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 (5)
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东床快婿”亦可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东晋太尉郗(chi)鉴要为自己女儿找女婿,就派一位门客到时任丞相的王导家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王羲之课文学习重点①学习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②了解由兰亭集会而生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体会作者由“乐”到“痛”到“悲”的思想感情。③背诵课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善书法,世称“书圣”。他的《兰亭序帖卷》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据说文中“之”字无一处完全相同,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关于《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兰亭集序》。此序共三百二十四字,文辞优美,言简意深,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书文双绝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两奇观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书中位置:序(卷首)、跋(卷末)书序: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赠序:临别赠言,勉励、推崇、赞许作者:自序、他序(评价的内容)内容关于“序”和“跋”癸()丑会稽()修禊()激湍()流觞()形骸()感慨系()之嗟悼()齐彭殇()若合一契()游目骋怀()趣舍万殊()guǐKuàijīxìtuānshāngháixìjiēdàoshāngqì一读:读准字音chěngqū乐痛悲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1-2段3段4段思考: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三读:意读同桌合作,翻译1、2段,注意每段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第一段第二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1、积累重点字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所以游目骋怀毕:都,全部少:年少的;长:年长的;咸:都修:长、高以为:以之为列:依次排列;次:旁边所以:用来信可乐也信:实在,确实活用词语:群贤毕至,少长贤集。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子翻译(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于”相当于“在”。(名士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是为了做禊事。(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省略宾语:引以(之)为流觞曲水引来把(它)作为漂流酒杯的环形水渠,(人们)依次坐在曲水旁边。(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察视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用来尽享视与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然而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问题一: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之至乐!”本文也说“信可乐也”,那么,品读一、二段良辰美景雅事贤人暮春之初天朗气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修禊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信可乐也怡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背诵指导理清背诵思路:①按照集会的时间“永和…岁在…暮春…”、地点“会于……”、事由“修禊事也”、人物“群贤…少长…”;②接着到四周环境“此地有…..又有….引以为….”和场面的铺叙“虽无…亦足以…”;③最后由“是日也”引起,点明当时的天气“天朗…惠风…”再描写游人的心境“仰观…俯察…足以…,抒发集会的心情“信可…”。袒腹东床阅读下面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其事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问题思考: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王羲之第二课时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3、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修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课前检测:同桌合作,翻译第3段,圈划出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学习第三段第三段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重要词句夫人之相与夫:发语词。之:取独。相互交往取诸怀抱:从中…取得。虽趣舍万殊:虽然。趋向、取向及其所之既倦:终期于尽:到。以之兴怀:因为;引起等到;遇到.句式:悟言一室之内欣于所遇放浪形骸之外死生亦大矣翻译句子: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介宾短语后置判断句省略句(介词:于)介宾短语后置问题二: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三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品读第三段:痛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再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难测之痛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第三课时自主翻译第4段,圈出段中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学习第四段第四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字词兴:嗟悼:一:齐:致:喻:未尝:虽:所以:引起叹息、哀伤把······看做一样,数词用作动词把······看做相等,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白情趣、情致置于否定词前,成双重否定,委婉的表示肯定。即使表原因,……的原因句式:喻之于怀有感于斯文翻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介宾短语后置)☆本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哪个?“凡中国文学最高作品,既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谓是一部作者之心灵史。此即作者之最高人生艺术。”——钱穆正因为我们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我们“悲”古人因为我们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这里的悲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读课文而思考: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古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今人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古同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意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当积极用世,“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交代了其写作目的,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思考探究: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聚会之乐死生之痛千古同悲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缘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在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知识拓展: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劝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钱鹤滩《明日歌》练习: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一起交流。示例: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本文标题:《兰亭集序》优秀课件 (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7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