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放线菌分类第二部分各论放线菌亚目本亚目目前只含放线菌科:大多数为形状不规则,无孢子的杆菌,好氧、兼性厌氧或厌氧;不抗酸,不形成孢子,不运动,菌体通常呈膨大棒状,或直或略微弯曲。放线菌属、隐秘杆菌属、放线杆菌属、动弯杆菌属、弯曲短杆菌属均归于该科。代表属是放线菌属。放线菌属菌体为直或略弯的杆状,菌丝纤细有分支,形态多样。菌丝和棒杆状体可有膨大或一端膨大的末端,他们有的兼性厌氧有的严格厌氧,需二氧化碳才能很好生长。细胞壁含赖氨酸,不含甘氨酸,磷脂类脂类型为P2,DHA的(G+C)mol%含量范围为57-69.该属菌种通常栖息在任何其他恒温动物的粘膜表面。其中,牛型放线菌可引发牛下颌病。该属菌与人的放线菌病、眼睛感染和牙周病有关,最主要的人类病原菌是以色列放线菌。放线杆状菌属菌体为直或者较弯曲的杆状,有的分支,一般不会出现溶血现象。革兰氏阳性,不产酸,无游动性,不产孢子,厌氧或兼性厌氧,接触酶阴性。酸能产自麦芽糖,但不产自乳糖、甘露醇、松三糖、松二糖、棉籽糖或山梨醇。葡萄糖或麦芽糖代谢的终端产物为乙酸盐。能降解七叶灵或明胶。硝酸盐能还原成亚硝酸盐。细胞壁类型为A5a型,主要的长链脂肪酸为直链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DHA的(G+C)mol%含量范围为55-57.该属典型种为猪放线杆状菌。丙酸杆菌亚目该亚目包括丙酸杆菌科和类诺卡氏菌科利用乳酸和糖发酵产生大量的丙酸,醋酸可以生产瑞士奶酪疮疱丙酸杆菌(P.acnes)是引起体臭和一般青春痘的病因丙酸杆菌科(Propionibacteriaceae).本科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呈多种形态,杆状或丝状,不形成真正的分枝;不生芽孢;厌氧或耐氧,二氧化碳能促进生长;发酵糖产生二氧化碳、丙酸和乙酸,或产生包括丁酸、甲酸、乳酸以及其他单羧酸的混合有机酸;在生长所需的有机酸中,乳酸、乙酸或琥珀酸不是主要组分。丙酸杆菌属包括不运动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细胞多形态,可呈两端大小不一的棒状、类球状、双叉状和分枝状;细胞排列不一,单个、成对、“八”字形、短链或成团块状;染色时细胞着色有时较浅,菌苔可呈白、灰、粉红、红、黄或橙色;可代谢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丙酮酸或乳酸,发酵产物有丙酸和乙酸,还常有少量的异戊酸、甲酸、琥珀酸或乳酸和二氧化碳;所有的种都同化葡萄糖,需要生长素(如泛酸和生物素等),Tween80有促进生长作用;接触酶通常阳性;厌氧到耐氧;30~37℃和pH值为7的条件下生长最迅速;通常从蛋白质产生氨,不水解马尿酸,不还原中性红;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59~66%。微球菌亚目包括十四个科,典型科为微球菌科,该科的典型属为微球菌微球菌属(Micrococcus)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水中和哺乳动物皮肤上,后者更为常见,但并无致病性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杆菌一球菌的生长循环:对数期时,细菌呈不规则,分支的杆状,以断裂繁殖。当它们进入稳定期,细胞变成球状对营养的要求相当弹性,能降解一些杀虫剂和除草剂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寄生于哺乳动物,导致刚果嗜皮菌病的皮肤感染链霉菌亚目目前该亚目只有链霉菌科,该科目前有三个属,即链霉菌属、北里孢菌属和嗜酸链霉菌属。该科成员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氧菌,产生发育良好、不易断裂的分支状基内菌丝,大多数产生分支状气生菌丝并分化形成孢子链;无枝酸菌,磷酸类脂类型为P2型,富含饱和直链、异式和反异式脂肪酸。链霉菌属该属特征为培养基上形成具高度分支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菌丝通常无横隔,不断裂。多数种产生成链的孢子,孢子不游动,外包薄层纤维鞘,孢子大多有颜色,质地光滑或多刺或有疣、凸起等,孢子链直或者柔曲或者螺旋或兼而有之。胞壁类型为1型,磷酸类脂类型为P2型,DHA的(G+C)mol%含量范围为67-68模式种:白色链霉菌北里孢菌属该属特征为:基内菌丝发达,类似链霉菌,基内和气生菌丝上着生常超过20个孢子的长孢子链。基内菌丝不断裂,无孢囊。细胞壁含甘氨酸、半乳糖,全细胞水解液含半乳糖,但不含阿拉伯糖、马杜拉糖和木糖。磷酸类脂类型为P2型,DHA的(G+C)mol%含量范围为66-67该属目前有效发表的种有20个,模式种为北里孢菌。嗜酸链霉菌属菌落苔藓状或皮革状,产生分支发达不断裂的菌丝,成熟的气生菌丝上着生长链孢子。基丝和气丝有多、种颜色,可能产生可溶性色素。能广泛利用一系列含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PH范围3.5-6.5最适PH5.0;生长温度范围15-30,全细胞水解液主要含半乳糖和鼠李糖。富含饱和直链、异式和反异式脂肪酸,DHA的(G+C)mol%含量范围为70-72.广泛分布于酸性土壤和落叶层。该属目前有效发表的有4个种,模式种:白色嗜酸链霉菌。弗兰克氏菌亚目典型科为弗兰克氏菌科,其他四科为嗜地皮菌科、中村氏菌科、鱼孢菌科、热酸菌科。弗兰克氏菌科及其主要属目前该科仅有单属:弗兰克氏菌属革兰氏阳性,中温,可与放线菌根瘤植物共生,,大部分可以使放线菌根植物形成根瘤。部分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少数不能。在液体培养集中产生了3种特征性的细胞类型:一般无气生菌丝,基内菌丝着生泡囊和孢子。菌丝直径为0.5-1.5微米,在根瘤中形成菌丝簇;基内菌丝末端形成大的泡囊,纵横分割形成孢子,不游动。胞壁类型为3型,磷酸类脂类型为P1型,DHA的(G+C)mol%含量范围为68-72嗜地皮菌科及主要属该科典型属为嗜地皮菌属,其他属包括牙生球菌属、贫养杆菌属嗜地皮菌属:土壤好氧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化能有机异养。无气生菌丝,由球形细胞形成立方形结构,立方形菌体释放游动孢子或者能游动的细胞,游动孢子具有长鞭毛。孢子萌发,纵横分隔,产生立方形菌体。胞壁类型为3型,磷酸类脂P2型,,DNA的(G+C)mol%含量范围为73-76中村氏菌科及主要属仅有中村氏菌属革兰氏阳性,适合在含糖的合成工业活性淤泥中生长,好氧化能有机营养,细胞积累大量的多糖,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菌丝球形,直径0.8-3.0微米,不能游动,单个出现,有许多纵横分隔,不产生孢子。DNA的(G+C)mol%含量范围为67.5典型种为中村氏菌。鱼孢菌科及主要属该科典型属是鱼孢菌属鱼孢菌属:菌丝和孢子革兰氏阳性,不抗酸,细胞壁化学组分Ⅲ型。无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一般短,(0.5~1.2)×(10~25)微米,少分枝;基部细胞下面形成球冠状固着器,用以将气生菌丝固定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气生菌丝断裂成表面光滑的孢子,孢子球形或杆状,有时呈长达6微米的鱼形,本科因此得名。孢子有颈饰痕迹和1~3根端生鞭毛,能游动;革兰氏染色不定;细胞壁Ⅰ型。本属现只发现多形鱼孢菌1种。热酸菌科及主要属该科只有热酸菌属1属细胞呈细长杆状和细长丝状,具圆端。不形成芽孢、鞭毛。细胞不运动,革兰氏染色反应可变,通常阴性。在LPBM培养基上菌落奶酪状,白色,光滑,圆,全缘。严格好氧。嗜高温,生长范围37-70.嗜酸。可在PH3.5-7.0生长。第四节其他亚目棒杆菌亚目SUBORDERCORYNEBACTERINEAE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白喉棒杆菌(C.diphtheriae)为人类白喉的病原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细胞壁的脂质含量很高,需使用抗酸性(acid-fast)染色法染色牛分支杆菌(M.bovis)、肺结核杆菌(M.tuberculosis)、痲疯杆菌(M.leprae)诺卡氏菌属(Nocardia)星状诺卡氏菌(N.asteroides)人类的机会致病菌红球菌属(Rhodococcus)降解石油碳氢化合物,清洁剂、苯、多氯联苯链孢囊菌亚目SUBORDERSTREPTOSPORANGINEAEThermomonospora高温单孢属可在堆肥堆及干草等高温的环境中分离得,在40-48°C下生长。小单孢菌亚目SUBORDERMICROMONOSPORINEAE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几乎生长在土壤中,从森林落叶杂物到海滨沙滩分解动植物发仙菌属(Pilimelia)微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在孢子分支处常常产生单个的孢子
本文标题:放线菌分类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4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