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1-1长安十年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一长安十年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次韵林圣予惜春宋·晁补之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①细萼,小园低槛,壅②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③经口。哪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④,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简介】《水龙吟》,词牌名。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注解】①葩(pā):花。②壅(yōng):用土肥堆积护住植物根部。③芳醪(láo):美酒,芳香的美酒。④风味:犹风度、风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故事】这首词,因林词有咏惜春之情,晁补之就此命题以同韵和之。林圣予惜春词今不可见。但从晁词的小序题语看来,他所写的惜春虽是抒发自己的感慨,却是颇有针对性的。试问春天何苦匆匆而去?带着风伴着雨好像奔驰急骤一样。小园里清幽花朵细小的绿萼,在低矮的栏槛里刚刚壅土培苗,花枝还没有挺秀,春风就吹尽了繁花盛开的艳红。这么看来,占有春光长久的,繁花还不如垂柳!就算春光常在永不衰老,而人却愁着春光消逝。春会衰老,这种愁只是善感的人们才有。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在人间,对春天的愁怨,十个人就八九个都有。每见风雨摧花残,春天去了,人们怎能忍心看着。只好用那入口芳醇的美酒,聊以排解忧愁。他们哪里知道,原来桃花是为了结出果子才零落凋谢的,并不是因为春天逝去而变得如此消瘦。在这春天归去的时候,我在世上功名无成,到老来倒正直潇洒,风采依旧。纵情痛饮樽前美酒,像往昔那样狂歌吧!奈何豪情难以像从前那样!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2010年高考辽宁卷)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侍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瘼。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蛮荒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D.黄遵宪根据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之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解析】A项中“一至日本,就开始了”错,C项中“以挽回自主的权利”错。E项中,除了记述黄遵宪的外交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如著《日本图志》一书等。【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的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细读全文,掌握重点字词,掌握传记主要内容;2.了解伟大诗人杜甫的人格抱负及其创作心境,体会诗人关注民生、感时忧国的情感,忍耐和承受艰难,不懈地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3.了解文学性传记的真实性特点。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读准字音底邸.(dǐ)城坊.(fānɡ)整饬.(chì)颠踬.(zhì)狷.(juàn)介泯.(mǐn)除纨.(wán)绔参谒.(yè)延恩匦.(ɡuǐ)青苔.(tái)疟.(nüè)疾有胝(zhī)粜.(tiào)米悚.(sǒnɡ)然饮馔.(zhuàn)饿殍.(piǎo)葵藿.(huò)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2.解释词语整饬:整齐,有条理。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饿殍:饿死的人。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3.走近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杜甫传》是作者写的一篇著名传记,课文是节选。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4.了解背景上个世纪的40年代后期,中国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后,又面临着新的战争,这一时期是最艰难的战争时期。作者对在“万方多难”中崛起的“诗圣”杜甫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决定为其作传。《杜甫传》大约5万字,原书有13节,即: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少儿时代(2)壮游足迹(3)困居长安(4)身陷贼中(5)西窜与北征(6)贬斥华州(7)洛阳之行(8)奉州同谷成都(9)草堂岁月(10)避乱与回归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1)流寓夔州(12)飘泊荆楚及病故(13)结束语课文是从《杜甫传》中进行节选的,小标题经编者作了修改。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5.丰富视野杜甫(712~770)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县),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七岁开始吟诗。二十岁后漫游吴越,二十四岁至洛阳,举进士落第,遂游齐赵。天宝三年(744)识李白于洛阳,结为挚友,同游梁宋。三十五岁入长安,应试落第,求官无成,困居十载,至四十四岁始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随即赴奉先县探家,“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安史乱起,他颠沛流亡,一度被俘,困于长安。后逃奔凤翔,任左拾遗,因上书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弃官,经秦州、同谷入蜀,历尽艰辛。至成都后,得严武等人帮助,于浣花溪营建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宝应元年(762),蜀中军阀混战,他流亡梓州、阆州。广德二年(764)回成都,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严武卒,他离成都南下,次年至夔州,后出蜀,漂泊于岳州、潭州、衡州一带,生活贫困,病死于湘水中一小破船上。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文二十余篇。他的诗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许多重大事件,成为时代的镜子,被公认为“诗史”。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1.夹叙夹议的写法传记是以人物为描写主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离不开叙述。如:“杜甫所推崇的张九龄、严挺之都被他(李林甫)排挤,离开京师,不久便先后死去;惊赏李白的天才、相与金龟换酒的贺知章也上疏请度为道士,归还乡里;随后李邕在北海太守任上被李林甫的特务杀害,左丞相李适之贬为宜春太守,不久也被迫自杀;与李适之友好,后来与杜甫关系非常密切的房琯也贬为宜春太守。”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人教版语文这一句话很长,以铺叙的手法交待当时李林甫专权时期对杜甫所推崇的官员和朋友的迫害,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1-1长安十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7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