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医养生保健学 第二章(部分)
中医养生保健学主讲人:李晓红第二章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概要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节上古时期(萌芽)---源流1)人类先祖已经注意到改善居住和衣着条件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3)劳动促进上古时期人类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规律支配、改造自然界增长了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第二节先秦时期中医养生保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由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提出了有关养生保健思想观点。第二节先秦时期中医养生保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由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提出了有关养生保健思想观点。先秦有代表性的养生保健思想:(1)《周易》:“变易观”.祖先生活及生产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对自然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2)道家养生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贵柔”、“返朴归真”、“形神兼养”。存精以养生,起居有时、节制饮食、适应四时,精神调养。(4)儒家(孔子)养生保健思想:精神调摄、身体护养、饮食卫生。(5)先秦杂家养生保健思想:《吕氏春秋》。毕数之务,在乎去害、趋利避害,顺应自然、动形以达郁。(6)先秦杂家的养生思想,融合了道、儒、墨、法诸家之长,参以己见,故有其独特之处。第三节秦汉隋唐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养生保健学和医学日益结合,是中医养生理论基本形成时期,并随着医学理论的完善,养生保健学也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是先秦以来养生理论的高度概括与总结。秦汉隋唐时期,涌现不少养生专论专著,如嵇康的《养生论》、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以及散见在《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外台秘要》中的养生理论。这一时期由于方士盛行,佛道兴起,中医养生保健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佛道及民间备流派的养生经验和理论,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呈现初步繁荣的局面,各种养生专论专著。一、《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一)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命观,奠定之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仑之精,两精珀搏谓之神。”“两神相持,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人之血气精神认识烈自然界包括天地、四时、阴阳均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并指出:“生之来,谓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把精、气、神奉为生命之三宝,而气、血、津、液等为生命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7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14岁)·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21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28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35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42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49岁)《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七男八”,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二)、明确提出“治未病”的预防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孙思邈:“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三)、制定了”发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观“法于阴阳”,即以阴阳为法则。如何把握这个法则,可以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真人则“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则“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则”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贤人则“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养生术数:一到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八个数字在八卦当中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呢?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代表八个数字,也代表八个方位,在《黄帝内经》当中,这些数字对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帮助和影响呢?二、医圣张仲景的养生之道《伤寒杂病论》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洽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养生“审因施养”原则的倡导者医圣张仲景认为,在不同季节,饮食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指出顺应时气,强调机体应顺应四时之变,体现了中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二、神医华佗的养生术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保健学 第二章(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5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