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3.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4.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2.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教学方法】《荷花淀》是一篇精美的小说,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如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诗化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而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美。【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一、查找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二、运用网络查询有关荷花淀的图片、介绍等资料以及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以上两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三、阅读课文,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给小说的三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所取的角度一致并能概括基本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理清小说思路【教学难点】理清小说思路一、课文导入用王维的《山居秋暝》导入课文: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苏轼赞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我们读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感到二者实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荷花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的优秀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3说发生了喜爱之心。”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以上是学生预习情况的归纳,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课堂上的讨论归纳,都要由学生来做。)(在介绍荷花淀的时候,幻灯片中要出示有关荷花淀的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荷花淀如诗如画的风景,从而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四、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本文要求我们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接下来,让我们首先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1.正字正音吮.吸(shǔn)白洋淀.(diàn)打点.(dian)泅.水(qiú)凫.水(fú)围剿.(jiǎo)投奔.(bèn)蛮横.(hèng)涨.潮(zhǎng)打捞.(lāo)2.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回答)情节概述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3.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小组讨论)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4.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4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七、课后记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2、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教学重点】1、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2、品味优美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一、赏析景物描写,品味优美语言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并思考讨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2.让学生朗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3.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讨论明确:意境(月色下的如此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两个词来概括):清新、恬静、宁静(1)夜景美: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2)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幻灯出示图片)(3)(作为一篇小说,本应该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节的推进,但是《荷花淀》开头三个自然段却为我们描摹了如此一幅美丽图景,这样清新宁静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先学生说,再归纳概括)第一、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勤劳朴实温柔)的人物形象。景的宁静烘托人的美好:善良、纯朴、勤劳、温顺第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伏笔)。开头,为夫妻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氛围,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描写作了铺垫。5第三、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小说是通过这三要素来反映一定主题的,那么景物描写的作用同样为主题服务。“一切景语皆情语”,荷花淀景色清纯明丽,如此柔美洁白的水乡,又怎能容忍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和蹂躏,生活越是美好,人们越是热爱生活,就越是憎恨战争,美丽的水土培养出英雄的儿女,出于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水生扫尾代表的白洋淀妇女才然决然的送郎上战场,而她们自己也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茁长成长起来,勇敢的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4.赏析文中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片段(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讨论)(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点拨: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喜变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点拨: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5.小结: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具体的的人物形象,但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二、布置作业1.选出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将选项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让几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A.掂(diàn)记吆喝穿唆掠(lüě)水面B.膝(qī)盖窜进休长横(héng)样子C.吮(shǔn)手隐蔽嘱咐荷花淀(diàn)D.凫(hú)水噘嘴围缫扑楞(lèng)楞2.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参考答案:第一题:B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点拨: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小小的菱角,一副多么美丽的画面。人们心情的悠闲,淀上的宁静,生活的平和,诗一样的境界,反衬了下文敌人大船追赶时的紧张。三、课堂小结6四、布置作业五、课后记载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小说人物形象,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发散性思维。2、领略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2、体会人
本文标题:《荷花淀》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4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