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第2讲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和融合时期板块一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突破考向突破模块考题命题视角文化2016·全国卷Ⅱ·24汉字演变的历史文化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5儒家伦理得到强化通史线索特征时空定位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曹丕代汉至581年隋朝建立)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中华文明曲折演进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国家分裂的状态,战乱不断;九品中正制维护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思想上: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儒学思想的发展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核心考点突破【考向深化】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中,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汉以后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与主流法律思想。②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如“亲亲得相首匿”“以功覆过”等。③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即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礼法合一局面逐渐形成并影响深远。核心考点突破第3讲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板块一中国古代史通史线索特征时空定位时段特征概览总述: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政治: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经济: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思想文化:思想方面,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核心考点突破考向突破模块考题命题视角政治2016·全国卷Ⅱ·25唐代科举制的作用文化2016·全国卷Ⅲ·26唐代统治者对书法艺术地位的影响文化2016·全国卷Ⅱ·41中外文化交流文化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5唐代儒学地位的发展变化政治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41汉、唐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趋势核心考点突破考向突破模块考题命题视角政治2017·全国卷Ⅲ·27史学方法政治2016·全国卷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经济2016·全国卷Ⅱ·26宋代土地政策的影响经济2015·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经济2015·全国卷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文化2015·全国卷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经济2015·全国卷Ⅱ·26农业技术的革新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核心考点突破模块考题命题视角文化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经济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6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文化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经济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文化2012·新课标全国卷·25宋代民间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的关系考向一科举制的作用例1[2016·全国卷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核心考点突破考向二宋代的土地制度例3[2016·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核心考点突破1、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总体特点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业中,官营不断缩小,民营日渐扩大也是私有制不断增强和发展趋势的反映。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佃农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在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在宋代,雇募制更成为了普遍的方式。国家干预的减少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唐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例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核心考点突破考向三宋代商业的发展例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核心考点突破2.中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管理上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宽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上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布局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着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唐宋之际,城市商业、手工业者职业分工更加细化,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游手、闲汉、乞丐等无业人员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表明当时的城市()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居民贫富分化加剧D.人口增多规模扩大考向四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例6[2015·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核心考点突破3.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四方面影响(1)三个阶段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四方面影响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短板2数据分析解读视野不开阔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解析√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短板4经济发展与文化习俗之间历史辩证关系欠缺例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4、赋役制度改革制度表现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龄限制。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于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募役法”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原因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②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③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5、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考向五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例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核心考点突破【答案】D【解析】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实践。A项表述不完整,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要求。核心考点突破例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能力,以儒学称呼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宋代”。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A项在秦朝郡县制实行时即已开始,故排除;B项在汉代时就已出现,故排除;D项的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是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故排除。核心考点突破6.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两宋时期,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和绘画艺术的发展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宋词、话本、风俗画、戏曲等得到发展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短板6不能
本文标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04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