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年下学期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2015年下学期《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说明:加**的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要能够具体阐释,包括举例分析;加***的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学原理和语言分析能力方面的问题,在阐述重大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这些原理。[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二判断分析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判断1分,分析2分)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四分析题(30分)(一)语音分析(6分)1.元音的语音特征的分析2.辅音的语音特征的分析3.采用国际音标给汉语的词语注音(二)词的结构分析(4个词,每个1分,共4分)(三)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短语或句子:有歧义要分别分析;有隐性语法关系的要分析。(14分)1.直接成分分析法的运用2.隐性语法关系的分析3.歧义的分析(四)采用语用学的原理分析对话(6分)1.语用推导式的归纳(4分)2.会话含义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2分)五论述题(15分)[复习要点]一、基本概念1.语言2.言语3.组合关系4.聚合关系5.归并6.语言机制7.音素8.音位9.音位变体10.语流音变11短语.12.语法手段13.语法范畴14.词义15.义素16.预设17.双语现象18.语言同化19.亲属语言20.语言联盟二、基本知识(一)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1.语言研究的三点共识:状态领先于历史,描写领先于规定,口语领先于书面语。***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区别的意义***3.具有语言能力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人类语言的特点。人类语言与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原理的理解及其具体运用。4.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语言。***5.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但是,语言与思维的功能不同、规律不同、范畴不同。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的原理的运用。(二)第二部分语言的结构甲、语音1.元音和辅音的概念以及它们最本质区别**2.元音的发音要领及舌面元音舌位图元音的发音特征辅音的发音特征23.音质音位的构成要素:音质非音质音位的构成要素:音高、音强和音长4音位变体及其条件5.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语流音变现象[重点:同化和异化]乙、语法1.语法和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主要的语法手段3.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名词、代词的语法范畴;动词的语法范畴(**动词的主要语法范畴(时、体)是重点);形容词、副词的语法范畴。***4.主要的语法分析方法: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5.隐形语法关系的分析丙、语义1.词义的性质2.原生义和派生义的区别和关系注意原生义和本义的区别注意派生义有广义(与本义相对待,包括直接派生义和间接派生义)和狭义的含义(与原生义相对待,只包括间接派生义)**3.词义的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包含关系(上下义关系和组成关系)4.句义对词义的制约作用***5.歧义的类型歧义的分析**6.预设的两种含义以及预设和句义的关系丁、语用***1.合作原则的含义及其准则的具体含义***2.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3.语用推导式的分析:(1)论域;(2)前提(包括情境前提和常识性前提);(3)结论戊、文字1.文字在语言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语言和文字的关系***3.文字改革的原理:文字改革的必要性、文字改革的可能性、文字改革的意义、文字改革的主要方式。文字改革原理的运用。第三部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1.语言的形态分类和谱系分类:特别注意汉语、壮语、藏语、英语、越南语的类属。屈折语与黏着语的区别。注意亲属语言和语言联盟的区别。2.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创说;进化说。3.语言变异及其类型:4.语言的分化:注意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5.语言的统一:注意共同语的形成以及基础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6.语音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域性。**7.词义演变的途径**8.新词产生的途径**9.语言接触的主要表现:(1)语言成分的借用:外来语的形式;(2)语言同化:语言同化过程中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因素的作用;语言同化的过程(注意双语现象);(3)语言接触的特殊现象:皮钦语和混合语:两者的关系三、基本技能(一)分析能力***1.元音和辅音的语音特征的分析***2.采用国际音标给汉语的词语注音3***3.分析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合成词的结构关系***4.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的短语和句子***5.歧义和隐性语法关系的分析***6.语用推导式的归纳***7.会话含义产生过程的分析(二)综合应用能力运用语言学的有关原理综合分析某些语言学观点、某些语言现象或某些引人注目的词语。语言学的原理有限,但是,它们的运用却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仅提供一部分重点内容,考试不限于以下范围。***1.关于语言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言特点的原理分析“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的观点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区别***2.运用语言的任意性的原理:(1)分析荀子“约定俗成”理论,包括原理的理解问题;(2)分析“打扫卫生”“恢复疲劳”之类的语言现象。***3.运用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现实问题***4.运用文字构造的原理分析汉字的文字体系性质:表意体系文字的观点和意音文字的观点。***5.运用文字的基本原理、语言和文字相互关系的原理以及文字改革的原理论述汉字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分析历史上或新中国的一些重大的语言政策问题:(1)秦始皇命令李斯统一文字,将简化的文字小篆推行全国,实现“书同文”。***(2)新中国两次汉字简化的得失的评价;***(3)2009年人大代表关于“恢复繁体字”的议案和海峡两岸“书同文”问题的探讨;(4)《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和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的制订和执行;4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2.言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即人们凭借语音、语汇、语法规则等作为工具交流思想感情。这个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可以称为言语行为或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的成果即句子或话语等,可以称为言语作品。3.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例如:“红”“花”这两个符号可以形成“红花”“花红”两种结构关系和性质不同的组合。4.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例如:在符号组合的链条“红花”中,可以跟“红”形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还有“蓝、白、紫、大、小、好、香”等,能够跟“花”构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有“光、线、旗、衣服、脸蛋、房子、眼睛”等。5.归并:又叫做“同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要判断所说的话、所用的词语是不是同一个东西,这实际上就存在一个归并的过程。归并就是判断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不是同一个单位的过程。归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研究语言中经常进行的,任何单位都要在不同的说话人、上下文中重复出现。但在复现的时候,这个单位在语音或者语义会方面总会出现一些对交际来说是次要的特殊的变化。因此,听话人必须学会去掉或有意忽略这些肥本质的差异,才能判断在不同场合运用的是不是同一个单位。6.语言机制:语言机制就是语言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即语言在人类交际中起作用的方式。语言机制主要有预设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多余机制、类推机制、对称机制、经济机制等等。7.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例如,“爸”(ba)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和“a”两个不同的音素。8.音位:能够起到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又能区别词的意义的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9.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我们称之为音位变体。10.语流音变:在一连串的语流中,音素之间、音节之间、声调之间会互相影响,以致产生音变现象,这种音变,叫做语流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减音、增音、换位等几种。11.短语: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简单的短语可以充当复杂短语的句法成分,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12.语法手段:语法意义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变化和组合规则中表现的形式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型,这就是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形态变化、内部曲折、重叠、语调、零形态。13.语法范畴: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就是语法范畴。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的聚合,语法范畴是意义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14.词义: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义可以分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两种,语言意义又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汇意义又可分为概念意义(通俗意义专门意义)和附加意义。15.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5义特征。16.預設: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17.双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也叫双(多)重语制,是个人或言语集团在正式的场合使用两种(或几种)语言的现象。产生双(多)语现象的途径很多。双语现象有时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18.语言同化:语言同化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民族的同化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用的交际工具,其他语言则因不再使用而逐渐消亡,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汉语在历史上曾和不少民族的语言发生过接触结果有的少数民族语言被汉语同化了。例如,两汉以后鲜卑族被汉族同化了,鲜卑语也被汉语同化了。19.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20.语言联盟:是指同一地区或毗邻地区同行的数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接触、相互影响而获得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许多相似的特征。二、基本知识(一)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1.语言研究的三点共识:状态领先于历史,描写领先于规定,口语领先于书面语。***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区别的意义(一)语言和言语的含义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作用。言语是语言的运用,人们凭借语音、语汇、语法规则等作为工具交流思想感情,这个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可以称为言语行为或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的成果即句子或话语等,可以称为言语作品。言语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或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语言和言语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人们通过言语认识语言,没有言语就谈不上语言;同样,没有语言,人们说话就没有表达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所谓言语。所以,索绪尔说: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要使语言能够成立,也必须有言语。将语言和言语加以区别,并不割裂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2.语言和言语有明显的区别(1)语言单位的意义是一般的、抽象的、概括的,而言语
本文标题:2015年下学期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3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