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之使动、意动和为动用法学习步骤★考点阐述★课本淘金★锦囊妙计★总结规律★课后提升(一)明确考点《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二)高考题型第一种类型:在实词选择题中考查第二种类型:作为翻译题中的采分点(历年各地高考题)1.从衣文之媵七十人。(从:使动用法)(湖南卷)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平治:使动用法)(福建卷)3.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利:意动用法)(全国卷Ⅱ)4.与交友者多异之。(异:意动用法)(上海卷)5.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闻:使动用法)(浙江卷)(一)知识擂台,一试高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项伯杀人,臣活之。(3)梁以此奇籍。(4)既来之,则安之。(5)吾从而师之。(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8)侣鱼虾而友麋鹿。(9)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10)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王:使……称王活:使……活下来奇:认为……奇特来:使……到来;安:使……安定师:把……当作老师弱:使……削弱王:使……称王侣/友:把……当作伴侣/朋友乐:以……为快乐愚:使……愚笨课本淘金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使动用法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结构:A+动词+B,译法:主语+使+宾语+施行…动作(动词)。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即“使之活”。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受惊。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土地)亏损。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②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晋侯让赵盾饮酒)③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第二天一早,沛公使百余骑跟从着自己到鸿门见项羽。)④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sì使……吃。见:xiàn使……现。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结构:A+形容词+B,译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形容词)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稳固。)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受苦、受累、受饿、受贫困之苦。)⑤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小测:富国强兵;丰衣足食;安邦定国;良药苦口利于病(三)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结构:A+名词+B,译法:主语+使+宾语+施行…动作(名词翻作动词)。①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难一》(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使……定居)⑤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选修一),“王wàng”,使动用法,“使……称王”。注意:1、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西汉刘向《新序·节士》)“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2、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第九》”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乾》:“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让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特点。例如: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左传·成公八年》“二三”以数量为比喻的,“使……反反复复”。(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朝三暮四,经常改变,凭什么让诸侯长时间臣服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何有后世繁文饰礼之政乎。章炳麟《秦政记》“四”“六”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变化。(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怎么会有后代的文明繁复修饰礼节的政治呢?)对应观察,总结规律【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形容词)主语+使+宾语+施行……动作(动词)课本淘金翻译为:主语+使+宾语+施行…动作(名词翻作动词)。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能译为“使……怎么样”的词语,就是这个词语具有了使动的功能,视为使动用法。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用法?1、金睛火眼,我来辨别请解释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1)孟子将朝王。武丁朝诸侯。(2)阳货(季氏手下的大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使……谒见动词,朝拜使动,使……朝拜动词,谒见识别方法一:看语境。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如果其动作行为由宾语发出,且受主语支配,为使动用法锦囊妙计2、金睛火眼,我来辨别请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项伯杀人,臣活之。(2)泣孤舟之嫠妇。(3)作《师说》以贻之。使动,使……活下来动词,送给锦囊妙计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使……哭泣识别方法二: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它本来不带宾语,用作使动时便可以带宾语。牛刀小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有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A.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C.若欲死而父,即前斗。《书博鸡者事》D.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D牛刀小试1、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2、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韩非子•问田》3、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曹操《论吏士行能令》4、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韩非子•外右上》5、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韩非子•五蠹》6、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史•淮阴侯列传》7、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8、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请判断下列句子中是否有使动用法,请找出。9、(吕不韦)乃往见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门。”《史记•吕不韦列传》10、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论语•宪问》1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上》1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13、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修身》14、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战国策.楚策一》15、予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汉书.董仲舒传》找出必修一至必修五所有的使动用法并分类。回归教材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是主语的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活动。)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以译成:把+宾语+当作……(名词)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形容词)以+宾语+为……【形容词和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就是意动用法。“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性质。(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该名词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①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成语举例:幕天席地;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的词有:“怪”“羞”“耻”“奇”“异”等。如①“孟尝君怪之”,“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羞”就是“以···为羞耻”的意思有时候数量词也可用作意动,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如何判定这个形容词或名词是否用作意动?一看是否带宾语;二看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表达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看下面两组句子:①回也不愚。②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锦囊妙计下列句子是否有意动用法,请翻译。单于壮其节,朝夕使遣人侯问武。回归课本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金睛火眼,我来辨别请判断以下两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天下)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大木)变小识别方法:使动用法侧重于客观行动,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意动用法更侧重于主观的心理感受,叙述的是一种主观认识。锦囊妙计牛刀小试,我来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意动用法?A.人主自智而愚人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者《促织》C.成以其小,劣之《促织》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B使动和意动比较练习例1:①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②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例2:①石闻坚在寿阳,惧甚,欲不战以老秦师。(《淝水之战》)②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国充传》)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宾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门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疲惫。形容词
本文标题: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19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