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现在的活法会给将来留下什么?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罗素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他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最具天才的预言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阅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何而生,为什么?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激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激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因为这三种激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带来狂喜摆脱孤寂体会美好人生境界(见到天堂的缩影)……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这句话以形象的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提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就越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自己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但最终罗素“得到了它”,喜悦与甜蜜洋溢了出来,更是罗素对美好的爱情的高度赞美----爱情的结合,可以看到天堂。关于罗素的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将褊狭得多。”经历漫长的岁月我寻求安宁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我找到疯狂,我找到孤独,我找到孤寂的痛苦,它啮噬着我的心,但安宁我从未得到!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我为什么而活着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追求知识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知识的挖掘者1、作为数学家,他发表了《数学原理》,提出了“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2、作为哲学家,他发表了《西方哲学史》。此外,还有《人类知识的范围与界限》、《怀疑论》、《权威与个人》、《我的哲学思想的发展》。1950年由于他“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作为文学家,他的小说集《郊外的撒旦》和《伟大人物的梦魇》被评价为具有18世纪讽刺作品的格调。1967年至1969年间,罗素先后出版了三大卷自传。4、此外,他还写下了众多著作,如《社会重建原理》、《神秘主义与逻辑》、《心的分析》、《婚姻与道德》、《教育与社会秩序》。追求知识(罗素的学术成就)《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数学原则》(1903年)《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哲学问题》(1917年)《关于我们的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心的分析》(1921年)《物的分析》(1927年)《婚姻与道德》(1929年)《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西方哲学史》(1945年)《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4年)《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哲学大纲》(1927年)《幸福之路》(1930年)青年、中年时期主要著作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我为什么而活着孤苦无依的老人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而且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饥饿的侵袭觅食——饥饿的苏丹尼日尔饥荒饥饿的非洲饥饿的非洲孤独、惊恐的儿童父亲被杀后的伊拉克女孩痛失爱子的叙利亚父亲死于流弹的平民孤苦无依的老人除夕之夜,睡在深圳街头的老人一对流浪的老人留守儿童小小卖艺人陨落的星星(童工)一切为了生活地震核泄漏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保卫和平的战士1954年12月,因美国试验了第一颗氢弹,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讲话。1955年,他发起了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签名运动,并筹备了世界各国科学家讨论废除核武器问题的会议。1958年,他组织了核裁军运动。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静坐示威,结果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了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中的一面旗帜。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冰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你认为人应当为什么而活着?(一)阳光普照大地,温暖着世间万物。小草在风中摇晃,树叶被风吹过沙沙作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我到底为什而活呢?我活着是为了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应该好好的活,让父母以我为自豪。(二)人是一种不懂得满足的动物,总是等到失去了才想要珍惜,无休止的欲望吞噬了我们的幸福感,我们总是在所趋,总是在努力地爬向更高的地方。飞得越高,摔得越惨,没有丰实的羽翼怎能飞上遥远的蓝天?我的幸福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大大的拥抱足以让我回味半天。我想,我很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全的身体,温馨的家庭,我可以再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我活着,所以我幸福;我幸福,是因为我活着,为了活着而努力活着,为了幸福而努力的活着。结束语鸽子,为和平而生;湖水,为万物而生;鲜花,为大地而生;树林,为地球而生。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生命的枯荣全看你怎么去栽培。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98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