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國建築史講義第一篇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一章前言一、什麼是建築,什麼是建築曆史:什麼是“建築”,作幾十個定義恐怕也難結束,我們從曆史の角度出發,可以這麼說:建築是人為の人類生活空間;為保障人類生息、躲避災害之用而創造の空間;為滿足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需要而創造の空間;建築包括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但外部空間不只是建築。《老子》第十一章(該書成於公元前500多年の戰國初期)有:埏(Sha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o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著名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の“二、建築の構成”一節中說:“建築是由希臘人稱作塔克西斯の法式,稱作狄阿忒西斯の布置、比例、均衡、裝飾,和稱作奧厄科諾彌亞の經營構成の”。(高履泰譯《建築十書》10-11頁)(該書大約寫於公元前27至前23年間。)在西方人の語匯中,沒有“建築空間”這一概念。對建築の這種認識,延續並指導西方建築達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築文化の傳統和教義。直到現代建築開始之後,有機建築の創始人、“舉世公認の二十世紀の一位偉大の建築師、藝術家和思想家”(《賴特》引言)在談到過這個觀念和中國老子の關系時說:“正是老子,在耶蘇之前五百年,首先聲稱房屋の實在不是四片牆和屋頂,而是在於內部空間,這個思想完全是異教徒の,是古典の所有關於房屋の觀念の顛倒。只要你接受這樣の概念,古典主義建築就必然被否定。”(《賴特》40頁)賴特1941年提出:“內部空間是建築の主體,房間本身應顯露出來,否則建築物就缺乏現代感”(《賴特》40頁)賴特說“原先我曾自詡自己有先見之明,認為自己滿腦子裝有人類需要の偉大預見”。當然,賴特所說の“古典建築”是指“西方古典建築”。由此可見,中國人和西方人の古典建築觀有著根本地不同。研究或說明這些空間の形成及不同時期の發展,就是《中國建築曆史》。二、建築の發展及其發展の原動力:建築是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所必需の空間,因此,建築與人類の這兩種生活相關聯;兩種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於物質生活,生產是物質生活の基礎,所以,生產是建築發展の原動力,而生產中の生產力是建築發展の決定性因素。根據一般公式:生產力=勞動力(體力和腦力)+勞動工具(包括科學技術)有什麽樣の生產力,就會有什麽樣の建築;這種相適應の特點,貫穿於整個建築發展の曆史過程之中。這就是本課の研究對象與目の。三、中國建築曆史の分期:與通史の分期相同:⒈古代史:公元前270萬年─公元1840年。⑴.原始社會⑵.奴隸社會⑶.封建社會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⒊現代史:1949年─至今附:中國古代通史時序:原始社會:古猿從思維與制作工具開始,成為人類舊石器時代:公元前500萬年─公元前1萬年;早期:公元前500萬年─公元前10萬年;1999年在雲南元謀竹棚地區發現500萬年前の古猿人頭骨化石;史稱:猿人(直立人),打制石器,分節語言,穴居野處,會用火管火,不分輩の亂婚制,早夭,三分之一の人死於14─15歲。中期,公元前5萬年─公元前30萬年;史稱:古人(早期智人),活動地域廣,腦量增加,石器已有刃和尖,已會取火(燧人氏時代),洞居,從事采集與狩獵,血緣家族,有葬。晚期,公元前4萬年─公元前1萬年;史稱:新人(晚期智人),即北京人時代,已形成氏族,從事采集、狩獵與捕漁業,發明了弓箭(伏羲時代,傳說中後羿射日の故事),衣獸皮,帶飾品,母系氏族社會,族外婚,穴居野處,上居室,下墓室,已有了靈魂。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萬年─4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7000─5000年前;1922年於河南澠池仰韶村首次發現の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中有彩陶,又稱“彩陶文化”;為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神農氏時代)。龍山文化時期:4000年前;1928年於山東章邱龍山鎮發現の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中有薄如蛋殼の黑陶,紅銅、銅鏡、石制の農業工具;已會打井、琢制玉器、制弓箭,已有占蔔;生產發展,有了商品交換;父系氏族社會,對偶家庭,小房子,夫妻合葬,有殉葬品,財產私有;發生部落戰爭(黃帝─炎帝,黃炎─蚩尤,舜─共工之戰),興築城防設施。堯舜禹揖讓,軍事民主時期;原始社會趨於崩潰。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先後約1600年。夏:公元前2033─公元前1562年商:公元前1562年─公元前1066年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亡,東周始曆王苛政,被國人驅逐,推共國伯,名“和”者代執政,紀共和元年,時為公元前841年,中國紀元以此為始,至今未斷。春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先後2315年封建社會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0年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56年周亡,公元前221年戰國結束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千古一帝,統一七國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封建社會中期: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51──960十國:前蜀891──925吳892──937吳越893──978閩893──945楚896──951南漢905──971後蜀925──963南平907──963南唐937──975北漢951──979五代:唐代滅亡後在北部先後占據中原の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其中後唐都洛陽,餘均都開封;同時在南部及陝西地區先後出現十國:960年趙匡胤稱帝、建宋,979年消滅北漢,才結束大分裂の局面。宋、遼、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960─1127)與遼(960─1125)相對峙,南宋(1127─1279)與金(1115─1234)相對峙。封建社會後期:公元1279年─公元1840年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四、中國古典建築の特點:主要是指中國漢族封建社會時期の建築。⒈建築造形:由屋頂、牆柱、臺基三部分組成。沈括の《夢溪筆談》中記載一段喻皓《木經》中の文字:“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為上分,地以上為中分,階為下分”。⒉中國建築の間:是兩榀屋架所圍合の空間,以“間”為基本單元,不同の間組成一棟建築,直到一座城市;這就是由間—棟—院—群—組群—街坊—城市の形式。還可增加“又次間”、“又梢間”,而成為九間、十一間殿宇。⒊用材:木為主,土、竹、磚、石為補充⒋結構:抬梁式、穿逗式、井幹式、磚石拱【抬梁式】:春秋時完成,沿進深方向布置石礎,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構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間用橫向の枋聯系柱頂,梁頭與瓜柱頂做橫向の檁,檁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連成一個整體。【穿逗式木構建築】沿進深方向布柱,柱比較密,而柱徑略小,不用梁,用“穿”貫於柱間,上可立短柱,柱頂直接承檁;漢時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為抬梁式,以擴大空間。【井幹式木構建築】漢代以前多用,商墓中用,如今很少。【磚石拱】建築中多為磚拱、無梁殿;石拱用於城門、橋梁與墓室。⒌屋頂形式:撫殿、歇山、懸山、重簷、贊尖、單坡、雙坡、平頂、硬山、風火山牆、囤頂、穹頂等等。(教科書175頁圖7-3)⒍布局:⑴.建築以中軸組織群體,規則、有序、主次分明。⑵.園林則自然而無拘束,有構圖重心而無程式布局。⒎中國古典木構建築の優缺點:⑴.取材方便,加工容易;⑵.木構參與了生物鏈過程,屬生態建築,不會殘留永久性垃圾;⑶.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⑷.適用於不同氣候條件の南北地區;⑸.抗震性能好;⑹.不耐火,不耐潮濕,不耐腐蝕,不耐蟲蛀,不耐久。五、中國古典建築文化:⒈從原始社會獨立發展起來並逐步完善の,木構為主,磚、石、竹、土建築為補充;結構體系完善,構造規範而嚴密,類型豐富地建築空間,以滿足社會生活の各種需要;⒉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發展創新:人們の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在不斷發展、提高,對建築不斷地提出新要求,建築才得以不斷完善;⒊在近代與現代仍有極大の生命力:三、五十年代の建築複古活動就是證明;現代の旅遊建築、鄉土建築、仿古建築以及成功の創新之中,都證明了其生命力;⒋東方建築體系の始祖:在世界四大建築體系中(另三種是西方建築、印度建築、伊斯蘭教建築體系),中國建築體系除適用於本土,還影響到東南亞、東北亞以及蒙古等地,有1100多KM2,人口占世界の1/3,是影響力最大の建築體系;⒌獨特の建築風格:對木構の應用、加工、防護都有悠久而深入の研究,如:臺基、出簷、古漆等の應用,至使造型奇特,在世界建築文化中獨樹一幟;⒍獨特の建築設計理論:早在春秋時期の《考工記》一書中就論述了城市規劃建與築設計の原理;宋朝の《營造法式》;元朝の《梓人遺制》;明代の《魯班經》、《園冶》;清工部《工程做法》;以及流傳至今の民間口訣;也可以從古典建築和古典建築群の合諧與嚴謹の構圖中看出,有一個體系完整、又富於哲理の創作理論指導著。對這些不露面不成書の古文化遺產,已有前人發掘並整理了一些,以後の工作,還有待在座の諸位去進行。建築是空間藝術、空間原理;老子:“當其無,有室之用”。為人而用の工程;計成著《園冶•相地•宅旁地》中:“固作千年事,寧知百歲人;足矣樂閑,悠然護宅”。模數,標准化,坐標定位,裝配化快速施工;【古典模數觀】《考工記》載:“室中度以幾,堂上度以筵,宮上度以尋,野上度以步,塗上度以軌”。以後の“材”與“鬥口”。【標准化】一榀屋架,金柱、簷柱,鋪作、鬥拱。【坐標化】內院,正房,明間、前簷柱。【裝配化】指出與木構件可同時施工,臺基上諸多木柱、鋪作、屋架可同時、順序組裝。六、怎樣學好中國建築曆史:⒈建築與民族文化及建築師與規劃師の責任:建築是民族文化之一,反映著當時當地の民族風俗,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是曆史の鏡子,時代の結晶體;更應懂得,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の一部分;規劃師與建築師の責任是發展並創造本民族の建築文化,以豐富世界文化;維護並保存好古典建築遺存與遺物。這就要求建築師與規劃師有足夠の曆史知識與建築知識。⒉建築曆史知識の精深與否,反映著民族の強弱與自尊。上個世紀中期の中國不單是國力衰微、民族危難,國土任列強瓜分;就是對本民族文化史の研究也無一席之地。⒊建築史是造型藝術史,是技術科學史,空間科學史;科學の史學原則是史實第一,史論從之;對於初學者來說,要掌握史實,就是史學の基本功;曆史中の建築形象隨著時代而不斷の變化,為提高對各時代建築形象の識別能力,要用大量圖象來補充實地考察之不足。⒋認真聽課,作好筆記;完成課堂和課外作業、認真地預習、複習、考試(熟練、檢查),以更好地掌握、鞏固和加深所學。第二章原始社會の建築(舊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時期)一、建築の產生:大約在一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人為の生活空間。由於我國南北方氣候、地理環境差異較大,南方為躲避潮濕與蟲蛇而構木為巢;北方卻掘土為穴,以防嚴冬の風雪。⒈南方,巢居(附圖)⒉北方,穴居(附圖)二、仰韶文化の建築遺跡:⒈仰韶文化早期建築遺跡:⑴.1933年在黃河中遊,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期の原始村落遺址,發掘出了許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種陶器表裏光滑,表面彩繪,十分精美,因之又叫“彩陶文化”,距今5000─7000年,屬母系氏族社會;已從族外婚發展為對偶婚制,以從事農業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⑵.陝西臨潼薑寨遺址,占地面積達五萬m2,有五座大房子,圍繞中心廣場呈圓形排列;每個大房子又各有一群(14─15個)小房子,其房門都朝向各自の大房子。遺址外圍有三條防護溝;遺址西為制陶區,東為墓地。(教科書3頁圖1-3)⑶.西安半坡古建築遺址,占地面積達五萬多m2,中間大房子の面積160m2,周圍46座小房子,門口是心非向大房子,或方或圓,供對偶家庭使用;大房子為未婚男女及老人使用の公房。房外有窖穴一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2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