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文言文特殊句式 茄子 2014年4月13日
慧眼识句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请看下面的句子,判断其句式特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夫晋,何厌之有忌不自信申之以孝悌之义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夫晋,有何厌忌不信自以孝悌之义申之倒装句1、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4、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具告以事。王尝语暴以好乐。申之以孝悌之义。(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也不多见)。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宾语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来担任。2、宾语前置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安、等)例:沛公安在?之二虫又何知?大王来何操?(3)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惟利是图惟你是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微斯人,吾谁与归?一言以蔽之。何以利吾国?(4)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宾+介+谓语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城中皆不之觉。6、唯马首是瞻。7、蒙辞以军中多务。8、先生将何之?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美哉室!1、主谓倒装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中心语与定语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的”,有的不需要。“的”是定语的标志。格式一:中心词十定语十者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楚人有涉江者。村中少年好事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者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马之千里者。僧之富者不能至。石之铿然有声者。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格式三:中心语+之+定语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格式四:中心语+而+定语+者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特点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朝中做官能不屈从于权阉势力保持自己志向的人,四海之内,能有几人?)格式五:中心语十数量词(作定语)翻译下面句子,并找出其共同点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一食或尽粟一石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乘韦,是五张熟牛皮。就是,先用五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定语后置句小结1、中心语+定语+者2、中心语+之+定语+者3、中心语+之+定语4、中心语+而+定语+者5、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翻译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我能行判断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荆州之民附操者。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伏尸百万。5、凌万顷之茫然。6、美哉,我少年中国!7、国之孺子之游者。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1、有标志的被动句(1)用“受……于……”表被动。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我不能拿着整个的吴这个地方,以及十万的大军,还被人制约着)(2)用“见”,“见……于……”表被动。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于”表被动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学于余。(4)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5)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有标志的被动句小结1、用“受……于……”表被动。2、用“见”,“见……于……”表被动。3、“于”表被动4、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5、用“被”表被动2、无标志的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被兵势所逼没问题判断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是以见放。(《屈原列传》)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屈原放逐,著《离骚》。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7、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8、洎牧以馋诛。牛刀小试1、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3、戍卒叫,函谷举。4、洎牧以谗诛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积威之所劫曾记否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4、我何渡为?5、秦人不暇自哀曾记否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项王军壁垓下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4、然今卒困于此5、籍独不愧于心乎6、多余南亩之农夫7、齐人勿附于秦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曾记否1、良庖岁更刀,割也2、臣之所好者道也3、此项王也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明星莹莹,开妆镜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9、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灭六国者六国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灭六国者六国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莲,花之君子者也。句式特点:……者,……也。……者……也。……者也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粟者,民之所种。3、孔子贤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粟者,民之所种。3、孔子贤者。句式特点:……也;……者,…………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2、此亡秦之续耳。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是寡人之过也。5、是亦走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2、此亡秦之续耳。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是寡人之过也。5、是亦走也。句式特点:此……(也);是……也译为“这(是)……”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不知木兰是女郎。3、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不知木兰是女郎。3、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臣本布衣。3、梁父,即楚将项燕。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5、且相如素贱人。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臣本布衣。3、梁父,即楚将项燕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5、且相如素贱人。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古代的帝王制定法律的根据就是从人出发,而自己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本”“素”“亦”等表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句式特点: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荀卿,赵人。2、秦,虎狼之国。3、刘备天下枭雄。4、此人力士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荀卿,赵人。2、秦,虎狼之国。3、刘备天下枭雄。4、此人力士。句式特点: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1、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①用“……者,……也”、“……者也……”、“者也”表判断。②用“者”或“也”单独表判断。4、用“乃”“即”“则”“皆”“本”“素”“亦”等副词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5、用“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6、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2、用“此(是)……”句式表判断。判断句主要形式: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曾不若孀妻弱子。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7、是可忍,孰不可忍?8、此帝王之资也。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曾不若孀妻弱子。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7、是可忍,孰不可忍?8、此帝王之资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君幸于赵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帝感其诚。行将为人所并。臣实不才,又敢谁怨?唯才是举。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得复见将军于此。善哉,祁黄羊之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之宋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省略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省略主语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省略主语1、(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省略谓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谓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宾语与()坐谈,问之客曰省略宾语A、与(客)坐谈,问之客曰B、使与台齐。在“使”的后边省略了宾语“之”。C、问所从来
本文标题:文言文特殊句式 茄子 2014年4月13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