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科学研究的特征P3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科学研究中的假设P6什么是假设(会写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科学研究的步骤P9科学研究是系统的探索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步骤。科研的过程一般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环节或步骤:1、选题:发现、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了解情况: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考察来龙去脉;3、制订研究计划或方案:明确研究任务,选择研究对象,设计与确定研究方法即收集和分析资料所要运用的方法;4、实施研究过程:按照方案实施研究,收集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事实材料;5、整理总结:整理分析所收集的事实材料,得出结果、结论,写出研究报告。从以上科研的基本环节可见,整个研究过程符合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过程可描述为:确定问题→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P10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P11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2、研究范围的广泛性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4、研究的伦理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P13(一)依研究目的的教育科研可划分为五个层次(通过实例区分)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4、评价研究5、行动研究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当前研究动向在学前教育领域,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40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并创立了幼儿教育理论体系,这样幼儿教育学逐步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了。P29中国幼教实验的开创者当推陈鹤琴P31我国幼教科学研究存在问题P45(一)各类型各层次的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二)学前教育科研迫切需要改进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更需注重科学态度的端正和学风的改进(三)结合国情探讨问题不够,研究的争鸣气氛不足(四)系统深入的协作性研究较为欠缺第三章历史法什么是历史法(文献研究法)P50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有关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已经发生并形成文字)的研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都是历史法研究第四章观察法什么是观察法P62狭义的观察是指直接观察。即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和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观察法最适合于幼儿,是幼教科研的最基本方法P63观察法的基本原则P65运用观察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二、观察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三、观察要消除干扰四、观察记录力求系统、准确注:尽可能详尽记录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性记录(6W)1、谁(Who):行为者与行为对象;2、什么地方(Where):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景、地点;3、什么时候(When):日期和具体时间;4、什么事(What):哪种行为或事件;5、怎样(How):行为或事件的具体表现及过程如何;6、为什么(Why):判断思考行为事件的原因等。五、预备性观察与观察信度检验观察的类型(了解)P71一、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观察的情景条件)二、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三、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观察对象的整体性)四、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五、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六、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P72叙述性观察包括四种类型: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实例描述法。一、日记描述法P73日记描述法是早期研究儿童行为的主要方法,较普遍的的名称叫“婴儿传记法”日记法既可以记录儿童的一般发展状况,也可以侧重观察记录发展的某个特定方面。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瑞士哲学家、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0~1829)。他与1774年出版了第一部婴儿日记《一个父亲的日记》。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陈鹤琴最早使用日记记录法二、轶事记录法P75轶事记录法也是早期研究儿童的一种观察技能,用于记录不同种类的资料(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资料或信息)。最早是用于培训教师的观察能力的。三、连续记录法P77连续观察记录法要求对儿童的行为作更详细、完整的记录,并要求对所观察的情景以尽可能精确连贯的语言进行描述,因而当其他人在阅读这份记录时,能够想象得出当时的情景。它所记录的资料应能使观察者和其他人在以后的分析中运用。★连续记录法(定义)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或阶段内,如半小时、一小时、几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等,作持续不断的观察记录。观察者要按自然发生的顺序详尽地描述行为。四、实例描述法P79实例描述法亦称样本描述法。这是根据一些预先确定的标准,尽可能地对所发生的行为、事件及其背景作详尽、连续地观察描述。时间、事件取样观察P82一、时间取样观察法P83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的行为。即,在一个确定的较短的时间阶段里,选择一定的行为事件样例或样本进行观察,将儿童在每个时间段内的行为事件看作是他们通常行为的代表。二、事件取样观察法P91事件取样观察法也需要预先选取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但它与时间取样法不同,它的测量单位是行为事件本身,而不是行为所发生的时间间隔。第五章调查法什么是调查法P109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法是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周密地去了解教育工作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已取得的成绩、经验与教训,弄清存在的问题。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项调查是1892年美国的赖斯所做的有关小学生拼写练习的调查。P110问卷P112问卷的结构:题目、指导语、问题的内容(具体内容)、致谢等问卷题目的编制有3中类型。第一种,不定案型问卷,也称作“无结构型问卷”,或“开放式问卷”第二种,定案型问卷,亦称作“结构型问卷”或“封闭式问卷”第三种,半定案型问卷或称作“半结构型”问卷一般地,如能收回70%的问卷,即为有效。P118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的问题P118问卷题目的设计和编制是问卷调查的关键,要获得尽可能全面、真实的材料,避免问卷法的局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内容与问题用语要比较现实,明白清楚,没有难懂或含糊之处,不要让被调查者产生误会或是凭猜想做推测,要便于回答。2、问题不易过多,要注意问卷的长度(题量)适当。3、问题的措词要避免主观倾向性,问题及答案不宜带有暗示性或诱导性,应注意避免“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依社会评价标准作答,而非提供真实答案。4、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引发兴趣的到迁涉到个人及引起紧张的,即采取“漏斗式”问题设计。5、答案应尽可能可能简单具体,便于回答和统计。6、正式调查前要做必要的试行工作。7、问卷前面最好附有扼要说明,使被调查者了解调查的目的要求,取得其信任,以便能够认真协助配合,提供所需的材料。调查法的组织类型P131调查研究方法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以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组织类型:现状研究区别研究发展研究★第六章教育实验法★拉伊和梅伊曼最早提出实验教育法。P26教育实验法的含义:它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P141教育实验法指的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教育实验法的特点:1、实验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实验法有利于发现规律性并进行重复验证;3、实验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一)优点:①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②获得自然条件下遇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况或情景;③可以重复验证;④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型。(二)缺点:①它需要花较多的人力,有时往往受到实验设备,以及其他实验条件的限制;②对实验所需要的现象和环境的控制难度大;③它对进行实验或参加实验的人员都有一定要求,有的实验要求试验者熟练地掌握实验法的有关技术,并要求训练有素。教育实验对教育理论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1、教育实验可以提供通过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的感性材料;2、教育实验能够对理论、假设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础;3、教育实验能够检验教育理论的真理性。教育实验的类别:P1421、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中间类型实验室实验条件控制程度2、单因子实验与多因子实验P1433、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P1444、测查性实验与教育干预性实验P144教育实验法的特点P1441、实验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实验法有利于发现规律性并进行重复验证3、实验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实验法之所以能够判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因为它符合三条原则:P147第一、共变原则第二、居先原则第三、控制原则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P148一、实验中的假设二、实验中的控制三、实验的组织类型四、实验中的操作定义与指标的确定一、实验中的假设(一)探索性实验中的假设P148(二)决断性实验中的假设(验证性假设)科学性预测性可验证性明确性实验的场所划分:现场实验自然实验(前实验)实验的条件实验室实验准实验控制程度真实性实验与范围划分假设的来源:1、来源于教育实践2、来源于教育理论的演绎3、来源于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4、来源于对当前幼教信息的分析二、实验中的控制P149(一)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所谓变量是指性质上、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和观测的各种因素、现象或特征。(变量是指与实验有关的,可以测量的、变化着的因素或条件,是教育实验中的关键因素。)实验自变量: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实验因变量:指实验所要观察的效果。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条件或因素。条件(原因)结果实验自变量操纵实验因变量控制(测定结果)无关变量(二)控制无关变量P151无关变量是指那些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的其他刺激变量。这是指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但是却会影响其效果的变量。SRS1S2S3无关变量的控制通常有3种:1、排除把无关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尽可能不使它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P1512、平衡使无关因子以同一水平作用于实验班和对照班或控制班。这样,无关变量对两个班的影响平衡化,也就是对两个班的教育效果的影响相同。P152平衡法也叫等组法,这是实验的基本模式,也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即通过随机分组,将被试分为两个无关变量相等的组(或两个以上的组),两组被试的特点相同或基础相同,表明这两组被试都是来自同一个总体,从而无关变量相同,亦即其影响都在两组平衡化了。(实验前:控制组=实验组)3、抵消(消除)当实验变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会出现新的问题:两个实验处理的前后顺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这时,必须采用循环组法加以抵消。循环组法也称ABBA法(轮组循环法)P152循环组法也称为ABBA法(伦组循环法)控制组(对照组)1∕2AB实验组1∕2BA经典的实验设计步骤:①将实验对象随机指派到实验组控制组②前测:第一次测量实验组控制组(两组之间是否相等)③实验处理:仅对实验组进行实施实验条件(实验自变量作用于)④后测:第二次测量实验组控制组⑤统计、分析、判断实验处理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经典实验设计(最基本、最标准的实验设计模式)=理论的实验设计:双组前后测模式主要要素:实验组、控制组、自变量、因变量(必须)前测、后测、随机分组实验的组织类型:实验的组织类型是实验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教育实验中被试的分组主要有3中形式: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组或轮组实验。P153(一)单组实验P153单组实验是对一组被试施加某一种实验因素或是两个以上实验因素的影响,然后观察和测量其结果,比较施加某一实验因素的前后效果有何差异或是施加某一实验因素与另一实验因素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确定实验因素的实际效果。单组实验步骤如图:前测(O1,2)实验处理(×)后测(O1,2)实验组√√√或:前测(O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5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