远方。直到我下车,走进内山书店杂志部,才猛然想起:“这是鲁迅先生”!鲁迅作品推荐:《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本文标题:19一面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0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