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学常识
八下文学常识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2.《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的崇敬和赞颂之情。3.《石榴》作者郭沫若,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文章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4.《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作者托物寓意,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5.《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入境,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题目中的“瀑布”一词,用比喻的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全文按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6.《闻燕》作者韦应物,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人通过“归思”“闻燕”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7.《池鹤》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8.《迎燕》作者葛天民,宋朝诗人。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写法上,善于捕捉具有特征性的细节,以点概面,以静显动,视觉美与嗅觉美交织;似画,而又为画面所不可企及,显示了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高超能力。9.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成名作是特写集《猎人笔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等。《鸽子》是他写的一篇著名散文。10.《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根据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写作目的,文章从概述白求恩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下笔,分别从三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赞扬白求恩精神,最后再加以总结。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在文章中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1.《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一篇演讲词的节选,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开头提出“敬业与乐业”的论题,中间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12.《多一些宽容》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思路严谨,结构紧凑。本文对论点的论证,不依靠举例进行说理。紧紧围绕“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突出“怎么样”这个重点,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方面阐述宽容的主要内涵,每层次又从“什么是”“为什么”的角度展开。1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结构中规中矩,章法严谨。先提出论点,稍加阐释;然后从不同角度举例论证;最后结合实际表达愿望。14.《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作者用自然环境优美、交往人物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烘托陋室不陋。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1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16.《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词牌名。这是一首描写军旅生活的词。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达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17.《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戏剧家、散曲家。这首小令抒写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小令选取了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18.《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19.《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伽利略,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20.《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及其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21.《核舟记》选自清人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这篇说明文采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22.《叫三声夸克》是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按照由假想到证明的顺序重点介绍夸克这种超微粒子发现的全过程。文章在客观说明的过程中,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2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选自《生物学碎锦》。作者贾祖璋是生物学科普作家。。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重点说明花朵的红色是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赞颂了人类创造性的劳动。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1)用一首人们比较熟知的歌曲的名字做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2)以“红”借代花的各种颜色,含蓄有味,也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3)结构上串联全篇,使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增添了艺术情趣。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24.《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25.《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举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26.《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文章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又曲折有变化。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27.《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草原》、《套中人》等。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小说借这种动物颜色多变的特点,喻指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性格特征。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特别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性格,鲜明地表现主题。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苦。28.《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29.《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小说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30.《错过》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作者刘心武,当代作家。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正反论证和对比论证。31.《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真挚感情的散文。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没有停留在表现人之常情上,而是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32.《送车阳马生序》选自《文宪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3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作者李瑛。作者通过想象,把“树”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的愿望及崇高的精神。34.《有的人》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种人是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种人是指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3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从标题看,这是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诗作虽出自被贬谪人之手,但格调高昂,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能催人奋发向上,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表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学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6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