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六一居士传欧阳修:初贬夷陵益慎职又贬滁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贬蔡州六一居士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安于职守与民同乐?青年中年晚年急流勇退、修身养性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作者此时已经65岁了,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三度贬官,历尽坎坷,濮仪之争:弹劾案一:弹劾案二:薛宗孺监察御史里行蒋之奇更多内容请看:百家讲坛康震讲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初谪(zhé)滁山颍(yǐng)水此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轩裳珪(guī)组恻(cè)然赐其骸(hái)骨偿其夙(sù)愿佚(yì)讫(qì)无称焉课前思考1、欧阳修自命名为“六一居士”之前有别的名号吗?2、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退休谪:贬官3、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隐退闲居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2、既老而衰且病既……而……且……:又……又……又……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被动句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状语后置句翻译: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结合注释通读本段,思考下列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段:由主客对话组成。1、何谓也?译:讲的是什么呢?“谓何也?”(宾语前置句)2、是为五一尔,奈何?尔:通“耳”,罢了。奈何:怎么样?3、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以:把,介词。为:只是。(表判断)状语后置句4、是岂不为六一乎?是:代词,这岂不……乎?:难道不是……吗?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放置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罢了,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把我这一个老头,加在这五种物品中间终老,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7、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讽畏:害怕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8、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以:用来/用(它)志:记,记述尔:通“耳”,罢了(……也,表判断)客人笑着说:“您是一个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自己的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在阳光中奔跑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但是名声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来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脱;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述我的乐趣罢了。”9、吾之乐可胜道哉乐:乐趣胜:尽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10、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得意:获得乐趣沉醉1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虽:即使。阅:观看。12、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适:舒适客人说:“那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正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获得乐趣时,泰山在前面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能够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结合注释通读本段,思考问题: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13、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患:忧虑不得:不能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14、其大者有二焉大者:大的方面15、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在外面官车、官服、符信、印授(指官场事务)从外面使我的身体劳累。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应“为吾累者之世事”)16、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动,生病已:已经悴:憔悴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但是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的身体没有生病却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用来标志我的志趣罢了”“乐”之何如?(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3)轩裳珪(guī)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其乐无穷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17、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乞:请求一日:某一天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18、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差不多夙愿:平素的愿望虽然这样,我向朝廷请求自己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自己,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同回归到田园,大概就可以实现自己平素的愿望了。19、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20、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子:您累:使……劳累其:自己的21、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彼者:官场22、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足:值得较:比较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还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沉醉于“五物”的好处: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1、已而叹曰已而:不久之后2、夫士少而仕士:读书人仕:做官3、吾素慕之素:一向慕:羡慕4、宜去一也宜:应当去:离职5、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乃:连词,表假设,如果以:凭借筋骸:身体过分古:过多的/今: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荣:荣耀禄:俸禄:不久之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大概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向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赞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是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荣耀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具备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读书人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大概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向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赞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是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荣耀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与“六一”相对,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四十年的仕途生活,三度被贬。)(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重点研讨六一居士传一、更号原因二、“六一”之乐三、三宜归去向往归老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古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之说,请你谈一谈“六一”与“三立”的关系。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节选)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附着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须在封建思想允许的范围内,稍有逾越必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摒弃那些过时的以及貌似先进其实陈腐的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个人修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瞬间即可土崩瓦解。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规则,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不仅是修个人之身,养个人之德,还应立足自身,心怀天下。关注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世界和平等;生活中,用心于做一个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民主精神,提高民主素质,注重人文修养,达到爱人如爱己的境界,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戒律。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真正无穷的力量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榜样,所以没有必要呼唤圣人或“雷锋”出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大师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当“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什么是“功”?现在可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文标题:六一居士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8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