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规划起草组2016年5月26日目录一、“十三五”学校发展的基础...............................1(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1(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发展思路......................................6(三)主要目标......................................7三、建设任务............................................10(一)加强党的建设,统揽学校发展全局................10(二)优化学科结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12(三)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3(四)完善用人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17(五)瞄准科技前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9(六)对接重大战略,扩大社会服务影响................21(七)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声誉................23(八)拓展发展空间,厚实学校办学资源................24(九)注重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美好校园................25四、保障措施............................................26(一)完善制度体系,提供机制保障....................26(二)完善资源配置,提供条件保障....................29(三)完善内控机制,提供纪律保障....................29五、实施与监督..........................................31(一)建立规划组织体系,加强规划科学论证............31(二)完善规划实施体系,实现目标任务衔接............31(三)明确规划先导地位,指导项目资金预算............31(四)健全目标任务考核,动态调控资源配置............32附表: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规划核心发展指标一览表........331“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校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学校发展的基础(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十二五”期间,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农立校,特色兴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校师生员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硕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基本条件显著改善,新增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3门国家精品课程、17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累计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奖励增长了3倍,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URP)覆盖率从30%增加到50%;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深造率超过52%。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要实效。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不断增加,达到全校同期发表论文的近8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创新,体育和艺术教育成绩突出,中外学生联1合培养取得新的进展。2.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基本建成了一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学术水平高、多数学科的规模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有院士10人,入选“千人计划”3人、青年“千人计划”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新世纪人才148人。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9人。师资队伍的学历与学缘结构得到改善,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64.5%提高到2015年的71.6%。管理与支撑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3.学科建设成效进一步凸显。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6个学科在第三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4位。截至2016年3月,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从2011年的4个增加到8个,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领域稳居前1‰。这标志着一些学科方向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优势学科的覆盖面得到拓展。与此同时,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进步显著,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学科增长点初见端倪。4.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科研总经费达到50.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5%。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977篇,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6%,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省部级奖励173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授权专利21900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40%。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立项,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33个。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多篇政策建议与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5.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立足京津冀地区,面向华北,辐射全国,主动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有6位教授被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5位教授被聘为岗位科学家,在27个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17个省(区、市)建立了实验站、教授工作站和科技小院等110多个。技术成果辐射面从“十一五”期间的1000余个县增加到2000余个县。统筹科技教育资源,每年培训各类农业人才6万余人。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和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6.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国际合作网络体系,重点开展与国际一流大学间全方位、讲实效的合作与交流。累计建设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中坦农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立,扩大了学校在非洲的影响。聘请海外专家人数迅速增长,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实质工作比例持续上升。海外交流师生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公派研究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留学生招生及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7.支撑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完成了理学楼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开工建设东区新图书馆3和新植保大楼,共计11.6万平方米。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取得成效。改善了涿州教学实验场等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的条件。网络基础设施和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图书情报出版、档案文献与史料等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医疗卫生保健、后勤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校友会、基金会等工作不断加强。人事分配制度不断完善,教职工待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财务、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及招投标工作不断规范和加强。8.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实施包括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改革举措,颁布实施了《中国农业大学章程》和《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系统梳理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全面推进,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了校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校内学术事务权力的地位,基本形成了多方位的综合改革局面,有效保证了各项工作规范进行。9.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实施“五抓五建五好”工程。改革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学习体系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开展红色“1+1”、“百名博士老区行”、“科技小院”、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的作用,校园民主和谐形成新局面。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总结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形成的一些共识和主4要经验有: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办学方向。二是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扎根祖国大地。三是始终坚持农业特色,推进内涵发展。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创新。五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才强校。六是始终坚持一流目标,不断追求卓越。这些共识和经验,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倍加珍惜,发扬光大。(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十三五”,学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既迎来了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国际上有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队伍尚不足以支撑学校的持续发展,优势学科覆盖面还需拓展、水平仍需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尚待提升,社会服务仍要持续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办学资源依然紧缺。如何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何迎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机遇,如何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之上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适应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等,学校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充分、准确地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认真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坚定不移地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通过深化综合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提高办学质量,持之以恒地推进创建5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农立校、特色兴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校为保障,以师生发展为中心,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二)发展思路1.以农立校坚持并不断强化农业学科特色。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发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等学科的优势,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2.育人为本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立德树人,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增强质量意识,着力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教育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使之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在内涵质量性指标上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差距。63.人才强校坚持人才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提高人才薪酬待遇,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培育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4.创新驱动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兴盛之源。以学科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通过搭建重大科技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评价制度,不断产出原创成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20062 .html