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正文
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万元田”工程建设、放心食品工程建设的要求,提高农业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切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结合我市蔬菜产业的现状、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特制定本规划。一、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近年来,台州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切实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业纳入“工业立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放心菜工程建设”。围绕“四个基地、两个中心”的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特色蔬菜的研发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物流集散中心、农产品信息交流中心),实现蔬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全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更加续有效地推进,实现了全市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蔬菜生产总量和质量安全水平的双提高,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2010年,全市建立可调控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叶菜类基地1500亩),无公害示范基地1.5万亩,高山蔬菜5万亩。(二)“十一五”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优势蔬菜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提升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08.3万亩,建立常年蔬菜基地2.43万亩,放心菜示范基地7000亩,高山蔬菜基地2.8万亩;全市蔬菜总产量179.34万吨,近年来,市政府对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非常重视,每年安排一定的蔬菜基地建设经费,对蔬菜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形成了以高山蔬菜、设施蔬菜、出口加工创汇蔬菜为三大拳头产业的格局。菜篮子蔬菜基地以销售当地市场为主,生产水平高、品种丰富、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如南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3城药山青菜、院桥上蒋萝卜、头陀小里灰大蒜、北洋前蒋菜头、沙埠芋头等等,对保障我区市场蔬菜的稳定供应,平抑“菜篮子”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区市场上供应的如青菜等不耐贮运的蔬菜几乎都来自这些蔬菜基地。蔬菜基地建设同时带动了基地周边的蔬菜生产,促进了我区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对调整优化我区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宁溪上前洋300亩蔬菜基地建设,带动了该镇及周边近千亩的大棚红茄生产,为当地农民年增收近1000万元。(1)高山蔬菜:黄岩西部六乡一镇的广阔山地资源开发为基础,依托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台州市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的强大物流平台建立营销网络体系,组织各类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进行规模化的高山蔬菜生产。现拥有生产基地2万亩,“十一五”期间开发近10万亩。主导产品有紫莳药、红芽芋、红茄、茭白、西红柿等,其中紫莳药荣获2005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达134hm2.。并且紫莳药、红芽芋、红茄、茭白、西红柿均以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主导产品在江、浙、沪等地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4部分高山蔬菜与粮食作物的收益比品种亩产量/公斤亩产值/元与水稻的收益比高山甜椒169222582.68高山四季豆150628723.41高山黄瓜486856316.69高山芹菜342736434.33水稻4588621(2)黄岩茭白:6万亩的复种面积,9.6万吨的产量,2.2亿元的产值,作为黄岩农业新崛起的特色主导产业——茭白,最近又获殊誉。今年9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该区为“中国茭白之乡”,茭白作为黄岩农业新崛起的特色主导产业,种植规模大,2009年复种面积达6万亩,产量9.6万吨,产值2.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5.94%;从业人数多,据不完全统计,该区茭白种植户有1.5万户,从业人数近2万人;产品品质佳,“黄岩双季茭白”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获得首届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市场占有率高,该区茭白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有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黄岩茭白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以上。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5(3)西兰花浙江台州生产的西兰花日前经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后,成功跨越国际绿色标准。同时,台州西兰花的出口国家在传统的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基础上,又相继拓展到了韩国、加拿大和泰国等市场。台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2、蔬菜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壮大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59.87万亩,流转率30.3%,涉及流出农户数33.82万户。全市已有3个县市区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3个县市区着手土地承包信息化工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完成。市委市政府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到“工业立市”大战略之中,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631工程”,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改投入达到2.3亿元。6家企业被新命名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家,新命名2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0家。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拓展。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2008年有9家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开发,投资额达到3067万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043家。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培育骨干型、龙头型农民专业合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6作社。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农机化、植保等服务类合作社,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3、蔬菜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检测体系基本形成连续第三年获得市政府食品安全考核优秀。全市已累计认证有机食品57个,中国绿色食品161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84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314个。累计制修订463项农业标准和86张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建有9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和辐射面积达176万亩,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54.5%以上。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落实方案和迎奥运保安全农产品专项行动方案。据2006年4月对全市9个县(市、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散农户生产园地的蔬菜进行了质量安全例行抽检。本次例行监测共抽检了9个县(市、区)22个村、6个基地和9个生猪养殖场,抽检的蔬菜为青菜、黄瓜、红茄、番茄、菜豆、尖椒及草莓等7个品种共98个样品,以及生猪尿样45个样品。农药残留限量判定标准采用国家标准。经检验,全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的样品有94个,样品合格率为95.9%;生猪尿样瘦肉精未检出。从各县市农残检测结果看,椒江、临海、玉环、天台、三门等县市区蔬菜合格率较高,均为100%,黄岩、路桥、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7温岭、仙居偏低,分别为91%、90%、90.2%、90.9%。从蔬菜品种分析,黄瓜、红茄、番茄、菜豆及草莓的合格率较高,为100%;青菜为91.3%、尖椒仅2个样品有1个不合格、丝瓜仅1个样品且不合格。从农产品生产源头看,蔬菜生产基地和无组织的散户生产的蔬菜合格率分别为96%和95.2%,没有明显的差异。4、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品牌建设取得一定实效构建产销信息平台。综合利用农技部门、蔬菜办和蔬菜协会的现有力量,了解本地生产情况,关注各主要交易市场的价格行情及各地生产、供求情况等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发挥蔬菜流通信息网、农民信箱作用,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一个资讯平台,将供求信息、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及时公示和通报,解答农户的科技咨询及用户意见反馈,嫁接企业、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农产品品牌战略不断推进。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0件,浙江省名牌产品27个和浙江省名牌农产品4个。全市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占全省23%。农产品品牌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全省前列。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营销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已发展到18家,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农产品配送点。全年农产品配送总量达19571吨,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8其中蔬菜8165吨、水果6930吨、水产品983吨、粮食917吨。农产品配送中心与本市321家农业龙头企业和39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产销联动关系,与市内193家单位开展农产品配送业务,同市外182个单位建立农产品营销合作关系。组织参加了浙江贸易洽谈会、中国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广州饮料食品国际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办2008台州杨梅(深圳)推介展销会,2008浙江-台州西兰花(上海)推介会暨柑橘展销周活动。在农民信箱上成功主办了“五月枇杷节”和“六月杨梅红”买卖专场。成功举办中国-台州西瓜产业发展(北京)高峰论坛,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二套、四套、七套,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都作了报道。各地还通过举办开园节、开茶节、推介会等活动进行宣传促销。5、新技术的推广狠抓畜禽场治理、水环境整治及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84家省“811”项目、106家畜禽规模场水环境整治工程全部完成。投入资金960万元,建成沼气池5785立方米,在临海市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菜农的收入稳步提高近日,市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市农民现金收入情况: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9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81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8元,增长7.8%;农民用于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方面的支出增幅最快,旅游支出增长64.4%。(三)台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蔬菜生产的整体实力不够2009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6元,增幅达9%,又是一次历史性的时刻。但同时,根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3大块。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大头。从整体上看,农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的,只占总体的0.5%;而低于万元平均水平的,达到了总体的60%。全市低收入户集中村有1100个左右,低收入户有13.6万户,涉及人口4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0%。另据台州市蔬菜批发中心负责人介绍台州市场全年需要60%至70%的外地蔬菜。台州寸土寸金的现实使得本地蔬菜只能满足20%至30%的台州市场。从表面上我市农民的人均收入相比其他城市的农民要高很多,但透过上面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真正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的比例相当低,而且农民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剪刀差”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我市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不够,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水平还不高,规模化、产业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0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产业结构不稳、不成规模全市种植成规模的蔬菜品种较少,导致蔬菜供给结构极不协调,由于市场的波动,会导致蔬菜价格的明显波动,从而影响菜农的收入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全市缺少蔬菜种植的龙头企业及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蔬菜大户,目前蔬菜基地从事设施生产的仍以家庭户为主,无能力进行规模化生产。并且从事蔬菜生产的菜农普遍知识结构低,个别甚至是文盲,生产凭的是传统观念和经验,管理的是夫妻或家人,雇工是以无文化的外来民工为主,生产不规范,如在要求作好生产记录时,回答是不识字,在生产创新和管理创新上需要太多改正。3、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抗自然风险能力弱。我市地处沿海,台风多发,容易对设施和作物造成重大影响,没有有效的预防办法,这也导致本市7-9三个月基本上是蔬菜种植淡季。再是应对恶劣天气也缺少办法,如2008年年底的连续半个多月低温天气以及2009年2月份连续十多天的阴雨天气对蔬菜基地的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作物受冻、受湿严重,错过了反季节蔬菜春节期间及节后上市的机会,也影响了后续生产。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14、资金技术的持续投入方面存在欠缺资金一直是农业的短板,投入大、回报少,外来资金不愿进入,缺
本文标题:台州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83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